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2021-12-23罗燊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2期
关键词:育人民族校园

罗燊

【摘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是提升大学生涵养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任务。现阶段,受复杂外部环境、人们实践活动和社会思潮的多重影响,我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新时代下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应该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进行,通过课堂渗透、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浸润等方法有效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引言

民族文化自信是中华儿女基本、持久和深沉的内在力量,是对民族和祖国蕴含文化核心的认同。大学生作为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是未来建设祖国家园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力军。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群体民族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丰富内涵和促进身心发展,并且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成为了高校育人的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二、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现状

文化自信的形成与演变与人们生活实践活动、时代变迁和社会思潮等多方面有密切相关。新时代大学生处于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但由于大学生群体未形成稳定、成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负面新闻媒体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尚未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整体表现出文化自信弱化、焦虑和波动等特征。

首先是文化认知上存在割裂。当前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发展历史认知不足,对文化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影响了文化自信的生成。其次是文化创新缺乏驱动力。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追求,是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路径,可以为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力量支持。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民族文化创新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最后是民族文化实践上存在焦虑感。民族文化本质要求是践行并发展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然而,部分大学生在文化消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等文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焦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削弱了民族文化自信。

三、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一)注重课堂渗透,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课堂渗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人格形成的关键,也是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首选路径。因此,要讲好每一堂课。首先要积极上好思政课,其他课程要挖掘好思政点,开设与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等具有正能量的相关主题,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辨清文化自信之流,掌握好文化自信之源。此外,积极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的讲座,增强学术氛围。通过邀请文化大家、学者开设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主题的讲座,不断想大学生输送民族文化政能量,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最后,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专业课和通识课上都要深挖思政点,毫不动摇地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政能力。根据不同的科学科特点,灵活地在课堂上渗透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容,在无形中向大学生灌输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养成

社会是多种文化形态的映射和载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养成民族文化自信,体验民族文化优越性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和感受民族文化的机会。一是学校应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考察学习、参观红色爱国学习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二是要重视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如结合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或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民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最后,要注重开展校史校风教育,将校史校风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从身边事、身边人感受学校的文化自信和歷史积淀。

(三)注重校园文化浸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浸润是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增强学生发展内驱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彰显文化自信的良好空间。一方面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学习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转化为网络内容的一部分,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为此,学校要加强条件保障、组织专门力量,探索科学规律,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科学规划学校文化景观,根据学校育人特点、校训、办学理念等点缀公共艺术品、文化走廊和人物雕塑等,营造文化氛围。此外,可通过高质量建设博物馆、文化馆、校史馆和红色革命文化展馆等,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和学习,体验优秀文化正能量。

(四)注重在专业课程上挖掘文化浸润点

专业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且最学时最多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的重要路径。因此,要注重在专业课程上深度挖掘文化浸润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要积极开展与专业课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组织音乐专业的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组织影视专业的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等。引导学生领悟专业课程的文化积淀,增强文化体验和文化自信。二是注重与企业单位的联合培养,让他们获取更多的机会接触专业对口的工作和环境,体验企业组织文化、人文文化。此外,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认可度。

四、结语

高校在办学育人过程中首先要立德树人,要坚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等立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水滴石穿的恒心和锲而不舍耐心,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时刻体现以文化育人,通过营造暖心、灵动、积极、向上的的校园文化氛围,多举并进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信。FB768839-25CA-4F15-AA52-A5886E4EEF53

猜你喜欢

育人民族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MINORITY REPORT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