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策略

2021-12-23董晴晴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心理

董晴晴

【摘要】小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并且许多科目的教学内容也不同程度上与心理教育、心灵成长有关联。但是,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以及整体的社会及学校教育氛围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甚至通过社会新闻可查阅到的因小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悲剧越来越多。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下的一个重要门类,其教育教学不着重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重在让人们学会以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其心理活动一定是表现为正常状态的。而人的心理活动,都会反映在其日常行为上,以及其情感、性格等的外在表现上。当人的心理健康失衡时,其情感表现会较正常时更激烈,情绪更极端,举动会反常。可见,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接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其个体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教育重视度不高

与更直接关乎学生升学成绩的语数外等科目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师生心中的地位不够高,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很多学校不会特别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成果检验,缺少对相关教育教学的创新。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缺少对小学生内在想法的关注,对其心理特点掌握不足,而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知识教学形式也比较模式化,没能够牢牢抓住相关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心理指导效果不理想。

(二)内容传统且滞后

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虽然经过了重重审核,足够考究,足够科学,但是,教材内容与当下的实际形势难免有出入,毕竟,教材内容不论多新,都会滞后于当下时代,因为时代发展太迅速。然而,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结合当下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往往是课程中固定要讲什么,就按部就班地讲什么,没有突破固化内容。而小学生在认知、思维等的发展上还不成熟,面对传统的、固化的教学,不能够很清楚地发表自我看法,往往在不感兴趣的学习中越发消极和没有耐心,甚至出现逆反情绪。

(三)教育认知待转变

当人们说到心理健康,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个人心理有问题了,需要纠正和治疗了。这是一种普遍的、从社会到校园都存在的、教育认知上的偏差。当前,很多已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蓝本都将重点落在纠正小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行为表现上,以解决问题为主。这实际上是片面的心理教育认知,没有站在心理教育的宏观系统层面看问题。纠正属于事后行为,而教育需要做到全程参与和指导。小学生应该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既不能忽略病理性的问题纠正与引导,也不能忽略正向的心理环境创造、情感引导、素养培养。可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在教育认知上合理转变,更全面地看问题。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策略

(一)教学观念要提升

正确的教学观念方能够对教学实际做出正确指导,帮助相关教学体系走向成熟和健全。因此,小学校应该在心理教育教学理念上积极转变与提升,以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应该成为相关教学观念转变的立足点。学校应该以积极的学生培养目标来引导教育走向,通过课程教学的渗透、课上课余活动的带动,向学生灌输正能量,挖掘其心理潜能,也帮助其向内窥探自我,找出心理问题的根由,以合理的方式进行纠正和解决。可见,以全面、积极的教学观念,还是传统、消极的教学观念来进行教育实践,最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将大相径庭。

(二)教育分析要强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对个性、阅历、潜能等各异的小学生,不能进行统一心理问题评价下的局限性教育教学。为了突出对学生个性化主体的尊重与肯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需强化教育分析,将对学生的评价实践转为过程性的、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从而帮助教师全面、正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做出对应的教育指导。如,通过常态化的教学记录、调查问卷、行为表现分析等形成基础的教育分析材料,定期地、动态化地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不断做出教育教学方法调整。

(三)教学师资要壮大

心理教师是相关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方法的践行者,其教育能力需不断提高。小学校应注重督促心理教师提升自我,并利用自身的组织力、号召力展开对教师的积极心理素质培養。小学可通过专业的心理素养培训课程来提高教师能力,请心理学专家坐阵;可通过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活动来锻炼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可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校级比赛来提高心理教师的自我提升积极性,驱动他们挖掘自身教育潜能。积极的校园精神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校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整体的校园氛围与教育风气都会走向积极的一面,让小学生深受熏陶和感染,形成一种无形的积极心理引导力量。

(四)家校融通要践行

通过小学校开展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仅能够关照到学生生活的局部,而有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及配合,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更全面的,也是真正能够追溯全过程的,有始有终的。因此,小学校可践行家校融通策略,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引导力量。家校融通中,学校除了与家长进行常规手段的沟通交流外,还要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如利用各类型社交软件和家长们组建起日常交流群,并借助于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向家长不断输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理念、方法,从而“培训”家长,让他们都学会以积极的策略教育孩子。学校还可以专门设置心理指导家长办公室,长期面向家长举办一些心理教育相关活动,如,亲子关系修复类型活动,家庭心理状况调研类型活动等。心理教师则可以在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方法方面给予班主任指导,并在全校性项目中主动与班主任共同组织,动员广大家长参与。各融通策略能够让家校联动更频繁、关系更紧密,也就更能够对小学生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并且药到病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学校就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师,教师们是施工队。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不能单一立足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施教,而应该把小学生作为亟需获得积极心理给养的有潜能的人来培养,通过对以往教育问题的纠正,不断带给学生更积极、更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安明,夏艳雨.小学课堂中的知情交融教学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4):118-122+139.

[2] 余欣欣,姚璎珊,韦佳玘.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校园文化建设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02):98-105.

[3] 邓林园,熊玥悦,张玉,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35-43.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心理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