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山琉璃及其行业神信仰

2021-12-18石亮亮

寻根 2021年6期
关键词:博山女娲神庙

石亮亮

博山,旧称颜神,素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称号,它在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备成为琉璃重镇的必要条件。博山琉璃的生产种类由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艺术品,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博山的琉璃品种繁多,技法绝妙,曾在历史上引导着中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中国古代制作琉璃的技艺从西周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此时的琉璃器皿多为皇室所用,制作工艺越发高超,它们的装饰越发奢华;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恢复传统,开始命大臣依照古法恢复秦汉时期的琉璃制作技艺;到了宋代,陶瓷产品广泛使用,琉璃的实用功能开始削弱,审美艺术价值开始凸显。博山地区的琉璃制作最晚始于元朝。

在博山关于琉璃的传说主要有三种:一是炼银说;二是姚家峪说;三是山西传来说。

炼银说:据传明朝永乐年间,在颜神镇(今博山)有一位银匠,炼银的时候为了使银子纯度更高,在熔化银子的坩埚中加入火硝等原料。出银后,所剩的废渣像胶一样黏稠,他于是把废渣缠到铁条上,冷却后美轮美奂、晶莹剔透,这就是最早的博山琉璃。

姚家峪说: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小二》篇中说: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纪过于男子。常开琉璃厂,每进工人而指点之,其奇式幻彩,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文中说的叫赵小二的女子因参加白莲教,在与丁生逃难于“益都之西鄙”后,开办琉璃厂。如今姚家峪村地处博山的西边,就是故事中的“益都之西鄙”,再加上该村中有一个叫“窑峪”的山峪中发现有古窑址,因此有人推断琉璃源自姚家峪。

山西传来说:此种说法认为博山的琉璃制作技术是由山西的工匠带到博山的,仅从琉璃的成分来分析,山西琉璃和博山琉璃都是“硅钠琉璃”,于是就出现了博山琉璃是从山西那边传过来的说法。

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博山大街发掘出,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遗址,可见博山规模化的琉璃生产最晚出现于元朝。从文献资料及其他地方发现的古代琉璃炉遗址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地区就已经有琉璃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商王墓”中就曾出土过琉璃装饰品。

根据文献记载,博山琉璃的制作技艺,或许代表了中国琉璃制作的最高水平。在琉璃制作技艺逐渐高超、精进的前提下,琉璃本身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融合博山地域文化中丰富和发展。博山琉璃外在的流光溢彩不仅表现在绚丽的色彩和厚重的质感 ,而且彰显有皇家审美。博山籍琉璃匠人承担着为明清皇家烧制琉璃制品的任务,同时博山地处齐鲁,受到“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影响,匠人在制作器物时自然把“齐”“鲁”两种文化记忆融入琉璃制品中,以手述心,通过器物的样貌和形制来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文思想。除此之外,博山琉璃还与佛教、道教文化有所关联。

博山的炉神庙,位于博山西冶街的东南。据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当时博山琉璃业中一个叫徐应元的人发起倡议,得到士绅孙延寿支持后,在当地共同募资修建。

根据《博山孙氏家乘》《钱氏家乘》的记载,炉神庙是明朝洪武初年由县里的琉璃从业者所建。另外《淄博琉璃志》记载,该庙的修建时间为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六日,士绅孙延寿、徐应元、李世立出资修建炉神庙,并在炉神庙前后刻石记载修建炉神庙的原因及经过,庙中供奉女娲。石刻后受损,残存文字今已辨认不清。炉神庙初建时仅有一名叫薛崇真的道士管理香火,琉璃行业的民众对女娲的祭祀没有形成固定的祭祀日期和祭祀流程。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由徐应元、房宗义请孙延寿牵头,邀请23人组成“炉行醮会”,约定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建醮祭祀活动。“炉行醮会”的出现标志着博山琉璃业的第一个行业组织成型,博山琉璃的从业者也逐渐形成了对女娲的行业信仰。博山炉神庙在道光九年(1829年)三月重修。自此,博山炉神庙的女娲信仰已扩大成民间信仰,不再局限于琉璃行业的从业者。

博山的炉神庙自建成起,庙内即供奉女娲神像。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重新修建炉神庙,将庙名更改为女娲宫;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先后对该庙进行重修,在庙内增添火帝像。不论历史上对炉神庙如何调整,对女娲的祭祀一直没有改变,至今炉神庙的正殿仍然供奉女娲像。《续修博山县志·祀典》中记载了庙内供奉女娲的原因,女娲曾炼五彩石补天,而琉璃业也是炼五彩石为琉璃,让女娲当琉璃业的祖师最为合适。博山的琉璃从业者把女娲当作行业神并定于每年的三月初三演戏建醮,祭祀女娲。每到这一天,所有琉璃从业者全都停工,前去炉神庙敬神游玩,进而形成“炉神庙会”。除此之外,博山琉璃行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会到西冶街附近的白石洞休整一天,避暑乘凉,那时白石洞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庙会。

如今的炉神庙,对外开放的仍然是三间殿堂,里面供奉的神像较为多元,正殿由左至右依次供奉火帝真君、女娲娘娘、窑帝真君,左偏殿依次供奉武曲星君、文昌帝君、文曲星君,右偏殿依次供奉关圣帝君和福星、禄星、寿星、喜神真君。除正殿供奉的神灵外,其余的神灵皆与琉璃行业没有关系,而是当地民众日常供奉的神灵。炉神庙自建成后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炉神庙原本是博山琉璃行业供奉和祭祀祖师神的场所,如今这一传统仍然延续,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博山地区所有琉璃公司董事长、琉璃工作室的琉璃大师及从业者仍然聚集到炉神庙进行祭祀,只是祭祀的流程和场面不再像过去那么宏大壮观,炉神庙已成为博山琉璃业的象征符号。现在除了农历三月初三的祭祀,凡是行业内有纠纷或是难以解决的事情,都可以到炉神庙内进行调解和协商。他们认为当着祖师神的面进行协商,公正、客观、神圣。如果说历史上的炉神庙是琉璃从业者的祭祀、娱乐场所,兼具神圣性和娱乐性,那么如今的炉神庙对行业从业者来说仅剩神圣性,成为神圣的空間场所。

随着对炉神庙的修缮扩建,庙内供奉的神灵不断增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炉神庙内增加了火帝真君神像之后,逐渐形成如今的神像规模,反映了炉神庙的信仰圈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琉璃行业的从业者,陶瓷行业及民众也前往庙内祭祀。如今正殿供奉火帝真君、女娲娘娘、窑帝真君依旧代表的是行业信仰;而左、右偏殿内供奉的神则代表了民间信仰,当地民众对炉神庙的供奉与祭祀按照每位神灵的诞辰及自己的“所求之事”进行,如左偏殿是武曲星君、文昌帝君、文曲星君三位神灵,每当家里有孩子升学、就业时,家里的长辈则代替孩子前往庙内烧香摆供,祈求神灵的庇护和心安。如今的炉神庙香火并不旺盛,民众所求诸如学业、前途、健康、长寿等,大多前往博山神头镇的颜文姜祠。颜文姜祠是博山的另一处规模较大的民间信仰场所,当地民众传说颜文姜是碧霞元君的妹妹,所以前往该祠烧香、磕头,所求之事更灵验。炉神庙成了博山道教的活动场所,每逢道教节日,供道教的信众讲经布道,弘扬道教文化。

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博山地区便开始筹备博山琉璃公司,该公司于1906年10月正式投产。1951年,当地又成立博山美术琉璃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商。20世纪90年代,博山美术琉璃厂破产,随后博山地区大批民营琉璃企业纷纷成立。进入21世纪,大量的琉璃作坊、大师工作室遍布城乡,博山还建有陶瓷琉璃市场——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琉璃工艺品生产销售市场。2003年和2004年,博山先后成立“博山区玻璃制品商会”和“博山区琉璃商会”等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琉璃行业的发展规划,为博山琉璃行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2006年,博山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琉璃之乡”,从此之后,博山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琉璃工艺品和玻璃制品为代表的琉璃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区传统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产品种类和档次也逐步跃居到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此外,博山琉璃还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在当地建有博山琉璃博物馆、博山琉璃艺术博物馆、淄博人立琉璃艺术馆和琉璃园等琉璃小镇和琉璃文化场所,共同传承和弘扬博山地区的琉璃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博山女娲神庙
女娲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女娲造人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还看民国博山陶瓷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