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产业的特征及发展模式探析*

2021-12-15彭桂芳

农业考古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产业文化

彭桂芳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察看了武夷山春茶的长势,号召大家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1]。新时代的茶文化产业是将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途径。

茶,长期以来嵌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在我国的文化史、经济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茶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茶文化产业的探索性实践正在各地火热开展。然而,相对于业界的实践热情,学界对于茶文化产业的研究才刚刚缓慢起步,所形成的非系统性成果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茶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弄清茶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其基本范围,茶文化产业的特征,以及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当下茶文化产业,促使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茶文化产业的内涵

关于茶文化产业的内涵,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是:茶文化产业是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他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2](P12)。这种界定主要基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延伸,尚有进一步具体化的空间。笔者以为,茶文化产业的核心是茶文化,本质是产业。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茶文化产业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元素,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提取茶文化元素,并借助创意、科技等智力因素将茶文化元素转译并融入到相关产业门类,从而形成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理解茶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理解茶文化。目前学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但简单说来,文化就是人化自然。从这个角度来说,茶文化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人第一次作用于茶树,这种作用可以是第一次发现了茶叶的饮用功能,茶叶被大量采摘,亦或是第一棵茶树被移栽、被松土、被施肥等。虽然这个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经过漫长的发展,现如今,我们的茶文化已经相当丰富。从物质层面来说,包括茶址、茶路、茶馆(或茶楼、茶社等)、茶具、茶食、茶饮等;从精神层面来说,包括茶诗、茶戏、茶道、茶趣、茶学、茶德、茶史、茶书等;从行为层面来说,包括茶礼、茶俗、茶技(含采茶、炒茶、制茶)、茶艺、茶事等;从制度层面来说,包括茶叶生产、存储、流通、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历史上的茶政、茶法、茶赋税等。茶文化产业正是要将这些茶文化元素,融入到相关产业门类中,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适合融入的产业门类主要包括旅游、康养、研学、会展节事、文创产品开发等,这也形成了后文将要阐述的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茶文化产业的特征

茶文化产业具有广泛性、独特性、创新性、融合性等特点,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进行特征分析。

(一)文化层面

1.茶文化产业是服务于大众消费的产业

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泛化的特点。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茶文化包含了精英群体所欣赏的高雅文化和普通劳动人民所创造的通俗文化,然而,所有的茶文化都属于民众共有,茶文化遗产(包含茶物质文化遗产和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皆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传承和发展茶文化需要全民参与,提取和转译茶文化元素,使其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消费形式中,既是满足民众茶文化权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必要途径。

2.茶文化的独特内涵是茶文化产业的价值源泉

中国茶文化魅力持久永恒,有着含蓄、内敛与温柔敦厚的东方美和中国式生活情调[3](P80)。茶文化的独特内涵是促使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文化产业的价值源泉。文化产业的发展讲究内容为王,故事第一。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人们在种茶、采茶、制茶、沏茶、品茶、赏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故事题材,深度融入了儒释道思想,并将其体现在茶事、茶艺、茶道、茶德、茶空间等叙事方式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故此,茶超越了自身的功能价值,具有了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价值,成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茶通六艺、六艺助茶丰富了茶文化消费的体验价值;体验人情冷暖,见证民族兴衰增加了茶文化的情感价值。这些都成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源泉。

3.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创意的助力

我们对茶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是对历史积淀下来的茶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依靠对茶文化元素的挖掘,吸收某些养分,借助文化产业的现代生产方式,对茶文化进行再创造、再生产和再加工,从而实现茶文化的创新型转化。目前茶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消费对象依然是中老年人,而茶文化产业要想获得较好发展,必须撬动年轻人市场。年轻人的消费具有时尚性、流行性、娱乐性、体验性、科技性等特点。因此,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化与发展的过程要求以顾客的信息、体验等精神需求为导向实现创意的集成与融合。

4.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

茶文化产业强调创新、创意,而创新和创意都是人的智力成果。当前,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主要依靠的是知识产权制度。具体来说,著作权保护了茶文化的视听作品、文字作品、音乐、美术、戏剧、曲艺等作品作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商标权保护了茶文化商品及服务的商标专用权,尤其是对于保护茶叶的地理标识具有重要作用。专利权中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对于茶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文化衍生品设计和新技术的发明具有保护作用。此外,反不正当竞争和保护商业秘密都对茶文化产业的有序竞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激发权益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茶文化创意产品的顺利推广和应用,对茶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和品牌化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产业层面

1.茶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

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茶叶、丝绸和瓷器同为我国历史上出口商品的重要支柱。茶文化产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经济的活动。在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追逐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内容、渠道、衍生品的基本结构,强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可复制性及规模化生产。茶文化企业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对自身能够提供的客户价值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对自身所拥有的关键资源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经营的关键路径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企业的盈利模式。同时,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遵循文化经济的发展规律,积极整合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文化等产业要素。

2.茶文化产业强调跨界融合

文化产业本身是一个产业族群的概念,茶文化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要想实现茶文化资源的价值增值以获得持续的收入,需要形成建立在好的创意与内容基础上的可持续开发的产业链。茶文化产业链延展的过程就是茶文化产业附加值增加的过程。其不仅强调茶文化创意的挖掘,也强调茶文化创意的“一意多用”。而“一意多用”的实现往往是通过茶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实现的。这种跨界既强调茶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发展,也强调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我们将同一个采茶故事创作为歌曲、写成小说、制作成动漫小游戏或者拍摄成影视剧等,这都属于茶文化产业的内部融合。但如果我们借助茶文化将一个传统的茶乡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小镇、康养中心或者研学基地,这则属于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外部融合。这两种产业融合方式,对茶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

3.茶文化的产业化与茶产业的文化化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茶文化的产业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茶文化资源资本化运作的过程。茶文化产业的全产业价值链构成了茶文化资源开发与茶文化资本运营的全过程。茶文化的产业化就是茶文化资源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茶文化资源在资本化投资过程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在地固定化、在场产品化和在线无形化[4](P173)。其中在地固定化形式包括不可移动的地理环境和物理空间,如茶文化遗址、茶文化景观、茶文化设施等;在场产品化形式包括可移动的物质产品形式,如茶文化书籍杂志、茶文化艺术品、茶文化器具等;在线无形化形式包括身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和存在于数字化文化资源的文化资本,如茶文化技艺、茶文化习俗、茶文化的表演艺术、茶文化的创意设计以及茶文化的数字内容等。

产业的文化化是以文化提升产业价值常见的一种方法论。大致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文化产业的方法来促进文化元素和文化艺术创意的跨界应用。二是以创意和文化的要素来提升和改造某个行业[5](P41)。前者可以表现为某传统的茶叶讲一个故事,并将茶叶的包装进行茶文化的创意设计,从而提高茶叶的文化附加值,卖出更好的价格。后者可以表现为将茶乡的空间景观进行创意改造,在茶叶的种植和炒制过程中加入一些文化创意活动,就可以将茶叶这一普通的农业经济打造成现代的创意农业经济。以茶文化游戏、茶文化影视动漫来带动茶乡旅游业的发展,将单纯的景观游、乡村游变为茶文化旅游。

三、茶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新时代发展茶文化产业,需要积极探索其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一)茶文化旅游休闲模式

茶文化旅游休闲是指人们在旅游休闲过程中消费茶文化产品及服务,增强茶文化体验,以此来满足自身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等精神需求。根据消费的文化场景不同,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休闲分为城市茶文化旅游休闲和乡村茶文化旅游休闲。城市茶文化旅游休闲注重的是茶文化空间的美学意义和体验价值,其主要场所包括茶馆、茶楼、茶博物馆、茶非遗体验馆等。其中,茶馆目前又发展为了茶艺馆、书茶馆、餐茶馆等,在这些城市茶文化空间也会有茶艺、茶舞台剧的表演等。人们在这里赏茶品茗、欣赏茶具茶艺茶戏、把玩茶艺术品、分享茶文化信息,阅读茶文化书籍报刊等。乡村茶文化旅游休闲注重的是生产意义和体验价值,其主要场所包括茶园、茶文化特色小镇等。其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唯美恬静的茶园风光、勤劳朴实的茶农、陌生新奇的采茶制茶工艺以及乡村馨香甜美的空气、朴实自然的风土人情、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等。人们在这里见证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远离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体验茶乡的“土、俗、纯、真”,让浮躁的心灵获得短暂的皈依。茶文化旅游休闲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旅游休闲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茶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消费路径。

此外,特殊的茶文化资源也可以造就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吸引物。全国各地围绕茶圣陆羽开发了不少旅游休闲项目,如“信阳陆羽茶文化园”“天门市陆羽文化产业园”、山东临沂“和成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其中,湖北天门作为陆羽的故乡,其“陆羽文化产业园”始建于2012年,项目包括陆羽故园、西塔寺、茶经楼、陆羽纪念馆、印象西江等旅游景点,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7年,该市又将陆羽茶文化特色小镇立项建设,该项目包括茶文化旅游中心、茶文化展览展示中心、茶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茶产业创新创业示范中心。这些项目的建设既为茶文化旅游休闲提供了新的文化空间,也为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茶文化康养模式

茶文化康养指的是利用茶物质文化和茶精神文化来进行养生、养心、养智、养颜、养老活动,以使人们保持心灵静怡、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为我国康养产业勾勒出了宏伟蓝图。

茶,被世界公认为是六大健康饮品之一,茶树的生长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我国最好的产茶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年均气温18℃-25℃,光照丰富而不强烈,海拔1000米以下的云雾山区。这些地理条件刚好也是康养适宜区,从而为茶文化的康养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这些区域可以将茶文化与大健康产业相融合,以茶林养生、以茶艺养心、以茶书养智、以茶食养颜、以茶舍养老,同时配套健康医疗,美容美体、休闲度假、亲子研学等功能设施,从而形成全龄化养生养老社区。

在古代中国,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收录。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茶科技,积极运用科技的手段去解读茶叶和茶文化所蕴含的人类健康密码。在茶叶与生化、茶叶与营养、茶文化与心理健康等领域进行创新性的科学探索。正如茶专家刘仲华院士所希望的那样,借助茶与健康的科学研究成果,将茶融于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研发出健康的茶饮、茶食、茶保健品、茶美容护肤品等,从而助推茶叶向健康领域跨界升级[6]。以上对茶文化康养价值的开发与探索,对于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促进茶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茶文化研学模式

茶文化研学指的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学习活动。城市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体验中心固然是茶文化研学的重要文化空间。然而,散布于广大乡村的茶场、茶园、茶山才是茶文化研学的主要场所。因为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乡村茶文化研学主要目的就在于让研学者感受茶叶的自然生态环境,了解茶叶生产的过程,体验茶农劳作的艰辛,感知茶乡的乡风民俗,从而传达敬畏劳动、感恩自然的教育理念。

为了使研学活动更为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来实现研学目标。所谓的茶文化生态博物馆指的是在茶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富集区,以当地的核心资源为中心,建设一个开放的野外博物馆,从而对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产生的社会场域实现活态化、现地化、生活化的展示。这样的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规模可大可小,大到产茶区,小到城市郊区的一个茶园综合体。展示方式没有限制,茶厂、茶树、茶具、茶艺、茶俗、茶戏等都涵盖在其内。一般来说,城市郊区的小型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主要适合于城市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生的短期研学活动,离城市较远的大型茶文化生态博物馆适合于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业者、学者和旅居者。在茶文化研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研学与茶学科普、农业休闲、营地探险、乡村旅居相结合,尽可能在茶文化的物理场域和文化场域融合中来感知生命、感知生活,感知文化、感知自然。

(四)茶文化会展节事模式

所谓的茶文化会展节事指的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当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指示,积极整合相关企业、协会、政府、学校的力量,集中优势资源,举办高质量的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一是树立品牌意识。珍惜茶文化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充分利用茶名品、茶名人、茶名著、茶名企、茶名校等品牌资源开展茶文化的会展节事活动。二是树立融合协调意识。将茶文化与其他相关主题相融合,如各地举办的茶旅文化节,就是将茶文化与旅游主题相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协调二者关系,使二者有机融合,而不能举茶文化之旗,行旅游经济之实,让茶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三是树立创新意识。一方面是内容上的创新,如已连续举办26届的豫园茶文化艺术节抓住当下新的消费潮流,以“国茶潮饮 寻味东方”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引导“茶酒调饮”新国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并通过茶酒调饮的新口味,接受茶,爱上茶。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创新。当前的会展节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和AR、VR、MR、XR等虚拟呈像技术,打造数字化会展服务平台,发展线上会展,创新茶文化展览展示方式,丰富茶文化节事活动内容的呈现形式。

茶文化会展节事活动,既要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又要关注茶文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既要唱好茶文化自身大戏,又要充分发挥会展业的产业联动作用,推动当地各项事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五)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指利用创意理念和创新技术,通过茶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译,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从而生产出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满足生活化需求和审美的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提取与转译后的文化元素一般通过融入产品的装饰、造型和材质呈现出来。其具体的融入形式包括形式性融入、符号化融入、意蕴化融入和多元化融入[7](P76-78)。

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大致包含两大类别:一是将其他传统文化融入服务于茶消费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茶具、茶器等产品的创意开发。台湾著名的文创品牌“神话言”就是将中国历史人物的元素、书法艺术元素、古钟文化元素等进行创新解构,并将东方的骨瓷融合西方的珐琅工艺生产出具有国际感和时尚感的生活美学茶具。二是直接将茶文化的关键符号和关键代码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借此传播茶文化。如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馆就充分利用茶的颜色和造型元素开发出了奥运五环茶、造型茶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其中奥运五环茶就是利用中国六大茶类的颜色与奥运五环颜色吻合这一元素特征开发出来的。其中以茶叶的青色与五环中的蓝色相对应,依据是中国自古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而造型茶利用的是花茶中各类花的造型与香型元素。

然而,无论是选择茶文化创意产品的哪一种开发类型,都必须坚持文化产品的双重质量标准,既要符合精神价值标准,又要符合经济价值标准。具体来说,既要符合茶文化的内涵特征,又要保证产品的物理质量指标。

总之,对于自然生态独特、茶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茶文化产业文化和产业层面的特征,通过各种模式的探索与融合,加大区域内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康养、研学产业,加强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影视出版、会展节事等强化区域茶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动知名茶文化品牌及企业的培育,全面推动茶文化产业带的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茶文化开发与利用的综合效益,切实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

猜你喜欢

茶文化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茶文化的“办案经”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