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货币探讨*

2021-12-17王庆年王涛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区块货币数字

文/王庆年 王涛(.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出现在政府各个报告中,其热度便不断攀升。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出于安全、监管等初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CBDC)。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道路上,相比于别国我们处于全球前列,试点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8日,我国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的消息更是广受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率先启动了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姚前(2018)[1]表示通过此次测试实验算是开启了央行探索数字货币的进程。根据央行公布的报告,数字货币原型系统、会计核算测试系统、商业银行组成了整个架构体系,原型系统遵循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王鹏(2021)[2]表示,虽然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不断加速,但各国均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这是因为各国政府和央行需充分了解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对风险进行监控,并考虑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大众接受央行数字货币(图1)。

图1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

据BIS发布的报告称[3],80%的中央银行从事过CBDC研究工作,50%的央行从概念研究发展为实验或概念证明,甚至是试点测试。来自加拿大、日本、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央行以及欧洲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都参与到合作开发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并且随着疫情到来速度不断加快。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从2019年开始不断加快数字货币研发建设,从出台各项政策到不断落地测试数字货币。Lee David Kuo Chuen; Yan Li; Wang Yu[4]认为,CBDC将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要工具,熟悉这项技术的国家将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可以预见,为维护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和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数字货币竞争,全世界央行数字货币会进展得越来越快。

二、数字货币的分类概念和特点

虽然说广义上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技术区别不大。但是由于发行机构不同,目前数字货币有三种代表性的种类:第一种是通过算法挖矿得出的以比特币为典型代表的加密货币[5],一种是商业公司发布的可用于交易的以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8],另一种就是以央行为发行单位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典型的就是中国的DECP。

(一)加密货币和稳定币

正如比特币白皮书所介绍的,其由算法创造而来,总量恒定,没有政府背书,游离于各国政府监管之外,不与任何政府挂钩。这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广受大家诟病的特点。目前由于比特币较高的价格,还不被广大用户所接受,难以大规模推广。人们更多视其为数字金融资产,用于储值、保值甚至升值;而以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虽然有大公司的信用为其背书,但是由于其脱离政府管控,对时下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构成极大的挑战。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仍对Libra持有非常负面的态度,有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对脸书相关天秤币设置监管障碍[7]。可以预见,时下数字货币仍旧是互联网巨头与政府博弈的胶着地,政府可能会不断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并逐渐推出本国央行的数字货币。

(二)央行数字货币

最后一种就是中国推出的DECP,这种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本国信用的主权货币[6]。它不同于区块链完全的去中心化思想,虽然也是用到了分布式、多节点等思想,但是它也强调突出央行这个强节点的作用。正因为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对央行传统货币的一种较强的替代,甚至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DECP目前还处在试点测试阶段,后续是否能真正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大的帮助、加强货币流动监管、控制资本出逃等风险还有待观察。

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1,9]:(1)双层运营结构:央行层面的数字货币系统设计、测试等基本完成,原型系统遵循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所谓双层运营结构,第一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等,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和移动支付平台对接用户一层。商业银行向央行交付100%的准备金,之后央行会给予下一层的商业银行等额的DCEP,接下来用户通过支付现金或者缴纳存款等方式向商业银行兑换DCEP。既利用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和金融基础设施,又避免了边缘化商业银行。(2)双离线支付:DECP能够实现双离线支付,用户只需确保手机等硬件有足够的电量,数字钱包也余额充足,只需近距离接触,在离线的情况下彼此就能完成支付。(3)替代M0:DECP对M0有替代作用,作用等同于现金货币。通过数字货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电子支付在政策影响和用户隐私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对减少现金非法转移等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图2)。

图2 双层运营结构

三、区块链技术

随着以比特币为突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备受瞩目,其核心底层支撑技术区块链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区块链可以说是分布式账户中最核心最主要的技术[10]。当节点与节点之间达成交易,交易双方可以将加密后的交易信息广播到网络以确保交易信息不会被篡改和被其他节点知道。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交易信息等内容,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追溯这些信息来验证,当大多数节点承认其有效后,该区块才参与到区块链条中。从技术角度分析,区块链使用了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众多技术;从使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可用于分享公共信息和存储海量数据。虽然区块链技术最早被使用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领域,但是现在逐渐被应用在交易清算、金融监管、跨国支付等领域。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编程、可移植性高等特点,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处理数据的效率;不可篡改性可以永久和安全地保存数据,使得区块链在资产登记和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都可以有值得探索和使用的价值;当下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不足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即使是分散程度较高、管理层级较多的多方主体,其间也能有效合作。

正是由于区块链这些自身独特的优势特点,各国都加大对区块链的探索和研究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9年10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更利于我们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图3)。

图3 IDC对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预测

2021年3月29日IDC发布《2021年V1全球区块链支出指南》[13],其对全球区块链市场过去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预测了未来全球区块链市场前景。在中国区块链市场方面,在中国出台各项政策支持下,IDC的预测呈正向预期。其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会突破25亿美元。并且区块链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仍居前列。

根据区块链技术当前发展路线,区块链技术将会经历以可编程数字加密货币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区块链1.0模式、以可编程金融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区块链2.0模式和以可编程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区块链3.0模式。目前正处于2.0模式的初期,出现了许多诸如股权众筹和P2P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但是,实际生产中以上模式是平行而并非演进式发展的[11],以加密货币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区块链1.0模式仍然远未成熟,全球货币一体化进程未来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四、央行数字货币进展

根据BIS 数据显示,各个经济体央行已经开始进行密集研发CBDC并安排试点测试。2018年参与CBDC研发工作的中央银行大约为70%,2019年已经增长至80%;其中大约 40%的中央银行已经从概念研究阶段过渡为实验或概念证明阶段,此外还有10%的国家已经完成了试点项目的开发,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线下消费活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各大央行越发意识到数字货币支付的作用,逐渐重视CBDC的研发(图4)。总体而言,越来越多的央行加入到研究数字货币的队伍中,但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进程仍存在有较大区别。我国央行从 2014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之后一直在进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论证探索和初步测试,随着2019年 Libra 问世,央行加大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推进力度。2019年年底正式在深圳、苏州等四地开展试点测试,2019年央行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和发表讲话,对数字货币工作给予指导和规范,2020年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进展明显加快。4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针对DCEP钱包开始内部测试;4月16日,苏州市将5月交通补贴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给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10月深圳展开数字货币测试,将一定金额的资金以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方式发放至中签的在深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表1)[12]。

表1 央行数字货币进展概况

图4 各央行参与CBDC研究的比例和进展

虽然2021年开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扩大至上海、青岛、大连、西安、长沙等地,但是数字货币只是对“白名单”用户开放测试,且多为少量内部员工和中签用户,仍然处在试点阶段,时下多为小部分场景的测试。多数 IT 还处在前期研发准备阶段,离真正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当下滴滴、华为、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数字货币研发进程中,互联网公司有较完整的支付清算和支持极度庞大的并发量的技术体系,能极大地助力数字货币研发。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26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正式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等发布“法定数字货币创新研究开放课题(2021年度)”,对法定数字货币相关领域的理论、核心技术、应用和功能创新等进行创新性研究。

五、展望

近些年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以及央行频繁推出一系列数字货币政策和解读,公众和央行都对数字货币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对数字货币的认知也不断加深,央行和公众都对数字货币持有基于自身认知的期许。如当前公众寄希望于跨境支付可以摆脱对SWIFT系统和CHIPS的依赖[14],并希望借此替代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但是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实际上DCEP的初衷并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国内支付系统走向现代化,为大宗商品交易甚至零售商品交易提高清算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数字货币对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有限,因为一种货币要真正走向国际化,不仅需要看居民的使用量,还需要看非居民的使用量,因此人民币数字化和国际化不存在必然性联系,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我国实际经济实力、甚至可以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的综合实力[15]。

本文这里对数字货币提出以下展望:(1)未来可能会出现基于不同信用体系衍生出的数字货币相互竞争的局面。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比特币、LIbra、央行数字货币等其他性质的数字货币未来可能会充斥于世界交易、支付、清算体系,对现有全球金融体系造成挑战,并带来了诸如交易中采用哪种数字货币结算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选择哪种数字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在未来也是个难题,可预见的是这其中的竞争会十分激烈。(2)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我国在全球很早就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些创新性尝试走在全球前列。但是当前我国在底层技术架构和前瞻性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DECP提出的可控匿名旨在在保护隐私和防范犯罪以及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是目前还没找到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因此还无法对国外批驳我国DECP进程的组织或人给予有力的反击,未来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此外,当前DECP是由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的,这些都是在本国范围所做的研究。央行其实也可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有特别提款权(SDR)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合作,这样打造以人民币以及其他主要货币共同参与的基于SDR的数字货币更容易被全球央行接受,流通范围也更广,也更益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预计未来各国都会加快数字货币的研究进程,以满足数字经济的大量需求,同时也会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区块货币数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古代的货币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答数字
古代的货币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