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2021-12-15王瑞华潘婷婷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输液儿科

王瑞华,潘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00)

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输液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指经患者静脉滴注注射液,以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治疗方式。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由于儿童门诊收治患儿人数较多,往来较为频繁,且多数患儿输液天数较长,可增加静脉穿刺难度,导致重复穿刺发生[1]。相较于成人患者,患儿年龄尚小,配合度较低,且患儿静脉更细,一次穿刺成功率可受到影响,由此影响输液治疗效果[2]。外周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安全迅速、固定方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门诊输液治疗,可避免反复穿刺,以降低患儿穿刺痛苦。但静脉留置针需多次使用,若无法做好护理工作,极易引发风险事件,如脱管、堵管等[3]。由此,需实施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以提高输液治疗效果。本次选取200 例输液患儿,研究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我院儿童门诊收治的200 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资料完整;②患者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交流障碍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00 例。人组病例中,对照组男58 例,女42例,年龄5月-13 岁,平均(6.56±1.89)岁。观察组男54 例,女46 例,年龄6月-13 岁,平均(6.87±1.82)岁。两组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于门诊就诊,引导患儿输液,并给予语言安抚等。观察组行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并应用静脉留置针:①静脉留置针应用:制定详细留置针应用方案,于儿童门诊输液中心加强宣传,为患儿家长介绍留置针作用及优势;护理人员与各科门诊医师加强沟通,于输液时优先选择留置针;留置针实际应用时,应尽可能选择富有弹性、柔软且粗直血管,针对年龄<2 岁患儿优先选取头皮穿刺,针对年龄>3 岁患儿优先选取(粗、直血管)手背静脉穿刺,尽量避开皮肤破损及关节部位;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及穿刺流程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后无张力贴膜固定、记录留置时间,延长管U 型向上固定,输液后采用5ml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正压封管;针对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需为其妥善固定或佩戴弹力网头套,并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方法。②首先制定流程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就诊-缴费-取药-接待-登记信息并核对药物-配药-核对药物及患儿身份识别-静脉穿刺-输液-就座输液流程进行输液治疗;依据患儿实际年龄划分为3 个区域,即0-2 岁、3-5 岁、>6 岁,针对各年龄段患儿认知情况,输液期间行相应知识教育,并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以输液流程不同将护理人员分组,一组负责收取药物并对药物进行核对,将患儿分区域安排座位;一组负责配制药物并送至穿刺台,一组负责静脉穿刺,一组负责将患儿带至相应区域输液及输液巡视、健康知识、留置针置管后宣教等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输液满意度:治疗后为患者家长发放医院自制输液满意度量表,指导填写,均回收为有效问卷;问卷包括穿刺成功、治疗效果、语言表达、护理态度等内容,分值0-30 分,评分>20 分为非常满意;评分10-20 分为基本满意;评分<1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样本数×100%。②风险事件:记录重复穿刺、输液外渗、脱管、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③流程及输液等待时间:记录流程等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19.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χ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对输液满意度为非常满意46 例(47.00%),基本满意38 例(38.00%),不满意16 例(16.00%),总满意率为84.00%;观察组对输液满意度为非常满意61 例(61.00%),基本满意35 例(35.00%),不满意4 例(4.00%),总满意率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输液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

2.2 两组流程及输液等待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流程等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流程及输液等待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流程及输液等待时间比较(±s,mi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100 100 tP流程等待时间15.16±6.45 6.05±3.54 12.381 0.000输液等待时间12.47±.6.77 8.12±5.46 5.001 0.000

2.3 两组风险事件情况对比

对照组共发生10 例风险事件,其中重复穿刺发生3 例,输液外渗2 例、脱管发生2 例,堵管发生2 例,静脉炎发生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共发生1 例风险事件为重复穿刺,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于儿童门诊广泛应用,资料显示,儿科门诊输液人数呈升高趋势,且超过60%患儿需长时间行输液治疗,极易提高静脉穿刺难度[4]。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头皮针穿刺等方式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由于需要反复穿刺,可加重患儿疼痛感,同时增加护士工作负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由于患儿反复接受穿刺,可能出现不耐受情况,进而引起不良反应,对患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静脉留置针可供门诊输液治疗患儿多次使用,以避免反复穿刺,对患儿输液具有积极意义。相较于常规头皮针穿刺等,静脉留置针的针管更为柔软,可避免患儿活动后出现液体渗出情况,也可避免穿破血管。但多数家长缺乏对留置针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对治疗及护理工作无法有效配合,而患儿配合度较低,不仅增加医疗负担,还可对输液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5]。故临床需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对儿童门诊输液治疗患儿进行干预,以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输液总满意率更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流程等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均更短,提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输液、流程等待时间,促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且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输液满意度。分析原因,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于留置针使用前告知患儿家长相关知识,并详细讲解留置针结构及优势,以提高家长对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正确认知[6]。其次,加强对患儿输液的风险防范,以避免发生输液外渗、静脉炎、堵管等风险事件,提高输液质量[7]。同时,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最大限度缩减输液治疗流程,简化护理流程,可达到缩短患儿输液等待时间的目的。此外,加强对输液治疗过程的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反应,于第一时间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8]。相较于常规方式,静脉留置针并不会损伤患儿身体组织,且操作更为简单,可进行有效固定,为患儿长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可明显缓解患儿疼痛感,有利于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此外,静脉留置针除可建立给药治疗途径,还可为患儿建立营养途径,可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给予静脉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并配合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可最大限度发挥静脉留置针作用,以节省患儿治疗时间,并提高输液质量,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治疗,可缩短患儿输液等待时间,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输液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