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手术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2021-12-15侯青波孙博泉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满意度差异评分

侯青波,孙博泉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肺癌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该疾病的诱因与环境污染以及职业之间的关系密切,该病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危害[1]。近年来肺癌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对其进行治疗时通常采取手术方式,手术时采用合适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就肺癌手术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0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患者2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58±9.21)岁,平均病程为(1.63±2.5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9 例,女性患者1 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9.05±8.73)岁,平均病程为(1.59±2.7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为其提供安静、整洁以及舒适的治疗环境,耐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及医院环境,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手术治疗前,做好访视,构建浅显易懂的话语实施术前访视,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向患者耐心介绍手术室相关规则与环境,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疾病的优势、手术操作步骤、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前与手术日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手术前1 天需要洗澡换衣,术前8 小时需要禁食,术前4 小时需要禁饮,术前需要排尽大小便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有效预防应激反应的形成,列举相关成功病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术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通过胸部CT、腹部B 超、头部CT 等检查,准确判断患者心、肺等脏器功能,判断肿块的性质以及肿瘤有无转移等。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术前准备事项,术中通过语言交流以及肢体接触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严密检测患者脉搏、体温、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变化情况,高效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各项操作,根据手术进度,依次帮助患者缓慢调整体位,从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更换体位时选取恰当的体位垫,并且注意放置的位置,安置后,需仔细检查受压部位,确保安全后再继续进行手术治疗,预防压疮的形成。手术结束后,选择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以及血迹进行清洁,待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相对平稳后将患者护送回病房进行观察,连接监护仪,跟病房值班护士做好相关交接工作,交代好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各种导管、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最后对交接信息进行核对,妥善安排好患者,仔细检查导管放置位置与刻度,检查全身皮肤以及局部伤口情况等,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询问自主感受,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程度、不同时间消极情绪评分、应激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消极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自制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为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生活质量评分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之和,依从程度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度=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67.56±7.88)、(66.87±7.98),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35.56±4.58)、(41.33±4.26),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68.43±6.45)、(67.11±7.56),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49.55±3.94)、(50.26±3.98),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程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以及依从度分别为22 例(55.0%)、17 例(42.5%)、1 例(2.5%)、39 例(97.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以及依从度分别为例12 例(30.0%)、19 例(47.5%)、9 例(22.5%)、31 例(77.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依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以及满意度分别为例1 例(2.5%)、18例(45.0%)、21 例(52.5%)、39 例(97.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以及满意度分别为例10 例(25.0%)、18 例(45.0%)、12 例(30.0%)、30(75.0%),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血压、皮质醇以及心率三方面的应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6.56±4.12)、(83.25±5.74)、(82.47±4.58)、(84.59±5.28),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5.26±5.01)、(72.11±5.47)、(71.45±4.98)、(73.58±5.26),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医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多种严重疾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但肺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仍具有严重的威胁。该病的临床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的时极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显著降低治疗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时采取适当的护理进行干预是非什么必要的[4]。全程优质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呼吸、疼痛、保温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5],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有效避免不良情绪的形成,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依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血压、皮质醇以及心率三方面的应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更有保障性,更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上实施和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度差异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