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中国人,成为越南的“神”

2021-12-14一墨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7期
关键词:文庙越南人儒学

一墨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群臣。”15 世纪时,越南胡朝国王胡季犛曾如此评价中越关系。

如今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有我们熟悉的庙观神台,有我们古老的汉字楹联 …… 如果再用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越南庙观的建筑规制不仅与华南地区大同小异,甚至里面供奉的“神”很多都是古代中国人。

受华夏文化的影响,越南民间信仰也是多神崇拜:有自然崇拜,有“人神”崇拜,也有生殖崇拜……道教传入越南后,越南民间信仰在道教思想的滋养下,愈发成熟,尤其是 “人神”崇拜。

在地缘政治与族群融合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人亦成为越南民间信仰中护国安民的“人神”。这些“人神”当中,有的是中原王朝的地方官,有的是中原的大儒,还有的是中国沿海地区破产的农民……这些“神”不仅是中华文明走出国门的引路人,更是给异域他乡带来智慧、带来文明的拓荒者。

龙图腾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原先民南迁带来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使得越南这片蛮荒之地开始获得文明的滋养,逐渐走出刀耕火种。为了感恩这些中原先民,当地越南人给他们修祠立庙,奉他们为神,给予他们延绵不断的香火。就连如今越南民族传说中的祖先雄王,也难以脱离中国的影子。

雄王被越南人奉为开国先祖,他的真正事迹在公元 10 世纪前,无典籍可考,其传说主要来自于《岭南摭怪》《鸿庞传》等。相传雄王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之后,建立了越南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文郎国。

相传,雄王建国后,带领他的49个兄弟潜心钻研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改良,教导他的子民耕地种稻、造房种树、饲养家畜。偏居一隅的文郎国,日益国富民强。或许由于炎帝、雄王以及中华文化的关系,龙不仅是越南人的主要图腾,越南人也常以“龙的传人”自居。

孔子:千年儒神

在中国古代宗藩朝贡体系之中,越南和朝鲜是吸收中华文明最多的两个藩属国。

儒学在越南被称为“儒教”。儒学本身不是一种宗教,但传到越南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有宗教性的思想学说。从 12 世纪到 16 世纪,儒学在越南成了统治者的思想纲领,被当作国教来宣传。

由此,越南民间信仰中也开始出现了儒神。孔子以及一些中原大儒就被尊称为神。孔庙在越南被叫作文庙,孔子和他门下 72 弟子被供奉其中。每年四季,越南国王都举行祭孔仪式,同时在科举中,中榜者也要去拜孔庙。

后黎朝时期,文庙开始发展到越南各乡镇。文庙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都有固定祭祀活动,儒学逐渐被宗教化。如今,儒学在越南虽然失去了国教的地位,但越南人仍习惯把儒学叫作儒教,文庙以及一些祭孔活动被适当保存下来。

如今在越南河内的国子监文庙中,一到升学考试的重要时期,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和他们先辈一样,会来此地烧香,祈求孔子保佑他们金榜题名。

农民莫玖背井离乡,他乡成“神”

古代中国沿海地区一些农民也享受着越南“人神”的待遇。这些古代中国的农民背井离乡,南下谋生,开荒拓土,为越南南部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人之中,莫玖的事迹尤为典型。

1671 年,廣东雷州 17 岁的少年莫玖,因不满清廷剃发易服等苛政,与族人一同经海南渡到真腊河仙一带。当时,河仙地区可以说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处女地。

莫玖带领着一批“义不仕清”的明朝遗民以及真腊、越南的流民,利用华人从中国带来的先进技术,在荒凉的海边开荒种地,艰苦创业。历经 20 多年,莫玖终于把河仙经营成为人烟辐辏、“华夷杂处”、经济繁荣的港埠,时人称“港口国”,亦称 “河仙国”。

越南阮朝阮圣祖念莫玖祖孙三代“有功于国”,追封莫玖为树功顺义中等神。

1708 年,在强敌环伺之下,为了河仙地区的长治久安,莫玖向越南阮朝政权上表称臣。莫玖祖孙几代人,在河仙地区都重视发展经济,拓展对中国、马来半岛、印尼群岛的贸易,使河仙成为东南亚繁荣的港埠,有“小广州”之称,也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的开发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越南统治者感念莫玖开发河仙的功绩,不仅生前对其封侯拜将,在其去世后也追封他为上柱国、大都督等,更是在 1818 年建“莫玖庙”为其奉祀。

(摘自《看世界》 )

猜你喜欢

文庙越南人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文庙开笔大典
府文庙:走下神坛,走进民间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本 期 导 读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
谈儒学的“复兴”
儒学研究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