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红松果林建设及发展对策

2021-12-15李孟君李希才王国轩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黑龙江尚志15062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果林幼林嫁接苗

●李孟君 李希才 王国轩(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 尚志 150623)

红松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树种,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因其种仁含油率为65%~78%,果壳出油率为8%,被称为油料之王,其主要产品红松种子更是供不应求。

目前,东北三省红松果林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优良种穗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技术等问题的重要性,在果林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考察各地红松果林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红松果林建设及发展的对策。

1 建设方式的应用

高产红松果林建设方式有四种,一是在苗圃地培育红松或樟子松砧木上的嫁接苗,一年后,将嫁接苗裸根上山栽植;二是在造林地上按2.5m×5m 或5m×5m 的株行距,定植4~5 年生的砧木苗,2 年后实行现地嫁接;三是利用原有的红松或樟子松人工幼林作砧木,按照一定的株行距现地嫁接;四是在培育好的营养钵苗上嫁接,实行移栽定植。因前两种方式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较为常用。

在四种果林建设方式中,红松本砧嫁接和樟子松异砧嫁接苗木这两种方式各有所长。本砧嫁接接口亲和力强,不存在后期接口劈裂现象,但必须定植在适合红松生长的环境;异砧嫁接生长快,适合樟子松生长的条件基本上都可以栽培,且耐瘠薄、耐干旱,但有时伴有接口不亲和的现象。另外,本砧嫁接鼠害较轻,异砧嫁接易遭鼠害,若栽培地条件适宜,最好选用本砧嫁接。

2 定植密度的确定

根据《红松果林丰产技术规程》(LY/T1629-2005)和近40 年红松种子园的管理经验,红松果林的适宜定植密度为5m×5m。有些弱苗和后补植苗木达不到嫁接标准,要预留出一定的死亡系数,采用的初植密度株行距最好是2.5m×5m,地栽植80 株/hm2。栽植或者嫁接后1~2 年,根据成活率情况可做局部调整。

3 优良种穗的选择

种穗的优良度是红松果林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优良的种穗有利于红松果林的丰产和稳产。选用结实、性状优良的种穗嫁接,2~3 年后部分植株即可结果,7~8 年普遍结果。若采用结实性状不好的穗条嫁接,20 年后存在个别结果甚至根本不结果的现象。

4 后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保障

4.1 保证充足的优良种穗资源

东北各地区如果按照每年1 000 hm2的生产规模和进度,株行距按2.5m×5m,每年需要优良穗条80 万株。每株树可采穗约50 株,大规模的采集穗条对树体有一定的损伤,恢复树势需要1~2 年,所以仅靠现有的良种基地支撑不了连续大规模的建设需求。因此,需选择结实性状稳定、条件好、运输便利的人工或天然红松母树林作为后备的采穗资源。

4.2 保证充足且技术娴熟的嫁接人员

目前技术娴熟的嫁接工十分短缺。在苗圃地嫁接的条件下,技术娴熟的嫁接工一天能嫁接200~500 余株,若平均每人每天嫁接300 株,1 000hm2嫁接80 万株的任务需要2 700 个工作日,100 人嫁接也要工作300d 左右。所以,要以技术条件好的林场为基地,在早春时提前加强骨干队伍培训,嫁接时每个林场配备2~3 名骨干成员,带动各林场嫁接人员完成嫁接任务,确保红松果林造林工程顺利进行。

5 示范林建设

每个林业局选择3~5 个离局址较近、交通方便、观赏效果好、有一定规模(每处至少在5~10 hm2)的林场建设示范林。3 年生以上、株高2.5m 以下的红松或樟子松人工幼林,可用于建设标准的示范林,嫁接2~3 年后个别植株即可结果。如果没有现成的幼林用于嫁接,也可以用6~8 年的红松或樟子松营养钵大苗定植后马上嫁接。示范林一定要选择优良的种穗及专业的嫁接队伍,最好由林业局统一掌握,嫁接、解绑带及修剪后交给当地林场管理。这样既可取得示范带动效果,又有一定的政治效应,同时也增强了所在局职工的自信心。

6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一般大型的林业工程项目或林业科研项目都要有2~3 个科技支撑单位及专家,在工程和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避免走弯路,基地每年制定的实施方案以及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都需要由科技支撑专家的审核把关。

猜你喜欢

果林幼林嫁接苗
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嫁接苗回栽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快乐佳县人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浅析富民县山区果林生产优势及未来发展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如何快速营造红松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