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中县国有林场实施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22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场基础设施应急

唐 勇

(资中县国有林场,四川 内江 641200)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1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经营严重受阻

1.1.1 林区道路现状

国有林区公路215 km,道路狭窄、路况差。经过60 a的共同建设,林区道路网已基本形成。但泥石简易公路通行能力差,直达森林边缘的“防火便道”里程数有限。

1.1.2 管护用房现状

由于年代久远,白云山、高桥管护站和梨儿园老场部部分房屋墙面已开裂,屋顶漏雨,部分房屋已失去居住功能,成为危房。

1.1.3 应急取水点现状

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主要的、行之有效的灭火方式。4.747万亩国有林区应急取水点一共只有比较分散的8个,根本无法满足应急取水的需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不能实施快速有效地“以水”灭火。

1.1.4 国有林场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

按照国有林场改革资金使用方案,基础设施建设已勾画,但是由于建设技术力量薄弱和资金缺口大等诸多问题,推进落实进度不够快。

1.2 森林经营方式受制约

该林场森林面积经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为国家二级公益林,但1989年成立的资中县白云峡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5 600 hm2,很大程度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目前我场森林资源主要以培育和保护为主[1-3]。

1.3 应急队伍建设滞后

1.3.1 应急培训

目前该林场应急队员接受全面、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专业培训力度和广度不够,应急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付复杂局面。

1.3.2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由于该林场新进的年轻人员较少,虽然成立了专业和半专业应急队伍,但队员年龄普遍偏大,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应急处置随机决断能力不够,加之平时的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发生应急事件后不能很好地做到统一高效的指挥。

1.4 人才建设严重滞后

1.4.1 职工队伍年龄偏大、思想波动大、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多年来国有林场发展严重滞后,收入低,待遇差,以致文化程度高的不愿来,稍有能力的设法离开林场。从职工年龄结构来看,目前在职职工中30 a以下0人,30~40 a 7人,40~50 a 39人,50~60 a 25人,职工的年龄偏大。从职工文化水平来看,目前在职职工中,本科9人(部分函授本科)、专科29人(绝大部分是函授大专)、中专10人、高中7人、初中16人,已经有25 a没有一个高等院校毕业生来林场工作。

1.4.2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林场机构规格不高,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林场担任技术领头人,年轻人不愿意到林场去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目前该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60%,高级工程师尤其匮乏,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型林场发展需要。

1.4.3 专业技术培训不够

由于林场自身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实践性”教学和培训体制机制缺失,几乎没有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从而导致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或者聘用到相应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得到足够的系统培训,导致专业技能不能及时更新。

1.4.4 林场职工之间的交流学习匮乏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制度,林场几乎没有开展国有林场职工“走出去”交流学习,没有相互学习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林场职工基本处于“闭门造车、闭关修炼、固步自封”状态。同行之间交流仅限于本单位职工。

1.4.5 应急队员接受全面、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由于该林场新进的年轻人员较少,虽然成立了专业和半专业应急队伍,但队员年龄普遍偏大,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平时的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发生应急事件后不能很好地做到统一高效的指挥[4-6]。

1.5 信息化建设滞后

林场信息化程度低,相关设施及技术装备严重不足,没有建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5个管护站和1个中心苗圃没有实现电脑网上办公,部分林区存在通信盲区。

2 建设规划建议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1.1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道路通行能力”问题

将105 km泥石简易公路,森林边缘的“防火便道”纳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逐步实现硬化,解决“通行能力”。

2.1.2 解决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施、饮用水问题

通过财政补助、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等多种形式,按照“标准化管护站”建设的标准,逐步将5个管护站和1个中心苗圃建成环境优美宜居的工作和生活场所。

2.1.3 解决国有林场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问题

通过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同时向交通局、住建局等专业技术单位派专人学习相关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从而快速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制定的建设方案落实落地,成立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

2.1.4 建议成立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

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建立发展、水利、财政、环境或多部门组织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

2.2 加强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

2.2.1 做好森林分类经营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生态区位及森林类型,针对各区域森林经营突出问题,遵循森林生长演替的自然规律,科学制定各区域的森林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技术措施,实现森林的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突出资源的主导功能。重点加强更新低效林改造和造林,努力减少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森林抚育历史欠账,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2.2.2 发展森林康养旅游

白云山、白云峡距离资中县城仅17 km,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森林资源相当丰富,山水相连,既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还能提供充裕的氧气和负氧离子,是森林康养十分理想的活动场所。白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峡自然保护区、白云峡森林公园的重叠和多头管理,制约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约森林康养旅游的瓶颈,为此建议整合3块牌子,引进森林旅游特色项目,成立自然公园。根据林场林地面积及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大力发展林内林下种养殖业,增强林场经济活力,提高职工收入[7-9]。

2.3 探索实施新的国社合作(场外)造林

林地是国有林场的阵地,国有林场没有林地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现行的法制体制下,像六七十年代无偿划拨林地为国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还了,如今国有林场要发展壮大地域,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借鉴学习江西省、福建等省份的场外造林模式。

2.4 能力建设规划建议

2.4.1 强化人员更新

通过招聘、政策性安置、培训等措施充实林场职工队伍,提高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等。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退休、招聘和政策性安置等措施,逐步优化和调整国有林场职工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年龄结构。

2.4.2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着力优化人才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努力做到人才培养深度专业化,重点培养一批林业专业技术“带头人”。创新激励机制激活内部人才开拓奋进,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提升业绩、奖勤罚懒、人才激励的作用。

2.4.3 创新专业人才机制

建立和推行岗位等级能上能下机制。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拘泥于资历、学历,不论资排辈,对真正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有所作为的职工实施岗位等级晋升,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突出能力,用业绩选人才,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用人环境。适时建立合理专业人才退出机制。

2.4.4 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吸收年轻队员,组织队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应急处置培训,或者与相关乡镇联防联治,统一组成应急队伍,无缝对接。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应急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2.4.5 智能巡护系统推广使用

智能巡护系统用于森林巡护领域,能极大地加强护林员管理,发挥森林前沿监督作用,保护管理好森林资源,提高森林巡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记录查看护林人员位置轨迹记录,并可直观地查看某一位置的时间、速度等信息。但现在该林场有的林区通讯信号弱,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信号,造成智能巡护系统容易掉线和记录不全。建议在通讯信号弱或无信号的林区安装通讯装置[10]。

3 结语

总之,当前国有林场在改革之后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那么国有林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针对国有林场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建议,可以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11-12]。

猜你喜欢

林场基础设施应急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