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茶文化的多向度创新发展思考

2021-12-15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时代文化

虞文霞

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与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从存在方式与表现形态看,茶文化既有物质产品的存构又有精神文脉的运行与创新,承载的经济使命、文化意蕴与习俗民风等非常恢宏。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技术革新,观念更迭,众多的新要素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多重影响。如何看待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变化、新态势?这里选取几个向度,提出一些新思考。

一、茶文化的新使命:新时代茶文化要有新的担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有它最基本的初心与特别的使命。茶,本是一自然植物,当人们发现可以饮用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大产业。随后在茶这一物质产品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疗等风尚与习俗,赋予茶众多的文明文化追求,从而形成内涵不断丰富的茶文化。通过劳动创造,化大自然的精灵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需,这就是茶文化的初心。以产业的丰厚发展不断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需求,这是茶文化的基本使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发展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并且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建设力量。在新的时代,茶文化必然要坚守自己的初心,更要有新的使命,有更大更强的担当。

(一)茶文化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茶文化是经济、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也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与全面可持续性发展,贯穿于其他建设的全过程,并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1]。茶文化成为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一方面要扩大茶叶种植,但又不刻意去破坏植被与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茶林的自然生长与原生状态,让茶成为天然的生态产业与景象,多从生态养护方面去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在茶的加工、品鉴、传承与提升中,更多注重文明的赋能与自然规律的遵循,挖掘文化价值的厚度与广度,增强与茶相关的文化特色,带来特有的文化红利。强调茶与自然、茶与人、茶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和谐共处,相安相长。

(二)茶文化要体现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文化的地位得到认可、强化,文化自信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文化虽“软”,却又体现出一种强劲的伟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在新时代文化强国中,茶文化不能仅低调地留存于生活层面所谓“油盐酱醋茶”,不能只局限于基本的文化传扬所谓文人雅士的“以茶会友”“以茶养性”等,更要多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力量,融入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体系中与建设之中[2]。茶文化一方面要稳固自己的根基,壮大自身经济带动力量,丰富中华文化实力,另一方面要张扬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带领文化走向世界。稳得住,拿得出,冲得上,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中坚力量。

(三)茶文化要有更广阔强劲的时代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意义与重要性的评价或看法,时代价值则体现了这种评价公认的主流、正能量。茶文化包含有自身的茶认知、美学、经济、健康生活、信仰、为人为事等普世价值观,通过茶或茶文化表现出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应有价值[3]。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时代价值,一方面要树立新的茶文化价值观,眼界要更宽,站位要更高,多践行主流价值,树立正能量;另一方面在寄情于茶、奉献于茶的同时,多多发掘弘扬茶的价值文化引领作用与时代意义,正本清源,更积极建功于时代与社会。总之,新时代茶文化的站位、胸襟、力度与作用要有提升,应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时代精神,发挥更大文化作用。

二、茶文化的新融合:扩充茶文化在新时代的新业态与内涵

新时代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时代,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全新的生产要素、文化理念、路径方法等更多了,必然对茶文化的发展提出新要求,产生新影响。茶文化如何紧贴新时代,创造出茶产业新业态与文化新形态,秉持开放态度,开展新的融合,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永远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善于与各种新业态新文化融合

在信息时代,保守封闭只会使自己落后衰弱,开放融合是发展的基本姿态。茶产业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或传统落后的一些条条框框,主动与其他产业对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与相近相关的产业合作形成集团,抱团发展。在保持茶的文化特色与个性的同时,让文化渗透到生活与社会各个层面,融合到其他文化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善于接纳新的文化要素,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从新兴文化、新业态文化中汲取新力量、新动能

茶产业与茶文化内部要“硬”物质与“软”实力结合,建构良性发展机制,形成健康发展的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空间是无限大的,如文旅融合的茶庄园、茶景区旅游;与书院、民居等结合形成的茶书院、茶民宿;与图书、器具等结合形成书吧茶室、茶餐厅、茶友会、艺术茶具等;茶道与花道融合;茶叶与各类饮品有机结合等。这类融合特别多,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还会更多[4]。茶文化产业要以茶为“原点”,理清自己的文化价值,然后向新兴文化与产业学习、融合,把文化链与产业链延伸至第二、三及文创、新型等产业中。

(三)既立足于本土经济文化融合,成就地方产业支柱与文化特色,又与世界文化相融通,做更好的友谊纽带和桥梁

茶文化产业多半立足于本地、乡村,前期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卓著。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茶文化要继续融入乡村振兴与城乡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成为乡村振兴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民生幸福、多元消费、美好生活追求等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茶问世后就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中外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中国茶与茶文化以更多形式向世界传播,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通过“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跨越国界,联动世界文明,增进各国友好情谊。推动茶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融合,促进各种文明共存,相互交流,共同繁荣,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三、茶文化的新品牌:树立茶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形象

茶文化是伴随着一系列品牌的建立、发展而衍进的,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在茶文化与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纵观一些知名茶文化品牌的形成,有些是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与无数人的辛苦努力的,有些是经过精心策划、系统统筹与综合运作慢慢铸就的。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最新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4],我国大陆上榜茶叶品牌总数123个。其中,有效评估中:绿茶类品牌达60个,占评估品牌总数的55.56%;综合茶类品牌14个;红茶类品牌13个;其他是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再加工茶类品牌。可见我国茶叶品牌总量可观,绿茶品牌最多。从品牌价值看,108个中国茶叶品牌总价值为2395.62亿元,头部5个品牌价值均超50亿元,最高的是西湖龙井74.03亿元、普洱茶73.52亿元、信阳毛尖71.08亿元。中国的茶文化品牌很多与地域特色有关,多是地理标志品牌,部分是独特的工艺与传统积淀形成。进入新时代,茶文化品牌面临新的挑战,各种创新与传播途径,各类新规与市场细分,既对品牌产生冲击,又给品牌带来全新活力。新时代的茶品牌建设,主体须培植茶品与茶文化的全新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一)必须牢固树立品牌理念,重视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定位

单一从市场看“茶为国饮”,但从世界角度看是“茶为国礼”。当今新时代,茶文化肩负更多的重任与使命,茶品牌不仅是某一产品的标识,更代表中国品质、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传播四海。在传播中不仅是物质商品形态的流通,还带有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中国茶可以传递中国文化,代表中国形象,走向世界就是国家品牌了。因此,茶品牌仅立足本地本领域是不够的,须从更高更广的视野看待、爱护茶文化品牌。要放眼整个市场,放眼世界,以茶为媒,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提高品牌传播力与品牌价值。

(二)因品施策,因品牌不同而采取不同对策,灵活应用品牌机制,形成品牌效应

因品牌不同而采取不同对策,一方面,对一些老品牌细心维护,并赋予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让老品牌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对一些新品牌,则重在拓展茶文化新兴消费市场与空间,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以特定小众市场为主,重视品牌产品的多样化、新创意、新颜值、新体验,致力于塑造并传递茶文化品牌的新潮、个性理念,从而传播、普及中国特色全新的茶文化。

(三)加强茶文化品牌的维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塑造全新品牌形象

从近年发布的中国茶品牌评估报告看,茶文化品牌的价值在逐年增长,产值与收益在增加,但茶品牌的忠诚度波动很大,各类品种各个区域经常升降波动。此外,茶文化的品牌强度、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有待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待于增强。国际市场上,贸易壁垒、保护清单政策与官方认证要求高,使得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也不平坦。品牌忌表面热闹而内涵不足,忌一时兴隆而过后受冷落,忌同类泛滥而缺乏精品个性与特色。在茶文化品牌维护与保护中,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长年细心呵护品牌,避免伤害或诋毁品牌的行为[5]。因为品牌一旦受损,再恢复往往要花相当大气力。对待茶文化品牌,既要优化外围扩展品牌活动的外延空间,又要培植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特色气息,明晰品牌的中坚要素与组织基础,不断创新增加新鲜内容,建立良好的长效运作机制,增强软硬实力与吸引力。可以说,品牌维护的持续之功,丝毫不能大意。

四、茶文化的新技术:让新时代的茶文化插上智慧智能翅膀

新时代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科学技术进步,茶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无法绕过高新技术的渗透、引入与影响。科技发展对茶业与茶文化的推动是多方面的[6]。从基础产业来看,茶树品种的选育,种植方法的改进,产量质量的提升,茶园环境的管理,工艺效率的提高等,都有科技的助力。新品种的迭代、多样,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茶品需求。数字化、物联网与区块链等科技创新贯穿在茶叶生产、加工、售后各个环节和茶文化发展的整个流程。大数据管理与溯源系统保护了茶叶的纯正与各品牌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通过新技术赋能,为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更便捷、更智慧的服务与管理。当代科技日新月异,茶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需要注意几点。

(一)茶文化必须主动去拥抱新技术

新时代的茶文化,已不是简单的一种一采一泡一品,而是有了更复杂的新产品开发、品牌传播、文化储存、社会交流与国际形象等新功能,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借助于更新的技术来支持、支撑。有关茶的种植新技术,制作新工艺,营销直播与网红传播,经营管理新办法等,都可以学习、借鉴、引入。从基础到高层,茶文化都必须主动去学习、拥抱新技术,引进、应用新技术,才能与时代发展合拍,跟上新技术进步节奏。

(二)注重新技术的选择,筑牢茶文化底蕴,让茶文化插上智慧翅膀

茶文化引入学习新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自身应打牢文化基础,以正确的文化思想去指导应用新技术,从而赋予新技术以文化色彩,夯实技术的文化底蕴。当新技术盲目发展、无序应用时,也会带来反作用。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普及很重要,而技术应用中的文化掌控也非常重要。茶文化领域应用新技术,需要科学论证,正确选择。要用文化的智慧防止“新技术”应用的泛滥,选择科学合理的有利于茶产业与茶文化最佳发展的新技术。

(三)茶文化在新技术的变革中必须固守自身核心价值

新时代的新技术对一些传统文化与原有秩序的冲击是深远与广泛的。茶文化与新技术结合,可以改善品质,优化步骤,提高效率,改进环境,加快传播,激发活力。但茶文化利用各类先进新技术总是有限的,也是要有选择的、多元的:在新兴技术的冲击下,茶文化要坚守自身固有的文化内核与价值元素;一些世代认可的茶文化优秀传统、基本的程式与价值追求,不能也不应随着新技术的进入而被破坏掉;特别是茶文化的清新脱俗、情操陶冶、心灵净化、美好生态体验等功能,与新技术无关,必须保持自身必要的独立性与内在的文化定力。

五、茶文化的新理念:茶文化在新时代更新潮更多贡献

在开放变革的时代,解放思想,勇于进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茶文化从古老历史中走来,前人积淀了许多丰富的内涵,也在产品、工艺、思维等方面留下了不少经验、标准或定式。茶文化与新时代同行,面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弘扬前人的优秀传统,推广、宣扬既有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承前启后,改革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茶文化的新局面。这其中,理念、思想的创新非常重要,是行动的指南。

(一)树立跨界理念,顺应新时代需求,拓展茶文化的新概念新领域

新时代人们对茶的消费与对茶文化的认知已然在悄然变化,在传统茶界还在困惑产量销量下降与茶艺文化节奏慢或烦琐时,实际上市场与消费者已经在破解传统茶的界限与传统观念的局限。这种冲击力主要来自于年轻人,来自于新潮饮料的创新创业者,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新茶饮运动。借助于茶概念的延伸与融合创新,以茶为基础,结合鲜果、芝士、咖啡、木薯、牛奶等食材,制作而成的新式创意茶饮品,极大拓展了茶的新兴市场与新的文化空间,不但带来了庞大的产业效益,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带来了品味多样化、颜值优美化、体验时尚化、科技实用化等特点,树立了全新的茶文化理念。今后的茶饮市场,肯定还会发生许多新的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创新,茶文化一定要有跨界、融合、独到等新思维,以全新理念接纳、迎接新的经营方式与文化思想。

(二)创制新的品牌,采取新的经营模式,开拓茶文化市场的新疆土

在新茶饮运动中,可以看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涉茶品牌,如“茶颜悦色”“喜茶”与“奈雪の茶”等,有多家品牌店已成功在股票市场上市。这些新晋品牌从创立到成熟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非常快。他们基本采用连锁方式开店,并且擅于应用新媒体营销运营,制造话题,炒作热点,迅速成为时尚店与“网红”店、“直播”打卡点与城市名片[4]。他们卖的不是纯粹的茶而是新茶饮、新体验,可以进店消费,也可以网上订购。与老式基本一成不变的“八马茶业”茶叶店、“老舍”茶馆等相比,这些新兴的新茶饮品牌及其经营方式、文化理念,有很多经验是值得传统茶业与茶文化学习的:他们在场景的营造,产品的创意,新品的研发,消费的引领,新型的连锁,营销的创新等很多方面,为茶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方法。

(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强的实力,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从饮品市场看,茶的传统固然有人认可与坚守,但新产品的代际更迭已寻常可见,新时代茶消费与茶文化肯定还会有裂变与创新。从世界范围看,中国茶行走天下,虽然占有很大的市场,但茶叶种植与茶艺深厚的国家还有不少,一些茶品已开始超越中国,例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就广受欢迎[7],英式红茶更有特别的文化意境。我国茶叶需求大,但也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外销茶的品质与营销还有缺憾,而国内茶业同质化、低端化现象长期存在,整体效益较低,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茶界必须要生发新的思考,更高的站位,更广的思想境界与观察视野。产业之间谋求联动发展,提升品牌内质,提高茶的文脉与文化价值,促进业态体系创新延伸,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潜力,提高中国茶市场竞争力与茶文化软实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茶兴业,因茶兴文,以文化人,讲好中国故事,茶文化将对文化发展与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茶文化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