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2021-12-15杨毅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化工管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危险源试剂实验室

杨毅(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常常与实验室相结合,但在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配制和使用各种危险药品,比如:强酸、强碱、强腐蚀、剧毒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一旦操作不规范或使用错误很可能发生药物灼伤、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到了实验室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科学、规范使用化学危险品,并制定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对产学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1 危险源分析

1.1 危险源分类

本文根据GB/T 27476.5—2014,围绕正常运行的化学实验室中的实验人员、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实验药品进行危险源识别。

1.1.1 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化学药品的配置、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废物的处理、实验样品的检测、分析和处理。

主要危险源:(1)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生病、受伤等导致精神或身体上不能正确规范操作;(2)实验人员对实验方法理解不全面造成错误操作;(3)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好个人安全及防范措施。

1.1.2 实验环境

实验室是实验人员进行试验分析的场所,需要进行多种复杂、激烈的化学反应,应当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实验试剂排放整齐合理。

主要危险源:(1)实验室储存有强酸、强碱、强腐蚀、剧毒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正确放置和保存会引发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危险;(2)实验过程中某些反应十分剧烈,同时可能伴随着强挥发性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黏膜具有刺激性,引发人体中毒、致癌等严重后果;(3)实验结束后,在操作台面、地面、水池上残留的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和引发安全事故。

1.1.3 实验设备

实验人员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制备、分析、检测和处理试样,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

主要危险源:(1)实验室中烧杯、试管、容量瓶、玻璃棒等玻璃仪器众多,清洗不当易破碎,导致割伤;(2)明火及加热设备,如管式炉、坩埚、反应釜、酒精喷灯等,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烧伤、烫伤、火灾甚至爆炸;(3)离心分离时离心管未摆放平衡或离心管质量未配平,导致离心管破裂、离心机剧烈位移;(4)蒸馏、萃取、回流等装置搭建不合理或气体排出不及时,导致装置坍塌、爆炸;(5)部分实验室安全装置配备不足,缺乏相应的事故应急装置、自动检测和报警装置[6]。

1.1.4 实验药品

实验过程不可避免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部分化学药品有强腐蚀性、剧毒、挥发性强和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质。因此,化学药品的购买、入库、存放、出库、使用和回收或销毁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操作[7]。

主要危险源:(1)危险化学药品没有按照规范存放,可能有泄漏、氧化、挥发等现象,一旦有实验人员吸入或沾到皮肤上,容易造成人体中毒、灼伤和失火等事故以及影响试剂的纯度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2)三废污染,由于试剂过期、变质,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对人身伤害和污染环境仍具有较大的危害,需要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丢弃;(3)爆炸性药品:聚氮化合物、炔金属、过氧化物、过氯酸盐等都是易爆药品,需要谨慎保存和操作。

1.2 危险源辨识

依据上述对危险源分类的辨识方法,本文综合使用包括“调查法”“分析法”“经验法”等方法[8],设计专用统计辨识表格,如表1所示。

表1 我校化学类实验室主要风险源统计辨识表

2 风险评估管理

为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降低实验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财、物的安全,需要更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解决现有的、隐藏的、复杂的和可能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引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理念,结合实际创建科学的安全评价体系[9]。对实验室安全重点难点针对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和防范措施,并区分不同类型实验室,积极引导被评价实验室人员的参与,提高实验人员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的良好风气。

2.1 安全管理问题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治理项目,其中问题多样复杂,涉及消防、预警、应急、污染物处理、安全教育、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管理实验室的教师通常需要负责多个实验室,又有较为繁重课程任务,因此管理人员对所管辖的实验室情况很难实时准确的掌握。实验人员一般以从事研究活动的研究生和进行“大创”或有科研兴趣的大二到大四学生为主,而缺乏实验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学生开展实验时不能很好地独自处理安全隐患,如实验仪器设备操作存在错误,对试剂的化学性质不够了解,实验流程没有完全掌握,实验废物不能正确处理,不能及时发现设备老化等问题。现在,科研工作需要各个学科相互支撑,实验室之间流动性大,这使得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2.2 风险评价

本文主要参考GB/T 28001开展,结合安全检查表法和专家评议法[4]优点,设计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得分表进行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价。

参考专家评议不同危险源后果严重性设定危险源打分标准,危险源安全指标的确定如图1所示。依据专家评议法,对不同危险源进行打分和计算,对化学类实验室进行安全等级划分:评分≥ 80的为化学级甲实验室;40≤评分<80 的为化学类乙级实验室;评分<40 的为化学丙级实验室。得分越高说明越有可能发生重大或其他安全事故,危险源就越多。

图1 专家评议安全指标的确定

2.3 达标与验收

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规则是实验室有序、安全进行的保障。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准则,实施达标验收不仅是对既定行为准则正确性的验证,更是对安全、责任的落实。

化学类实验室达标验收的具体要求如下:

(1)实验室应建立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各类安全管理文件和审查批准流程应建档备查;应以实验室或科研团队为单位指定安全管理员;实验室信息牌应展示必要的安全信息,包括实验室类别、紧急联系人、主要风险源等;

(2)实验室应建全并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重要的制度应公开展示;依据本实验室风险类别、风险源特点和开展的实验项目,应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3)加强人员培训,对首次进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基本作业培训;开展风险性实验前,应进行针对性安全培训;培训记录完整;

(4)加强对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化学试剂存量应适度,特别是危险试剂应少量多批次购入;试剂瓶更改用途或非制式试剂瓶应特别注意粘贴标签;各类试剂,特别是管制类试剂必须有领用使用记录;根据试剂化学性质和管制要求分类存放,存储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试剂、特别是管制类试剂合法购入;

(5)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危险废弃物按属地要求分类存放;废弃物临时存放位置设置警示标线和标志,容器贴好标签;及时处置危险废弃物,实验室内存量保持在低水平;

(6)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罩、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7)加强特种设备和高风险设备的管理,包括压力容器、高温设备、射线装置等,该类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标示,张贴操作规程,悬挂定期保养检修记录卡,危险气体装置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操作资质等。

3 管理措施建议

3.1 教育培训

(1)针对实验室内变更状况,制定培训计划及应急预案,不定期对实验室内师生进行专门培训,并对计划、预案进行分析评价;(2)强化师生安全教育,树立安全就是生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3)应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现到日常工作细节之处,努力营造安全氛围,提升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校园的大环境。

3.2 环境设施

(1)设置化学危险品管理专职人员,健全责任体系;(2)实验室内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等警示标识,防止发生火灾、引发爆炸;(3)实验室必须配置通风系统、自动检测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喷淋和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装置,并定期进行维护;(4)制定实验室卫生标准,进行日常清洁,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的面貌,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3.3 仪器设备

(1)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设备,不得私自拔插电源,运行结束后复位;(2)电气设备安装远离水源,做好漏电和短路防护,定期检查实验室线路老化问题;(3)凡精密仪器,必须配备专人操作管理,每次使用开关要记录在册,任何人不得私自开启;(4)高温加热处理样品时,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同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意外爆炸造成人员伤害;(5)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按顺序摆放,不得私自更改位置,不得私自接通、修改线路。

3.4 化学药品

(1)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采购、存储和使用等环节;(2)在使用易挥发、强酸、强碱、有毒药品时,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佩戴口罩、护目镜和安全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3)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充分了解药品的化学性质和危险性,掌握相应的急救处理知识,并注明注意事项;(4)严禁将食物带入实验室,不得开展实验研究以外的活动;(5)危险化学品纳入双锁柜中存放,一人一锁分开保存。

4 结语

实验室的安全高效管理,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只有在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才能构建出安全、稳定、和谐的科研平台。优秀的管理办法缺乏内在实行动力是无法展现其制度的优越性的,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才能使实验室高效持续地运转。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与方针的同时,引入新时代信息化智能产物或许也是解决高校实验室诸多问题的好途径。

猜你喜欢

危险源试剂实验室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民航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分类与描述
关于设备风险管理的危险源分类及辨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