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环境规制、能源效率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12-22高志刚李明蕊

新疆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规制高质量新疆

高志刚 李明蕊

内容提要: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和适宜的环境规制手段是引领绿色经济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规制结构和规制强度两维度搭建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能源效率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以新疆十四地州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0—2019 年新疆十四地州城市面板数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疆多维度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环境规制、能源效率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整体上虽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工具差异性、子系统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整体而言,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以上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能源效率是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U”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能源效率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选取合适的环境规制强度和适宜的环境规制手段引领绿色经济转型,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和依据。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2020年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得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弊端凸显,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经济增长方式亟待从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粗放型发展方式变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美好生活的发展,是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淘汰陈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凸显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疆作为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省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也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具有能源资源种类齐全、能源资源储存量非常大以及能源开发力度较强等三大特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产业,能源产业已成为新疆的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期间,新疆依托“一带一路” 建立“三基地三通道”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疆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然而环境污染作为外部性行为,市场机制在决定环境污染行为方面是失灵的,需要严格的规制措施将其成本内部化,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各地方政府存在经济竞争行为,为了在政府GDP竞赛中突出,往往采取环境规制措施非完全实行以吸引污染型投资,当政府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时,社会群体将会履行惩治污染者的职责,对污染排放形成软约束,弥补政府环境规制失灵,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能源消耗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也需要环境规制对污染行为管制、约束。那么,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是否驱动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该效应得到证实,其背后作用机制是什么呢?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本身特征、城市区位上又有何种差异?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增长效益孰优孰劣?正式、非正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新疆高质量发展是否实现,关键取决于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发展,这势必要求能源效率有效提升,这种提升离不开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约束和限制。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选取最佳环境规制组合,加快推进新疆低碳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高质量发展,主要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测度体系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有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1)许永兵:《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亦或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2)薛莹、胡坚:《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改革》2020年第3期。采用全要素生产率、(3)郭淑芬、郭金花:《“综改区”设立、产业多元化与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经济研究》 2019年第1期。劳动生产率(4)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以及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5)周清香、何爱平:《环境规制能否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财经科学》2020年第6期。刻画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分别从五大发展理念、(6)高志刚、克甝:《中国沿边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20年第2期。社会主要矛盾、(7)师博、任保平:《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经济问题》2018年第4期。宏微观视角(8)王一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突破哪些关口》,《联合时报》2018年4月13日。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学者分别从省份、地级市层面以及经济带层面探讨科技创新、(9)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学家》2019年第11期。产业结构、(10)朱风慧、刘立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环境规制(11)何文海、张永姣:《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PVAR模型的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年第4期。等要素对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有关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已有的研究大多围绕正式环境规制展开研究,鲜见非正式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相关研究。其中,环境规制基于静态、动态两维度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静态方面又分为两类观点:一是环境规制通过企业技术创新、(12)张国兴、冯祎琛、王爱玲:《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作用研究》,《管理评论》2021年第1期。产业结构升级(13)张华、魏晓平:《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9期。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环境规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14)苗苗、苏远东、朱曦、蒋玉石、张红宇:《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软科学》2019年第12期。引发“污染避难所”效应(15)杨恺钧、王婵:《双向FDI、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管理现代化》2018年第4期。等不利于经济增长。动态方面,学者们认为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呈现“U”型、(16)原伟鹏、孙慧、闫敏:《双重环境规制能否助力经济高质量与碳减排双赢发展?——基于中国式分权制度治理视角》,《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倒U”型(17)薛莲、黄永明:《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江汉论坛》2021年第3期。以及“M”型影响。(18)叶娟惠:《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检验》,《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7期。此外,学者们还发现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19)周清香、何爱平:《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期。行业异质性、(20)刘祎、杨旭、黄茂兴:《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中介效应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20年第6期。空间溢出性(21)周清香、何爱平:《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期。以及规制类别异质性;(22)原伟鹏、孙慧、闫敏:《双重环境规制能否助力经济高质量与碳减排双赢发展?——基于中国式分权制度治理视角》;何兴邦:《异质型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行政命令与市场手段孰优孰劣?》,《商业研究》2020年第9期。关于新疆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则较少。环境规制方面,尤济红、高志刚(23)尤济红、高志刚:《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资源科学》2013年第6期。以新疆1990—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从单要素能源角度和多要素能源角度验证了政府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不利影响,高志刚等(24)高志刚、李明蕊:《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碳减排效应的时空异质性与协同性——对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实证分析》,《西部论坛》2020年第6期。基于新疆十四地州,考察了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和协同性,验证了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碳减排。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厘清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体系,并分别从国家、区域、行业、规制类别和空间角度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及方向,并对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路径进行研究。但是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益相关研究多是围绕正式环境规制展开,如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央垂直型环境规制等,忽视了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增长效应。第二,鲜见关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暂无以环境规制为切入点研究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第三,现有文献多是以技术创新、FDI及产业结构升级为视角考察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忽视了能源效率对促进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结合新疆能源大省的禀赋特征,以能源效率为视角构建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比较两种环境规制工具的经济效应的同时考察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以及空间溢出性,从区域内部考察环境规制经济绩效的同时丰富了环境规制在区域间(空间)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能源效率为视角,探究能源效率在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拓展了环境规制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

三、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环境规制作为政府调节环境外部性、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转变了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经济生产方式,将粗放型的投入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二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也愈发重视生态环境,提倡低碳生活,环境规制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能够助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出绿色清洁产品,迎合市场需要和引导消费者需求结构转变,实现共享发展。三是环境规制作为投资准入门槛,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技术标准能够筛选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高科技企业,外资带来的精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为本地企业带来新技术、先进的制度经验和管理经验,促使本地企业在“干中学”过程中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区域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另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根据是否具有强制性,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式环境规制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或者采用环保补贴、排污许可证等市场行为促使企业减少排污行为。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隐形和灵活性特点,来自于社会信息的传递,包括道德约束、风俗习惯等,不仅约束和影响群众的动机,更以非正式制度形式潜移默化影响政府官员的决策。

由于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制定主体不同,较发达地区由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当地政府对生态保护更为重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倾向引进清洁能源或高科技公司,当地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环保意识更加强烈、主动和积极,对绿色节能产品需求较大,公益团体数量较落后地区明显增多,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相互驱动,能发挥乘数倍增效应,助推污染减排工程顺利实施,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此相反,欠发达区域由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发展方式多以要素投入驱动为主,当地政府在“政府GDP竞赛”中,为提升政绩降低环境规制力度以提升经济总量,并且引进低端和高耗能外资,向“底线赛跑”,不利于经济绿色发展。此外,欠发达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公民环保意识参差不齐,普遍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对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造成极大的束缚和限制,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不断升级,节能降耗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西气东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能源输出大省,但能源利用率在全国位居末位,环境规制的实施虽然引发企业治理成本的上升,但在竞争淘汰机制作用下,规模较小且生产率低下的企业因成本的上升,利润下降,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迅速被淘汰或者替代。规模较大的企业为维系有力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对清洁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力度来提高企业能源开采效率、转换效率和储运效率,缓解能源压力和减少碳排放,进而有效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能源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环境规制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创新效应、优胜劣汰效应以及要素集聚效应,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正式环境规制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假说2:非正式环境规制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假说3: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且具有地区异质性;较发达区域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均强于欠发达地区。

假说4:能源效率在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可能是中介作用亦或是调节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基于上述理论机制分析,本文实证部分的基准回归模型设置如下:

hqit=α0+α1erit+α3Xit+ui+εit

(1)

hqm,it=α0+α2erit+α4Xit+ui+εit

(2)

式(1)中,hq表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er表示环境规制,这里取正式环境规制fer和非正式环境规制ier,其回归系数α1及显著性水平反映出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为包括政府干预(gy)、资本密度(k)、人力资本(hc)、产业结构(ind)、科技创新(tec)等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变量所组成的控制变量矩阵。式(2)中,hq的下角标m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级维度,分别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其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反映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作用效果。u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下角标i和t分别表示地州(城市)和年份。

(二)变量与数据

1.被解释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hq):以往文献主要从五大发展理念、新旧动能、宏微观视角等方面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中五大发展理念更能体现经济高质量,本文借鉴高志刚等(25)高志刚、克甝:《中国沿边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研究》。的研究思路,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选取适当的指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通过熵值法计算出2000—2019年新疆十四地州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见表1)。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2.解释变量

正式环境规制(fer):正式环境规制作为强制性规制手段,单一指标难以全面综合反映正式环境规制强度,本文借鉴安孟和张诚(26)安孟、张诚:《环境规制是否加剧了工资扭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7期。的做法,将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工业废气排放量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环境规制指数。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参考第二种做法,用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构建正式环境规制综合强度,用fer表示。

表2 正式环境规制指标评价体系

非正式环境规制(ier):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参考李强(27)李强:《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减排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经济探讨》2018年第5期。的做法,本文采用人均GDP表征非正式环境规制。

3.中介变量

能源效率(etfp):在指标选取上,投入方面:采用年就业人数(万人)表征劳动投入,采用能源消费表示能源投入,采用全年实际固定资本投入额(万元)表示资本投入;产出方面:实际GDP表征经济效益,非期望产出为二氧化碳;能源效率由超效率-SBM测算得出。

4.控制变量

考虑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引入一系列控制变量。(1)政府干预(gy):本文参考何兴邦(28)何兴邦:《异质型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行政命令与市场手段孰优孰劣?》。的研究成果,采用新疆各地州(市)的地方财政支出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2)资本密度(k):本文借鉴陶静(29)陶静:《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路径》,《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5期。的研究成果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衡量。(3)人力资本(hc):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主要在人力资本特征基础上,借鉴万光彩等(30)万光彩、陶云凯、叶龙生:《环境规制、产业转型与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19年第11期。的研究成果,采用每万人就业人数进行表征。(4)产业结构(ind):采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表征。(5)科技创新(tec):本文借鉴寇宗来等(31)寇宗来、刘学悦、刘瑾:《产业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吗?——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复旦学报》2017年第5期。测量的城市创新指数来表征科技创新。以上变量中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科技创新均取对数。

(三)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00—2019年新疆十四地州(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的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十四地州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相关性见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分析

1.全域性回归分析

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1)为基于地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为正,反映正式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验证了假说1。模型(2)为基于地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非正式环境规制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为正,反映非正式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验证了假说2,且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综合以上实证结果,表明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均有效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模型(3)—(6)为基于地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南、北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模型(3)、(5)为正式环境规制对南、北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南、北疆地区正式环境规制系数均为正,但南疆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均能促进南、北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北疆地区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益强于南疆地区,验证了假说3,可能的原因是石油、煤炭煤化工以及电力产业大部分坐落于北疆地区,“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了重点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四大石化基地,抓好大型炼油、大型乙烯、大型芳烃、大型化肥生产,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污染排放物的管制力度也相对较大,而南疆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污染排放物产出相对较少,正式环境规制带来的经济效应也相对北疆地区较弱。模型(4)、(6)为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南、北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非正式环境规制系数均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南、北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促进作用有限,新疆地区人均GDP常年处于全国各省份人均GDP排名末端,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有效发挥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对绿色生态产品需求较少,因此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本文研究时间跨度较长,且环境规制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本文将2000—2019年分为2000—2010年和2011—2019年两个时间段,模型(7)—(10)为基于地区固定效应模型分阶段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模型(7)、(9)为正式环境规制对两时间段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全时段内,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为正,且后一时段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益强于前一时段,“十二五”期间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例如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加大了环境立法、执法强度,倒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模型(8)、(10)为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两时段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全时段内,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均显著为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逐渐富足,对环境污染、生态安全问题愈发重视,自发性成立的环保团体也日渐增多,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显著增强,有利于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控制变量方面:(1)政府干预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政府适当的财政干预能有效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回归系数大部分显著为正,表明人均固定投资能扩大生产能力,拓展居民生活空间,有效拉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3)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大部分显著为正,表明人力资本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正式环境规制或非正式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对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强于南疆地区,并且随着时间推进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累积效应越发显著。(4)第二产业比值的回归系数大部分显著为正,表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新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产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产业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放缓。(5)科技创新的回归系数绝大部分显著为正,表明科技创新能够提升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2.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考虑到传统面板数据可能会忽略空间效应,首先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选用空间面板模型还是传统面板模型,Spatial-error与Spatial-lag的p值均小于0.1,表明存在空间效应。确定研究样本数据存在空间效应后进行空间模型选择,根据hausman 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再通过Wald和LR检验来确定空间杜宾模型是否退化为空间误差模型或者空间滞后模型,Wald和LR检验发现,空间误差模型的Wald和LR检验与空间滞后模型的Wald和LR检验均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SDM模型无法退化成SAR模型和SEM模型。综上所述,选择SDM模型进行模型分析。

本文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纳入空间杜宾回归模型中构建更为准确的动态模型,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以增强实证结果准确性。并将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总效应。模型设定如下:

hqit=α0+β1erit+β2Xit+ρ∑Wijhqit+ρ1∑WijXij+λi+εit

(3)

hqit=α0+β4L.hqit+β1erit+β2Xit+ρ∑Wijhqit+ρ1∑WijXij+λi+εit

(4)

其中,式(3)、式(4)中的ρ为空间回归系数,反映了样本观测值的空间依赖作用;λ为空间误差系数,反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测值的误差项所导致的区域溢出效应。Wij是空间面板模型的空间权重W的元素,本文采用的是逆地理距离空间矩阵。根据各中心城市经纬度信息,计算任意两两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wij根据城市i与城市j地理距离的倒数得出。

表5 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就正式环境规制(fer)而言,首先,直接效应中,无论是静态空间杜宾模型还是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系数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为正,表明正式环境规制有利于激发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正式环境规制催生的减税降费政策、清洁技术的研发鼓励等有助于激励制造企业,特别是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引进先进绿色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污染物的循环利用。另外,间接效应中,无论是静态空间杜宾模型还是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数均为正,且部分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一方面,正式环境规制通过影响邻近地区环保政策的落实,形成邻近地区相互促进的局面,有效提升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本地强有力的环保政策通过网络、人力流动等媒介引发邻近地区的效仿,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正式环境规制水平提升,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就非正式环境规制(ier)而言,首先直接效应中,无论是静态空间杜宾模型还是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系数至少通过10%以上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为正,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发组织环保活动,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形成系统性环境监管体系,能有效减少污染物体的排放,进而提振经济发展质量。另外,间接效应中,无论是静态空间杜宾模型还是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系数均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一方面,新疆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相对淡薄,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民间环境监督力量;另一方面,新疆幅员辽阔,人力资本等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性相对缓慢,空间溢出效应较弱,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较差,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微弱。

3.稳健性检验

(1)稳健性检验I:更改计量模型。为了克服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以及为了解决计量模型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基于系统GMM,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AR(2)和sargan检验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意味着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2阶)自相关问题。如表6中的模型(1)—(2)所示,结果表明,进一步控制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作用,证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2)稳健性检验II:更改计量模型。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该危机对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造成持续影响,借鉴段军山等(32)段军山、庄旭东:《金融投资行为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分析与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期。的做法,删除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模型(3)—(4)回归结果与全域性估计结果基本一致,各指标变量均未发生方向和显著性的实质性变化,表明实证结果是显著的(见表6)。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4.子系统回归分析

考虑到新疆十四地州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影响。本文对式(2)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7模型(1)—(10)所示。模型(1)、(6)为基于地区固定模型分别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1)、(6)估计结果显示,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有限,但正式环境规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以上结论表明新疆地区环境规制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有限,可能的原因是新疆地区创新能力较为低下,环境规制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成果尚未显现,且环境规制对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其促进作用目前并不显著。模型(2)、(7)为基于地区固定模型分别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能力的影响。模型(2)估计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协调能力的影响为抑制作用。模型(7)估计结果显示,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协调能力的影响为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强于正式环境规制。新疆十四地州内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并且,北疆地区工业占比较高,南疆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疆内环境规制实施强度差距较大,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模型(3)、(8)为基于地区固定模型分别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能力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且都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新疆绿色发展的同时非正式环境规制为新疆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且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模型(4)、(9)为基于地区固定模型分别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均为正,都未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开放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开放的推动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由于新疆地处内陆深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吸引外商投资能力有限,并且,新疆本地出口主要以手工艺品、初级纺织品和农产品为主,此类产品污染性弱,环境规制对此影响并不显著。模型(5)、(10)为基于地区固定模型分别考察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影响。模型(5)估计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为正,未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共享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新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南、北疆地区差距较大,老百姓对文化、生态的需求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环境规制虽有利于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绿色发展,但该效应具有滞后性,无法及时显现出对全体人民的普惠性作用。模型(10)估计结果显示,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新疆经济共享发展,且该推动作用强于正式环境规制。

表7 子系统回归结果

5.能源效率的中介效应分析

(1)中介模型设定。前述研究结论一定程度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有效提升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加快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转换,能有效推动新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借助温忠麟等(33)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提出的“三步法”的中介效应检验环境规制能否通过能源效率这一渠道提升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过程如下:

etfpit=α0+b1erit+αiXit+νi+εit

(5)

hqit=α0+d1erit+c1etfpit+αiXit+νi+εit

(6)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hq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er表示环境规制,这里主要指正式环境规制fer和非正式环境规制ier;X表示控制变量,这里主要指人力资本水平、政府干预、产业结构、资本密度以及科技创新。式(1)为基准回归结果,考察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效应,预期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效应为正,前文已进行验证。式(5)考察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变量影响,预期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介变量(能源效率)的影响为正。式(6)考察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预期环境规制、能源效率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为正。

(2)中介效应回归结果。以能源效率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报告如表8。模型(1)—(3)考察正式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效率进而影响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4)—(6)考察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效率进而影响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1)—(3)结果分别显示,基准回归中加入中介变量(能源效率)后的式(6)正式环境规制显著为正,但模型(3)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需进行sobel检验,sobel检验的结果为通过检验,且此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81%。模型(4)—(6)结果分别显示,模型(6)的非正式环境规制系数以及中介变量etfp的系数,模型(5)的中介变量对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至少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各系数符号与模型构建中的理论符号预期一致,根据模型构建中的结论,不需要进行sobel检验,中介效应显著,此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94%,表明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能源效率提升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且以上结论验证了假说4。

表8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6.调节效应估计结果

(1)模型设定。为进一步明晰能源效率这一中介变量是否会影响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作用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本文进一步采用Hansen(34)Hansen B.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pp.345-368.门槛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建立如下两个门槛模型:式(7)—(8)均以能源效率为门槛,分别考察能源效率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调节作用。根据门槛模型,模型设定如下:

hqit=αi+β1feritI(etfpit≤λ)+β2feritI(etfpit>λ)+θ0Xit+εit

(7)

hqit=αi+β1ieritI(etfpit≤λ)+β2ieritI(etfpit>λ)+θ0Xit+εit

(8)

式(7)和式(8)中能源效率为门槛变量,λ为待估的门槛值,I(.)为示性函数。

表9 门槛回归检验

(2)门槛检验。本文以能源效率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门槛效应的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从门槛效应结果可以得出,式(7)中的fer的单门槛F统计量的值为19.63,相应的Bootstrap的P值为0.0553,说明正式环境规制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式(8)中ier的单门槛F值为44.20,相对应的Bootstrap的P值为0.000,说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即以能源效率为门槛变量时,正式环境规制、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其次是门槛值的估计,fer的门槛值为0.655,ier的门槛值为0.5329。

式(7)以能源效率为门槛变量,分析正式环境规制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门槛检验,研究结果如表10中模型(1)所示。正式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655。当能源效率较低时,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正向作用,但不显著。随着能源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能有效助力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看出,能源效率在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中呈正向调节作用。式(8)以能源效率为门槛变量,分析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门槛检验,研究结果如表10中模型(2)所示。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5329。当能源效率较低时,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显著负向作用,当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非正式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看出,能源效率在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中呈正向调节作用。

表10 门槛回归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新疆十四地州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0—2019 年新疆十四地州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新疆多维度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规制结构和规制强度两维度搭建正式与非正环境规制、能源效率与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实证研究发现,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整体上虽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工具差异性、子系统异质性、区域异质性、阶段性特征。整体而言,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有效提升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另外,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分解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维度为显著负向影响;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创新、绿色、开放以及共享维度为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方面,随着时间的推进,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并且北疆地区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强于南疆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通过能源效率进而影响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U”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能源效率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

(二)政策建议

1.提高正式环境规制的执行效率

第一,推进环境执法机构的“垂直管理”,建立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监管监控执法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形成垂直式管理体系,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法严令整改,推进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建立环境规制的区际协调机制以及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协调制度,降低地方政府自由量裁权利,提高整个区域内环境规制执行效率,消除各地方间由于“GDP竞赛”而降低环境规制力度的现象,也要提升各地区环境规制政策的协调性,不搞一刀切,全盘搬抄的懒政怠政。考虑到污染物体排放引发空间溢出效应和“涓滴效应”,各区域应建立污染治理合作机制,协调相邻地区减排标准,巩固污染减排效果,使之长效化、持续化。第三,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企业惩罚力度,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完善环境污染治理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监管部门需要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第四,加大政府对绿色转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对购买清洁设备和引进新技术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或者政策帮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绿色转型减缓融资约束的同时鼓励企业挖掘循环经济补链项目,推进企业循环化改造。

2.提升全疆非正式环境规制力度

本文研究表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提升全疆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是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积极举办生态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文明之风,倒逼企业为占领市场份额进而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推出绿色生态产品,特别是加强乡村地区环保知识普及力度,避免乡村成为污染集中地。其次,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渠道,政府应主动披露相关环保信息,鼓励、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保治理工作,增强参与方式的多样性,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和表达权。

3.优化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组合

本文研究发现能源效率在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因此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不仅能提振经济增长,还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的开采效率、转换效率和储运效率、设备的工作效率。另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转型企业减缓融资束缚,鼓励能源企业引进绿色先进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加速新旧动能转变,从高碳型转为低碳循环型企业。最后利用新疆自然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干空气能等清洁能源,改变高污染、低效率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优化能源结构。

猜你喜欢

规制高质量新疆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新疆多怪
内容规制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