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与开腹楔形切除术在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6彭兴丽

医疗装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楔形胃肠开腹

彭兴丽

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常见的发病部位在胃和小肠,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消化道出血为主,可能伴呕血、黑便、腹痛、腹胀等症状。胃肠间质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环境中的放射性因素等有关。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出现转移,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重要方法,其中以楔形切除术较为常见。相关研究表明,开腹楔形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开腹时间较长,术后恢复缓慢[2]。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是一种新型术式,具有创伤小、瘢痕小、术后发生粘连的概率小等特点[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与开腹楔形切除术在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35~65岁,平均(53.72±2.34)岁;病程3~16个月,平均(9.25±3.28)个月;肿瘤直径1~5 cm,平均(3.01±0.45)cm。试验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35~67岁,平均(53.78±2.29)岁;病程3~17个月,平均(9.30±3.26)个月;肿瘤直径1~6 cm,平均(3.08±0.50)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CT、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确诊为胃肠间质瘤[4];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资料完整;符合腹腔镜或开腹楔形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于上腹部正中做1个长为10~15 cm的切口,逐层切开腹部皮下组织,直至清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等,切除肿瘤,逐层关闭腹腔,术毕。

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待麻醉满意后协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姿势,对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缘做1个长为10 mm的切口(作为观察孔),使用手术钳提起脐旁腹壁,置入12 mm穿刺套管,建立气腹,控制气腹压为12 mmHg(1 mmHg=0.133 kPa);手术医师在直视下于右肋弓下、右侧脐旁、左侧脐旁分别做长为5、12、5 mm的手术切口作为操作孔,于切口部位置入5、12、5 mm的Trocar;经腹腔镜探查腹部、盆腔、盆腔周围器官、肠系膜及大网膜,确定肿瘤位置;随后经主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将胃提起,超声刀沿胃大弯凝断脾胃韧带,向左切除至贲门左侧,向右切除至大弯上1/3;采用强生牌直线切割闭合器从距离肿瘤2 cm部位切除肿瘤病灶组织,操作完毕后采用3-0倒刺线缝合加固;检查术野无异常渗血后,清点纱布、器械无误,于右侧腹腔放置硅胶引流管1条,并从右侧肋弓下Trocar口引出;若患者的肿瘤类型为腔外型、壁间型、腔内外型,在手术过程中需保留足够的胃壁范围;对于发生于胃体大弯侧的肿瘤,可利用线性切割闭合器从胃壁浆膜面切除肿瘤,最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及各Trocar口,术毕;标本送病理检查。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水平。(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2)手术前后炎症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5 min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l,之后以3 000 r/min离心分离15 min后,获得血浆样本;随后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采用手工魏氏法检测血浆中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采用半定量快速实验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所用试剂均由上海欧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WBC计数、ESR、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WBC计数、ESR、CR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是发生于黏膜下与肌层之间的肿瘤,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症状明显,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肿瘤体积进一步增大。当肿瘤直径>5 cm时,其包膜呈肿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肿块内血流丰富,存在向恶性肿瘤转变的风险[5]。

手术是目前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主要方法,以楔形切除术较为常用。其中,开腹楔形切除术是将肿瘤形态及大小完全呈现在视野中,使用手术器械直接将肿瘤切除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胃肠间质瘤来源于胃壁肌层,开腹楔形切除术很难将肿瘤完整地切除,术后易造成肠粘连;加之胃肠间质瘤无真性包膜、质地相对柔软,在进行开腹楔形切除术的过程中易牵拉过度使肿瘤破裂,进而扩大肿瘤在腹腔内的播散面积,从而会延长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6]。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是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摄像镜头及其他特殊手术器械,通过外置手术设备观察腹腔内各脏器情况,在体外操控手术的治疗方式。该术式不仅可以结合术前诊断准确切除肿瘤,还可以避免直接接触器官与过度牵拉而造成肿瘤破裂[7]。应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可完整切除病灶,确保肿瘤包膜完整。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考虑可能是因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创面小,减轻了对患者内部肌肉组织等的损伤,进而减少了术中失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8]。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是将腹腔镜操作器械、Trocar套管等从腹部置入,探查腹部、盆腔、盆腔周围器官等,再将肿瘤切除,可减少对腹膜造成的损伤,避免腹膜大面积分离而破坏腹腔器官浆膜层,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有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9]。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切除肿瘤后,可清晰观察到胃壁的受损情况,以胃腔通畅为前提用3-0细线进行缝合处理,并借助线性切割闭合器关闭胃腔,可减小对周围肠道的刺激,确保术后肠胃功能的正常蠕动,进而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两组WBC计数、ESR、CR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具有微创的特点,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避免大切口引起的剧烈疼痛,继而能够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程度,降低由于疼痛刺激造成的炎症因子过高表达[10]。

综上所述,与开腹楔形切除术比较,采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手术效率更高,手术创伤小,且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楔形胃肠开腹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