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蚬大水面增养殖试验

2021-12-16费香东尚保卫孙军

水产养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洪泽河段种苗

费香东,尚保卫,孙军

(1.淮安市洪泽区渔政监督大队,江苏 淮安 223100;2.洪泽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100;3.淮安神州水产品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100)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别名蚬、黄蚬、黑蚬,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是蚬科蚬属双壳类水生底栖生物,形状呈圆底三角形,壳高与壳长相近,壳面油亮带有粗糙的环肋,颜色因生活环境而异,常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河蚬全身都是宝,蚬肉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粗脂肪等,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河蚬作为中药材,有醒酒、开胃、通乳、治肝病、抗癌等多重功效,畅销韩国、日本等地。河蚬也是底栖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由其制成的配合饲料,可促进畜禽生长繁殖,提高畜类产乳率、禽类产蛋率。蚬壳还是制作工艺品、烧制石灰和贝壳粉的原材料。河蚬大水面增养殖,是将蚬种、蚬苗放入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采用“人放天养”“自然繁殖”“轮捕轮放”等模式来增加资源的一种措施,其成本低、产量高、易采捕,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明显,是当前河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自2015年起,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渔政部门与洪泽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水面租赁企业、淮安神州水产品有限公司等大户合作,在洪泽区洪泽湖下游的淮河入江水道、二河等宜养水域开展大水面河蚬增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 试验方法

1.1 水域条件

试验水域选择洪泽区境内的淮河入江水道九道沟段、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段、二河、周桥灌区等4条河流中适宜河蚬增养殖的部分河段河湾,总面积300 hm2。这些河段河湾水质清新、水流和缓、底质平坦、水深1~3 m、透明度0.5~1.5 m、水质偏碱性、淤泥深度10~35 cm、浮游生物丰富、水草稀疏,河床底质灰黑肥沃,富含有机质,特别有利于定向培育高品质特色的洪泽黑壳蚬。

试验水域均设置了增养殖区标志牌、界碑和有关保护设施。避开了取水水源地、航道、码头、进排水河口与鱼类产卵场,附近没有污染源。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条件下,试验单位根据河段地形条件在九道沟等河段上下游河口设置了部分网拦,以控制河蚬增养殖区外部的一些河蚬天敌入侵。

1.2 种苗选择

(1)种苗来源。就近选用洪泽湖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产出的种苗,不足部分从苏州、安徽等地进行调剂移殖。

(2)种苗质量。亲本要求壳长2.5 cm以上、个体质量5 g左右,放养的亲本总质量占种苗总质量的40%以上。亲本的壳面油亮有光泽,呈黄褐色或黑褐色,体厚饱满,肋纹粗疏;幼蚬要求壳长0.5~1.2 cm,个体质量0.5~1.0 g,规格为1 200~2 000只/kg,壳色青亮,壳体饱满,纹沟清晰。初始蚬色对将来的定向培育影响不大,也可忽略个体大小差异,但要求品种纯净。

(3)移殖时间。每年3—4月或9—10月为宜。用划蚬船在种苗产地采捕,直接装车、装船,以湿麻袋或湿草帘遮盖,运输途中保持潮湿,避免风吹、日晒,河蚬种苗离水时间越短越好,不宜超过48 h。

1.3 种苗放养

从外地购进的河蚬种苗,先在2%~4%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消毒10~20 min,然后将种苗贴近水面,轻缓均匀撒播入增养殖水域中,投放密度400~600 kg/hm2。河蚬种苗长成后均能自然繁殖,逐渐形成优势生物种群,实现自繁自养,该水域第二年不再投放河蚬种苗;如果当年起捕量过大,自然繁殖量不足,为保证第二年产量,则需继续投放河蚬种苗。

1.4 日常管理

河蚬生命力强,发病率低,繁殖率与成活率均较高,大水面河蚬人工增养殖全部利用水体天然生物饵料,不需专门投喂。需定期开展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抽取蚬样检查壳色和个体生长状况,每月抽样一次。用耙齿间距为0.8 cm的划耙采集样本,检查河蚬资源现状和空间分布,单位面积资源量、河蚬的生物量、密度、河蚬年龄特征、空壳率、形态指标,做好档案记录与保存,为下一步资源养护增殖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要加强巡逻,防止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对河蚬资源的破坏。如增养殖水域水草覆盖率违法违规大于10%时,需人工及时捞割水草。

1.5 繁殖期管理

河蚬面盘幼虫营浮游生活,抵抗力较差,生存力较弱,常常成为其他鱼类的口中美餐。在河蚬繁育盛期,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捕捉以螺蚌为食的鱼类等,防范青鱼、鲤、绿头鸭等河蚬天敌的侵入,减少河蚬的敌害与竞食者。每年6—7月份河蚬进入繁育盛期,在九道沟、二河等水浅的河蚬增养殖河段,常能发现大量的白色黏液状漂浮物,这是河蚬的幼苗。这一时期还应防止浊水的冲入,因为泥沙量过多,沉淀后会导致蚬苗窒息死亡。

1.6 采捕收获

(1)采捕时间与工具。移殖的河蚬种苗顺利生长一年后,次年4—7月即可大量采捕上市。目前,比较环保有效的采捕工具是人工划耙和耥网。划耙由钢筋焊接而成,为80 cm×25 cm的长方形,后接90 cm长的钢丝网袋,耙口焊接长150~200 cm、直径4~5 cm的钢管铁柄,连接3~5 m竹竿手柄。采捕成蚬耙齿间距为1.1 cm,采捕幼蚬耙齿间距为0.8 cm。通常以竹木做成等腰三角形的架子,再以相应网目的网衣做成网兜固定在架子上,装上长竹竿,便制成了耥网。

(2)采捕方法。采用划耙或耥网,边采捕边筛选,捕大留小,小规格的蚬苗从耙齿空隙或网眼漏下后在原地继续生长,采捕强度不超过可捕资源的3/4。宜合理安排渔获季节,避开繁殖旺季(6、7月份)进行采捕。如果当年采捕强度过大,可在停捕年内增加新来的移植蚬,在同一水域内,新旧河蚬均能获得良好的生长,或采用区域轮作、疏捕保种、限量捕捞的方式控制种苗保有量。人工划耙采捕单船操作,一般为3人组合,2人耥网1人筛选分装,以确保河蚬规格整齐,无杂无伤,通常每船每天工作8 h,可采捕河蚬500 kg左右。

(3)运输与保存。分拣好的河蚬用麻袋或薄塑料编织袋分装转运,运输途中要保持低温、潮湿,避免风吹、日晒。运输时间在冬、春季为7~10 d,夏、秋季为3~5 d。夏秋季运输时应加冰降温,冷藏运输,当天起捕当天出运,以保证活蚬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当年3、4月份放养的蚬苗,规格为1 200~2 000个/kg,至9—10月可长至5 g左右,达到商品蚬规格;当年3—4月亲蚬繁殖的蚬苗,至当年底也可长至壳长1.2 cm,个体质量1 g左右。在洪泽二河、周桥灌区的部分河段,河蚬种群优势十分明显,呈堆积生长状态。实施单位工作人员在二河闸下游浮桶段发现,河蚬生长堆积高近7 cm,最大个体达13 g。所选定的4个河蚬增养殖试验水域内,从洪泽湖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移殖的黄蚬一年内全部完成壳色由黄褐色向黑褐色的转变,超过70%的个体体长达到2.5 cm以上的出口规格。

2.2 效益分析

根据对淮河入江水道九道沟河段60 hm2河蚬增养殖水域的河蚬养殖结果统计,2020年净产河蚬1 840 kg/hm2,利润约6 500元/hm2,捕获河蚬平均规格4~6 g/只,最大13 g,群体净增体质量约8倍,起捕上市的成品蚬比放养蚬苗增加体质量6倍以上。

3 小结

(1)大水面河蚬增养殖,不需要人工投饵,也不需要特殊的管护措施与设施。投放过河蚬种苗的水域,一般都能自然繁殖,形成优势生物种群,当年可达产达效。该模式是目前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2)大水面河蚬增养殖,蚬种、蚬苗均可放流。条件允许时,实施单位可在增养殖水域附近建立蚬苗繁育基地,构建种苗一条龙的格局,既可保证蚬苗质量,减少当年留种量,又可降低增养殖成本,还可以有效防止“屎壳郎”等敌害生物的附着,提高成活率与经济效益。

(3)大水面河蚬增养殖,是一种固碳绿色生产方式,根据河蚬生物学特点,利用水体天然饵料资源增殖放养对象,能够降解水体有机和无机物质,贝壳的生长还能起到固碳的作用。这是集底层生态增养殖、水质保护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增养殖技术。

猜你喜欢

洪泽河段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夏荷(新韵)
洪泽『蟹』逅
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
神奇的“不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