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粮食生产“两藏”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2021-12-22张世全李强王克龙吕玉顺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种粮高标准农技

张世全,李强,王克龙,吕玉顺

(1.凤阳县农业农村局,安徽凤阳,233100;2.滁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滁州,239000)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解决好国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将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国家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通过出台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惠农富农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使“两藏”战略有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政策保障,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两藏”战略效果显著。至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1],2021年上半年夏粮也喜获丰收[2]。

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粮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贯彻落实,值得关注。切实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将“两藏”战略落到实处。

1 粮食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耕地地力下降

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扩建、基础设施建设等占用了部分土壤肥沃的农田,由于多种原因,补充后的基本农田地力较差。化肥、农药、污水、垃圾以及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等造成了部分耕地污染、地力下降。以及农户对耕地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又不重视用养结合,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少,也使耕地地力下降。

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护,导致日常管护形同虚设,许多建设好的工程使用年限明显降低,相当程度上影响建设效益[3]。一些早期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已见不到建设痕迹,干部群众也不知道当地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1.2 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

1.2.1 基层农技队伍人员老化

处于县乡两级生产一线的农技队伍人员老化,接受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较差,影响技术推广持续性、连续性,影响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效果。农技推广工作脏、累、苦,职称晋升空间小、职务晋升无望,缺乏成就感,福利待遇与公务员相比差距较大等原因,无法吸引年轻人才投身农技推广工作,致使基层农技队伍新生力量不足。

1.2.2 种粮户生产经营水平亟待提高

大部分种粮户生产经营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仍然以小农户为主,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目前大多数种植户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使用新器械的能力总体较差,致使粮食生产总体机械化程度不高。虽然国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受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影响,农村农业生产总体科技水平仍然较低。

1.3 部分干部群众对粮食生产安全不重视

1.3.1 部分基层领导对农业生产不重视

粮食连续多年丰收,一些盲目乐观,放松粮食生产的思想倾向有所抬头。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4]。农业生产只有财政投入没有税收收入,也不如那些感观性强的政绩工程让人有成就感、直观感,因此部分基层领导认为农业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

1.3.2 部分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

受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农业投入大产出慢且低,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频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重商轻农思想抬头,特别是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一些农户只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发展经果林等,不想种粮或少种粮。对于农村年轻人而言,外出务工的收入远高于种地收入,种粮的意愿更低。

2 对“两藏”实施的一点建议

2.1 推进耕地用养管相结合

2.1.1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加快污染土壤治理,加快农资包装物、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减少农田污染;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升处理后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推进农机、农艺深度结合,通过深松将粉碎后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把种肥同播等土肥与栽培技术融入到农机作业中。

2.1.2 作好农田管护

推进耕地有序流转。适时推进耕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收回和有偿、适度规模化再发包,所得收益用于村民分红,村集体建设和农田管护。引导高标准农田所在村(社区)积极参与农田流转,适当收取高标准农田管理费用用于日常管护。鼓励、引导高标准农田使用者用地又养地,利用又保护。

2.2 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农业技术力量

2.2.1 壮大基层农技干部队伍

提高现有县乡级农技队伍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农技干部队伍。对农技干部的学历提升实施费用补助,扩展农技干部知识面,打牢理论知识。实行职称晋升考、评结合,拓宽职称晋升通道。

2.2.2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允许与鼓励农技干部在职发展工厂化育秧、规模化种植、设施农业生产等农业产业,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导与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培训与带动农民想种粮、能种粮、种好粮,进一步扩大“藏粮于技”基础。

2.2.3 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深入推进农业智能化、自动化、绿色种植、经营管理、互联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支持、引导农业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农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完善人才培育跟踪服务机制,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2.3 推动基层干群重视农业生产

加强政策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认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营造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选用优秀农业干部,选用对农业有感情的干部。参照工商业做法,对在农业生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种粮大户、农技干部等公开表彰、奖励,增强农业人才和种粮户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 结束语

只有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推进全民重视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农业科技力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向科技要单产、向科技要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将中国人的饭碗端牢在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种粮高标准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