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门诊2020年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2021-12-18钟润娴刘宇平单钰齐朱结桃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门诊

钟润娴,刘宇平,单钰齐,朱结桃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 51130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300;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广东广州 510062

不合理用药是威胁社会群体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2],如处方中药物有效成分重叠,可能会造成药物过量而产生毒性、引发不良反应;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活菌剂以及抗生素同时使用会降低抗菌剂活性;临床诊断不完善、联合药物使用不适宜、配伍禁忌、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等问题均会严重威胁就诊患者的财产、健康安全[3-5]。在门诊处方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不得重复开药,每张处方的计量、用法均需符合标准[6]。规范正确用药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延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保障,但我国基层医疗仍旧存在严重选药、用药不当等问题,已受到广泛重视。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意义重大。处方点评是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3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估,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整体工作,也是了解医疗机构处方规范性的重要途径[7],《处方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合理经济用药[8]。因此,该研究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2020年1—12月期间门诊1200张处方进行抽查审核,探究处方药物使用、用药不合理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用药监管、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某院门诊处方1 200张,其中平均每月100张。该次样本覆盖临床各个科室,其中包括妇科、内分泌科、外科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科室,急诊科除外。

1.2 方法

根据《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9]《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0]《处方管理法》[11]中相关规定,统计1 200张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用药种数、基础药品、注射剂以及抗菌药情况,并对其进行用药合理性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不规范处方、不合处方宜、超常处方)。

2 结果

2.1 处方各项基本指标

在2020年全年抽查的1 200张门诊处方中,每月处方金额平均为339元、每张处方用药种数为2.67种,所开具的药物大部分为基本药品,每月平均占比为59.78%;每月处方平均合格率为93.25%,7月份最高,高达97.00%。见表1。

表1 某院门诊2020年门诊处方各项基本指标

2.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在81份不合格门诊处方中,绝大部分为用药不适宜,占比85.19%,其次为不规范处方,占比14.81%,无超常处方,见表2。

表2 某院门诊2020年门诊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情况

3 讨论

处方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中为患者开具的,经药学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的医疗文书。规范处方管理,对于合理用药十分关键[12],邹红等[13]关于门诊处方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中提出,科学化进行处方点评,对于处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对医疗机构处方书写、药物使用进行适宜性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医疗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14-15]。因此,该研究于2020年期间进行处方点评,以探究某院用药合理性现状。

该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间12个月份的评价处方平均金额为339元,每张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为2.67种。2006年WHO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张处方品种的平均值仅为2.5种,相较而言该研究处方品种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预防性治疗有关。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所以会给予预防性护肝、肾治疗[16]。洪健等[17]表示,因肺结核患者需要用乙胺丁醇、利福平等药物,联合用药的种类多,长期联合用药会提高病人的不良反应概率,因此需要用护肝药物以辅助治疗,因此药品种会有所增加、金额提高。但临床中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不推荐此类预防性治疗,临床管理中应规范预防性药物使用。

在该研究中,81例不合格处方中绝大部分为用药不适宜,其次为不规范处方。在徐帆等[18]关于肺结核专科门诊处方研究中,不规范处方占75%,显著高于用药不适宜的25%,该研究结果与其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在专科医院中,病种相对单一,因此用药不适宜的占比较小。此外,用药频次不适宜也会危及患者健康。如为上呼吸道者开具头孢克肟胶囊,正常用量应为2次/d,50~100 mg/次;而处方中显示用法用量为3次/d、100 mg/次,增加用量频次或用药量会损伤患者的肝肾功能。或因患者取药不方便,医生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一次为其开具长期药量,过程中,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长期服药易产生血液毒性,定期复查是必要的。且一次开具药量不得超过1个月,必须开具超量处方时,也应写明原因,以减少纠纷。

抗菌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该研究结果显示2020全年,抗菌药品占比17.41%,抗菌药滥用处方1.2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感染治疗疗效至关重要。需行药敏试验对患者病因进行评估,选择合适药物,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部位以及病情发展制订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使用频次过低则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而频次过高则会导致体内蓄积,造成药物浪费、用药成本增加,甚至可导致耐药菌。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治疗各种重症感染患者药物,随着应有广泛,其耐受菌种也在不断增加,已受到临床上高度重视。适应证不合理、未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用量不合理均可成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方莎莎等[19]的研究中也表示,强化抗菌药物教育、定期培训/考核,精确用药是抵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要环节,避免过度医疗。抗菌药物随意使用、经验性用药比例高,病原微生物送检意识低下,药敏实验结果长,均为抗菌药物治疗禁忌。在临床中,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前沿知识培训,同时加强信息管理。此外,还可以增加各科室药物使用交流学习,共同制定开具处方规范。

为患者开具两种具有相同疗效的药物,原因多为医生对于药物的成分以及疗效不够了解,如此重复用药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导致用药超过正常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20]。吴迪等[21]研究表示,同时为腰部酸痛者开具正清风痛宁片以及洛芬待因缓释片,前者为消肿止痛、活血通经药物,后者主治神经痛、肌肉痛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疼痛,实属重复用药,2 400份处方中重复用药占比2.17%。其研究指出加强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加强门诊医生的用药知识,对于改善处方合格率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物重复用药处方,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熊琳等[22]指出,处方点评的目的在于发现潜在、已存在的用药问题,促使临床用药合理发展。医疗机构应加强处方管理,通过智能化点评应用以降低管理成本、扩大监管范围,净化医疗环境。但在实际临床管理中,处方点评样本量偏小,自动化技术不足;同时,基本上仅停留在单张处方合理性,如此只能发现比较表浅的问题,无法对医生、患者、更深层次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在临床用药管理中,应遵守以下几点:①规范辅助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②发挥药师在患者用药中的作用,规范处方审核过程、拦截不合理处方。③引进药方自动审核技术,降低人工成本,扩大药方点评范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④医院定期点评处方,警惕合理用药;医院管理部门应改进临床用药质量管理措施,并落实改进制度。

猜你喜欢

不合理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