APP下载

河南周口市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研究

2021-12-23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间作技术推广田间

徐 利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周口 461300)

间作套种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在同一个土地上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存环境需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种植2 种以上作物,以此提升农田利用率,同时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2020 年扶沟县种植大豆34 万亩,产量150 kg 左右,全面推广优良品种主要有:荷豆19、荷豆33、徐豆18、开豆41、阜豆15 等。种植玉米33 万亩,产量550 kg 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迪卡653、中科玉505、登海605、禾博士136、商道909、秋乐368、裕丰303 等。

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可充分发挥2 种作物的互补性,提高田间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还能够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应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10%~18%[1],减少化学用品21%~30%,经济效益显著。

一、扶沟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的可行性

1、种植需求

河南省扶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光照水源供给充足,十分适合玉米大豆的生长。该县连续多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超过20 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全县连续3 年推广应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调动了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种植模式的积极性。

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大豆和玉米是2 种优势互补的农作物。玉米喜光、喜温,是典型的C4 高光效农作物,光饱和点较高、补偿点较低。大豆生长较矮、耐阴,属于C3 农作物[2]。C4 和C3 类农作物进行间作,高秆与矮秆农作物相互搭配,有利于充分利用田间各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产、增效。尤其是发展间作栽培之后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发挥每行玉米的边际优势,土地当量比在1.5 以上,氮磷吸收量和积累量显著提升,产量优势明显,有利于改善玉米品质和产量。

另外玉米-大豆间作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玉米能为大豆遮挡风雨,有利于维持田间湿度。大豆能有效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平均产量能达到5000~6000 kg/亩,大豆平均产量能达到80~100 kg/亩,增产、增效显著。

3、生态效益显著

首先,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符合国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相关政策,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对生态环境友好,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大豆玉米间作栽培能实现养分互补。大豆根瘤菌能更好地固定自然环境当中的氮元素,为玉米根系提供氮元素,使氮肥利用率提升20%~30%,氮肥使用量每亩可减少4.5~6.0 kg。

最后,玉米-大豆间作还能有效降低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病毒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4、技术成熟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成熟的种植模式,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能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玉米-大豆间作时,玉米选择紧凑型耐密植玉米品种,这样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操作,当地常见品种有登海605、郑单958;大豆选择耐阴耐密植的中早熟夏季大豆品种。一般玉米株距控制在12 cm,定植量控制在4500~5000 株/亩;大豆株距控制在10 cm,定植量控制在8000~8700 株/亩。

播种前使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重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大豆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2 mg/kg 拌种[3],预防后期倒伏。玉米-大豆间作时使用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与大豆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

二、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问题

现阶段,间作免耕精量专用的播种机及大豆收获机的种类相对较少,而且很多机械设备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目前,农机和农艺的匹配度相对较低,玉米-大豆间作所需的机械适用性较差,制约了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影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大豆播种植保灌溉等环节,主要以小型机械设备或人工操作为主,机械设备不能有效保证作业质量。由于难以实现免耕精量播种,田间出苗率相对较低。而且农机手在操作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经常出现运行速度过快过慢等操作不规范行为,造成缺苗断垄问题,影响播种质量。

2、田间管理问题

首先,大豆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在生产中前期很容易出现旺盛生长和倒伏,影响田间的通风透光率,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收获。扶沟县气温较高,降雨较集中,大豆很容易徒长,造成落花落果,不利于大豆高产稳产。

其次,化学除草时药剂使用不当。播种后出苗前因为天气干旱药液使用不足,造成封闭除草效果普遍较差,会增大苗后除草难度,人力成本投入较高。

最后,各种病虫害呈现加重发生趋势,会降低作物大豆产量和品质,甚至绝产。同时,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较分散,不利于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三、扶沟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1、加快先进机械设备的研发推广

结合当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现状,发挥中小型机械设备的生产优势,加快间作专用机械设备的研发推广应用进程,推动高效精准节能型的玉米、大豆专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提高机械设备的作用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和科研攻关,切实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2、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首先,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主体的专业培训,指导经营主体加强田间有效管理,重点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节本增效。其次,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实现规范操作,提高播种质量和收获质量,提升农艺和农机的融合程度。最后,认真解决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良种良法高效配套。

3、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现阶段扶沟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缺乏相应的政策补贴,影响农户发展间作种植的积极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该间作模式的农艺和农机补贴,可对辖区范围内积极性较高、取得显著成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

鼓励基层地区成立专门化服务机构,开展玉米-大豆间作、播种、收获等社会化专业服务。最重要的是加强技术推广示范力度,深入广大基层地区进行有效的技术示范,优化调整当前农业种植结构。

四、结语

玉米-大豆间作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地区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但是,目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还面临诸多难题,需加强技术研究攻关,确保该种模式能够在各个地区得以推广应用,发挥其增产稳产的技术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间作技术推广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