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边坡绿化现状及植物应用

2021-12-15谢腾芳李子华谭广文邢景景

现代园艺 2021年22期
关键词:频度护坡边坡

谢腾芳,李子华,谭广文,邢景景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99)

广州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多山,雨量充沛,雨季约为6 个月,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城市人口的快速扩张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全国的共识。传统的边坡防护技术以土木工程为主,如砌石防护、喷射混凝土的抹面防护、抗滑桩等,对边坡失稳的初期预防效果显著,然而,随着防护材料的长期暴露,雨水风力磨蚀,防护力耐久性差、二次修复成本高等弊端不容忽视。因此,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复绿防护措施逐渐取代传统土木工程防护已成为新的趋势[1]。以广州地区为例,调研其植被护坡的现状和绿化植物的应用,分析现状并提出建议,为广州地区的边坡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调研样地均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和白云区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4~21.9℃,年平均降水量1600~1900mm,雨水充沛,具有明显的干湿交替特点,土壤主要为砖红壤。

1.2 试验方法

于2019 年7-12 月采用典型取样法进行样方调查。按不同养护管理费用投入等级划分为自然/次生林地、公共绿地、居住区(商业)绿地、道路等边坡。一处边坡为一处样地,每个边坡根据其面积大小按400m2取一个样方(<400m2不调研)坡长不小于9m。调查的植物位置距离坡脚、坡顶2m 以上。本次调查了边坡19 处,总面积约58hm2。每个边坡根据其面积大小按10 m×10 m取一个样方。调查的植物位置距离坡脚、坡顶2m 以上。主要以广州地区环白云山边坡和环城高速边坡等人工边坡为主,坡度范围为20°~60°,分别为白云区9 处、越秀区7 处、海珠区3 处。

图1 调查样地实景图

1.3 调查项目

每个调查记录边坡分类、坡度、护坡方式及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绿化效果等,并拍摄现场照片。边坡绿化效果评价标准分为坡面状况、植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群落结构和景观效果5 个指标,采用五级打分法,具体评价方法参考杨渝南等[2]。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综合评分算法如式(1)。同时计算频度和相对频度。

表1 边坡绿化效果评价标准

式中:H 为绿化效果综合评分,i 为1~n 的取数,Hi'为该边坡第i 项指标的得分,Wi 为第i 项指标的权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地区植被护坡现状

通过对26 处边坡的调查(见表2)可知,此次调查的边坡均为土质边坡。按坡高分,低边坡的数量最多,占比为12.1%,超高边坡和中高边坡的占比均为21.1%,高边坡占比为15.8%。按坡度分,斜坡占比为78.9%,陡坡占比为21.1%。总体来看,人工边坡主要以低、斜坡为主。因此,在护坡方式的选择上,主要以植被护坡为主,占57.9%,同时通过建挡土墙来分级护坡,针对超高边坡和陡坡,则通过浆砌石框架和水泥砂浆喷锚固等方式,海珠区有一处边坡综合运用了挡土墙、挂网混凝土混播等多种方式,由此可见,以上护坡方式均优先确保边坡稳定性能,再考虑绿化效果。本次调查能有效地反映广州地区的丘陵地貌,同时其调查现状具有代表性。

表2 广州地区已调查边坡概况

2.2 广州地区边坡绿化植物种类应用现状

本次调查共统计植物种196 种,隶属于74 科161属,其中乔木层86 种、灌木层44 种,草本植物60 种,藤本植物6 种。种类最多的前5 个科分别是大戟科、棕榈科、禾本科、桑科和桃金娘科。按种植方式来看,本次调查野生种占比较多,隶属于42 科68 属77 种,其中乔木层的野生植物种达29 种,灌木层16 种,草本种达26种,6 个藤本植物种全为野生种,推测是因为本次调查地多为环白云山山麓的人工边坡,受白云山植物群落影响,因而次生植物种多;按人工种植来看,共统计人工种植的植物种147 种,隶属于63 科124 属,其中乔木层植物68 种,灌木37 种,草本42 种,本研究主要分析人工种植的绿化植物种类的应用现状。

由表3 可以看出,调查中人工种植频度在3 次及以上的植物种一共42 种。其中,乔木层共有17 种,种植频度最多的是7 次,分别为桂花、高山榕、榕树和羊蹄甲;灌木层共有11 种,出现频次最多的是6 次,分别为毛杜鹃、红绒球和大红花;草本层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三种植物是肾蕨、蟛蜞菊和蜘蛛兰。按植物种来分,相对频度最高的11 种植物种按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为:毛杜鹃、红绒球、大红花、肾蕨、灰莉、鸭脚木、蟛蜞菊、桂花、高山榕、榕树和羊蹄甲,且相对频度范围值在6%以内,暂未发现景观同质性现象。由此可见,广州地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度高,各层次的植物种配置比例相对适宜,群落结构稳定。

表3 调查地中出现频度为3 次以上的绿化种植种类

2.3 广州地区边坡绿化效果评价

对边坡绿化效果进行了评价与统计,由表4 可知,广州地区的边坡绿化效果总体情况理想,有17 处边坡的绿化效果评分达到较好和好的等级,边坡数量占比达89.4%,但仍有2 处边坡的绿化效果被评为差的等级。

表4 调查边坡绿化效果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地区边坡绿化的现状,涉及公园绿地、商业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类型,坡度为低斜坡为主,调查类型具有代表性。在边坡工程中,主要对中高陡坡采用分级平台处理,配合挡土墙等支护方式,因此在广州大多边坡中,常见以挡土墙和植被护坡等方式进行护坡处理。

通过对19 处边坡的植被调研,共统计到植物种196 种,其中人工种植种类多达147 种,植物种相对频度较低,种类丰富,群落结构稳定。在绿化效果分析中,有近九成的边坡评价等级评为较好或以上,与周边景观相适宜。

3.2 建议

本次调查面积达58hm2,但仅有19 处边坡,主要原因是,即使绿化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但同一绿地类型的种植模式过于单一,主要使用边坡绿化植物分区块挖穴种植等种植方式,甚至在一些已进行框架混凝土加固的陡坡上也使用类似技术,但最终因为坡度过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物成活率低,同时造成坡面破损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在修复过程中便于植物选种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因为工程紧需要快速复绿而被大量使用。这种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较好的绿化环境,但也提了高后期维护成本。已有研究和工程表明,自然撒播[3]、喷播[4]、绿化混凝土[5]等种植方式都能营造持久性边坡景观,降低养护成本。

猜你喜欢

频度护坡边坡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浅述混凝土护坡心得
频度副词问与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