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失的爱与控制下的爱

2021-12-14李健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家庭学校

李健平

摘要: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爱的本质是教会孩子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一、个案基本情况

伍小宜,女,小学五年级,个性内向,脾气倔强,有多次轻生的念头。父母早年离异,母亲一度三嫁。她是母亲与第二任丈夫所生。去年母亲又再结婚。5月15日母亲与后父因抚养费争吵,她被父母打骂,因而离家出走。后经老师寻回,做了个人与家庭的辅导。现已安心上学。

二、个案问题分析

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个小女孩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从小缺乏家庭温暖和父爱。在她的生命中,父亲这个词是陌生的。亲生父亲从来没有与她生活过。即使去年母亲又结婚了,但她与后父相处也不融洽。

2.从小只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独立承担抚养的责任,又是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妇女,生活压力很大,所以经常向小宜发脾气,打骂她。

3.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经常要求小宜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一做得不好,就是一顿打骂,甚至经常未经小宜的同意闯进她房间乱翻东西,禁止她看电脑手机,禁止她与男同学来往,禁止她交朋友,不准她向别人(如亲戚朋友)诉说……

三、个案辅导过程

5月15日早上,我接到小宜离家出走的电话。首先让小宜气汹汹的妈妈先冷静下来。然后一边听小宜妈妈在电话里谈及这次小宜离家出走的情况,一边马上去小宜有可能去的地方找小宜。小宜她妈妈在电话里显得情绪很激动,不断地诉说小宜的不是。

后来,我在离她家不远的公园找到小宜。我连忙跟小宜谈心。小宜告诉我,她这次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因为母亲跟后父争吵她每月的抚养费,她只是说了一句话劝他们不要吵,火苗就烧向她了。但后父却认为她没礼貌,不尊重父母不听教导,于是把房门踢开,把她赶出去了,并不是她自己离家出走。小宜一边诉说,一边痛哭:“我已经很努力地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为什么她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她总是怀疑我,总是不相信我,也不听我解释,我一开口她就骂我不孝顺,不懂感恩,我只能聽她的话,不能反对反驳。为什么这样?她不想想我的感受?还说我伤她的心。她监视我,不论时间,随便闯进我房间看我在干什么,还乱翻我的东西,看我的日记,……我没有私隐,没有自由,没有自己的空间。为什么她就是不理解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耐心地听着小宜的申诉,等她把心中的不平愤恨化为眼泪发泄出来,等她心情平静下来后,就帮她分析。我告诉她,这世界上最难报的是父母生育之恩。我问她:“你觉得你妈妈对你的爱是假的吗?”她想了想,说:“不假”。我说:“既然不假,那就是真的。那问题就在于你们母女俩的沟通方法上了。”我告诉她,只要与妈妈沟通好,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也听听妈妈的苦衷,互相协商一个能共融的方法,事情就解决了。在我的劝说下,小宜愿意跟妈妈和解。于是,我把小宜送回家。在家里,见到小宜妈妈,我让她们俩互相将心中的不满互相诉说出来。母女俩一边说一边哭,最后母女俩都愿意改变自己,以后好好相处。

复学后,我问小宜与妈妈相处得怎么样?小宜说还可以,虽然妈妈也没有怎么理会和管制她,但没有打骂她。我以为这样就没事了。可是一个星期后,我在改作文时看到小宜在作文里写到她真想自杀,做人没意义了。我吓一跳,马上找她谈心。她告诉我,她恨她妈妈,为什么可以嫁那么多次?为什么她亲生父亲不要她?为什么她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她是妈妈口中的负累?……我安慰小宜,告诉她每个人出生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对于她父母也是。只是大人之间情感的变迁,不是小孩子可以理解的。小孩子不用去执着。接着就打电话给小宜妈妈,请她来学校谈谈。终于,在学校和妇联的努力下,小宜的妈妈终于认识到严重性,重新了解小宜内心的心理需求,表示愿意努力去与小宜沟通,也让后父尽量多关心小宜,希望能给小宜一个有父母爱的家庭生活环境。

之后,我每天都留意观察小宜的情况,自从与小宜妈妈沟通后,小宜脸上的笑容多了,与同学也有说有笑了。每隔3天,我都有询问小宜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情况,以便跟进,保证她在家能平安开心,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她她解决,使她不再有轻生的念头。

四、个案辅导效果

在学校和社区妇联的调解沟通下,小宜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改变教育方法。小宜现在每天都比较开心地上学,学习也有进步,与同学相处和睦,在家与家人相处比较融洽。

五、个案辅导反思

在这样不完整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严重缺失爱的。小宜缺失的是父爱,从小就没有与亲生父亲生活过,母亲又强势固执,这样长大的小宜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脾气倔强,遇事容易走极端。我们能理解小宜妈妈独自抚养女儿的不容易。可一旦教育方式出了错,就会种下绞杀亲子关系的种子。而且小宜妈妈控制小宜的欲念很强,使小宜处处爱到监视,感到压抑又无处申诉,逐渐走向抑郁,从而有轻生的念头。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在哪里体会到痛苦。”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很多父母打着“我为你好”的口号,无时无刻监视控制着孩子,要求孩子按他们的意愿去做,帮助他们达成未完成的理想。这样占有欲控制欲强的父母不知道会让孩子反感、恐惧、压抑,不知道过度的关心会让人窒息。爱放错了位置,就成了伤害。

黄磊在谈及教育女儿时,说:“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一番话说得通透有理。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指路,却不能强逼限制孩子只能按照 你铺的路走。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集体,爱国家。缺失爱的孩子人生是不完整的。爱的本质又是教会孩子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的能力。这世上没有不盼着孩子好的父母,只有用错教育方式的父母。

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孩子需要做人的尊严。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最经受不起打击的人。孩子比大人能忍,并不是他们不气愤,而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我真希望父母能给孩子一点空间与信赖,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让鼓励代替惩罚,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快乐人生。

猜你喜欢

社会家庭学校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