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

2021-12-15孙胜显王瑶琳

山西农经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贤河北省

□孙胜显,闫 文,王瑶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乡贤是中国传统乡村的重要主体,传统意义上的乡贤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2008 年《绍兴晚报》对上虞市乡贤的报道中首次提到了“新乡贤”。“新乡贤”是指在乡或不在乡但对乡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英人士,能在乡村治理、文化、经济等方面对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的经济能人、返乡官员(科技人才)、道德模范、文化名人、技术能手等。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都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

乡村建设与振兴关键在人。从历史来看,乡贤是我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给新时代乡村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智慧。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下,“新乡贤”不断涌现出来,逐渐成为我国乡村振兴中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乡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1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1 “新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新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是一种宝贵的内生资源。“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凭借其在道德、文化、经济、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心目中的道德标杆和精神榜样,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道德教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新乡贤”作为党的思想的传播者和政策的支持者,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工作,能够增强现有管理体制的灵活性。“新乡贤”是与乡村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能与村民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善于化解乡村中的公共危机。

1.2 “新乡贤”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乡贤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新乡贤”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孕育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时代性,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的重要精神力量[1]。

绝大多数“新乡贤”本身是农民或是农村出身,与故乡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对乡村情况的熟悉程度还是乡村受众群体情感认同度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新乡贤”以善举行为作示范,融合现代社会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传承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重塑乡村精神文明、引领乡村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2]。

同时,“新乡贤”通过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乡村业余生活;通过创建文化馆、读书屋等文化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通过组织传统技艺的培训,传承了传统文化;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等乡贤组织,推进了乡村移风易俗。

1.3 “新乡贤”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新乡贤”是乡村的能人。他们大多视野开阔、头脑灵活、人脉丰富,善于立足本地自然、人文禀赋并结合社会资源在乡村开展经营活动。“新乡贤”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经营型”“科技型”“告老返乡型”的“新乡贤”,充分发挥自身在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组织乡村人力资源,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成立股份公司等,构建起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组织,大大提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乡贤”在促进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以及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在产业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河北省“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

2.1 “新乡贤”机制有待健全

2014 年9 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3]”。

2015—2018 年,我国连续4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新乡贤”工作提出有关要求,但是,尚未出台具体法规或专门政策文件指导开展“新乡贤”工作。河北省也未出台专门政策支持“新乡贤”工作。

当前河北省“新乡贤”工作缺少顶层设计,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没有构建起系统的激励保障机制。“新乡贤”的选拔、培训、奖励、监督,返乡“新乡贤”的住房、医疗卫生保障等,均没有相关政策支撑。

2.2 “新乡贤”宣传挖掘不够

近年来,河北省在省级层面有两次较大型对“新乡贤”的评选和报道活动。2015 年,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北农民报推出的《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专栏[4],对全省各地“新乡贤”事迹进行了报道。

2017 年,河北省委宣传部制定了《2017“美丽河北”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美丽河北”主题宣传活动[5],其中包含“最美新乡贤”子板块的评选宣传。虽然河北省各地级市开展了“新乡贤”评选、宣传等相关活动,但没有形成对“新乡贤”整体性、持续性、多样性的挖掘推选和宣传报道,对“新乡贤”的数量、种类、分布状况、所拥有的资源等没有形成详细的统计资料。

2.3 “新乡贤”组织化程度低

“新乡贤”拥有多元化的背景,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看比较分散。“新乡贤”以个人名义直接参与乡村振兴较多,无法集中发挥作用。河北省乡贤类组织主要以“红白理事会”为主,参与乡村振兴的层面较窄、程度较浅,参与形式和发挥作用比较单一。大多数乡村没有成立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等组织,没有形成“村两委+‘新乡贤’”的乡村自治管理模式。有些村虽然成立了相关组织,但是议事会制度不够规范完善,发挥作用较小,甚至没有正式开展过工作。

3 河北省促进“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政策,强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

要加强对“新乡贤”工作的引导,结合中央精神和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实际,制定政策,促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使“新乡贤”充分发挥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新乡贤”得到精神层面的成就感,提升“新乡贤”的政治参与感,增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为家乡作贡献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激励更多“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让返乡“新乡贤”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返乡有动力、留乡有保障”,产生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引导“新乡贤”充分发挥正面作用,避免出现贪污腐败、欺压当地百姓等“新乡霸”现象。

3.2 培树典型,营造“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

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发掘、选拔、引进“新乡贤”,促使“新乡贤”不断“涌现”出来,壮大“新乡贤”队伍。通过政府组织的权威活动、社交媒体或群众推选等方式,把品行好、口碑好、有突出才能的企业家、退休官员(科技人员)、乡村能人等“新乡贤”选拔出来,并颁发荣誉证书,让乡贤有参与感和荣誉感。

积极培树“新乡贤”典型,挖掘“新乡贤”身上的“闪光点”和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家乡建设的感人故事,并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线下报告等多种形式对“新乡贤”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要深挖“新乡贤”的文化内涵,激活乡贤文化资源的影响力,联合高校、研究机构成立以“挖掘各地乡贤文化,弘扬河北乡贤精神”为宗旨的乡贤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乡贤文化研究和宣传的长效工作机制。激发“新乡贤”参与热情,涵育文明民风,唤醒村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营造“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

3.3 搭建平台,提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程度

政府要为“新乡贤”发挥作用搭建各类平台,引导“新乡贤”成立“新乡贤”参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合法组织,并确定“新乡贤”组织的职权范围,确立其办事流程、行为规范等。加强“新乡贤”与乡镇政府、村两委的合作,建立“乡贤—党建”“乡贤—经济”“乡贤—乡风”之间的密切联系。

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新乡贤”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新乡贤”的政治和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新乡贤”外出学习交流,开阔“新乡贤”的视野。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贤河北省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