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结石手术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2-15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个体化胆结石个体

姜 予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胆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常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常导致其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见如焦虑、烦躁等。在治疗方面,当前认为,若符合手术指征,手术是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患者配合度、手术效果和康复效率的关键[1]。研究对胆结石手术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保障围术期安全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 例患者,研究时间是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此106 例患者按照抛币方法分为个体组及对比组。个体组中53 例患者,男性、女性各有23 例、30 例;年龄30~65 岁,平均年龄(42.23±4.4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4±0.76)年;结石直径3~22cm,平均(10.13±3.35)cm;手术时间35~62min,平均手术时间(47.24±8.67)min;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各有10 例、9 例、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与高中、大学及以上各有14例、30 例、9 例。对比组中53 例患者,男性、女性各有21 例、32 例;年龄30~64 岁,平均年龄(41.19±5.1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8±0.73)年;结石直径3~22cm,平均(10.15±3.32)cm;手术时间36~64min,平均手术时间(47.27±8.65)min;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各有11 例、9 例、3 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与高中、大学及以上各有14 例、31例、8 例。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组、排除要求

入组要求:①病历完整;②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满足胆结石诊断要求,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③择期行手术治疗,身体一般状况好,满足手术指征;④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要求:①传染病;②凝血异常;③免疫功能异常;④其他脏器病症;⑤腹部手术史;⑥精神病;⑦癌症;⑧孕产妇。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我院明确为胆结石,均开展手术治疗。围术期将常规护理实施于对比组,主要以遵医嘱配合和病情护理为主。个体组开展个体化护理,护理方法:

个体化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在术前科学、合理的饮食,以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障营养、热量摄取充足。术后调整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予以指导,嘱咐其术后进食需循序渐进。

个体化健康教育,围术期给予患者持续性宣教,保障患者有更高的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详细讲解手术方法,说明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术后说明自我观察与护理重点,并依据其恢复情况给予一系列针对性指导。个体化心理护理,术前实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多和患者交流,多多给予关心,讲明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告知良好心态对手术和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强调医生的精湛技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个体化术后护理,术后给予体位指导,提醒患者术后初期将卧床时间增加。早期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呼吸道护理,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鼓励其自主咳嗽,帮助患者及时清理口腔中分泌物。加强各类导管的护理,施术时留置的各类引流管要确保其妥善固定且引流畅通,定时将引流袋更换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予以详细记录提醒患者改变体位时注意不要使导管扭曲、受压。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鼓励并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针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予以干预,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多注意力转移法对疼痛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观察开展护理工作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分别用SAS 与SDS[2]、VAS[3]、SF-36[4]量表评分并对比总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5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 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

护理前将两组SAS 与SDS 评分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组患者护理后SAS 与SDS 评分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 与SDS 评分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

护理前将两组VAS 评分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组患者护理后VAS 评分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

护理前将两组SF-36 评分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组患者护理后SF-36 评分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

个体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且个体组的配合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

3 讨论

胆结石指的是发生于胆道系统(包括胆管内和胆囊)的结石,病情严重会有局部疼痛产生,结石也会刺激胆囊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在局部发生。胆结石若是病情严重,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控制病情[5-6]。接受手术的胆结石患者,在疼痛、不良情绪、术后不适共同作用下,可能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要予以重视。同时,患者还可能因为对疾病、手术认知缺乏,使得配合度不理想。此外,面对术后疼痛,会给睡眠和康复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应对。面对以上状况,护理服务需要发挥应尽的义务并体现出优势[7]。但传统护理服务没有针对性,还需进行完善和优化。个体化护理属于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具有针对性,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优化而形成的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获得更优质、细致的服务,可使患者得到更美好的护理体验,使其护理需求得以满足[8]。此项研究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个体组患者,帮助每名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以此制定护理方案,根据其感受、反馈加强基础护理、优化环境;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配合度,积极改善心理状态。术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各方面观察,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可使患者疼痛得到较大缓解。

文中结果:个体组患者护理后SAS 与SDS、VAS 低于对比组,SF-36 评分高于对比组;个体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且个体组的配合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胆结石手术开展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减轻负性情绪,缓解疼痛,保障更佳的围术期生活质量,也能促进患者术后及早康复。

猜你喜欢

个体化胆结石个体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哪些人易患胆结石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