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与专业生活品质、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14袁春兰张运芝郑秋兰

全科护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护生职业临床

袁春兰,张运芝,罗 玲,郑秋兰,刘 静,蒋 维,张 函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向护士转型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生职业角色化和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1]。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认可,影响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服务质量、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2-3]。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护生必须完成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实习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实习时间超过6个月及以上则称为实习后期[4]。与实习前期、中期相比,实习后期护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紧张的就业压力,可能会消耗更多体力和脑力,身体可能会逐渐产生劳累感、疲惫感,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半年临床的“洗礼”后,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落、沮丧、害怕的心理状态和消极怠工、缺乏热情、低成就感的学习状态。如果护生能及时获得支持和指导,调整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其职业认同可能会相应提高。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提高护生职业认同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2日—2021年1月25日在重庆市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的回来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护生在该院的实习时间超过6个月,均轮转过内科和外科。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17个问题,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学历、生源地、有无住院经历、父母或亲戚有无医务人员,是否喜欢护理专业、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在校学习成绩、是否学过《护理伦理学》,实习期间平均每天接触病人的时间、平均每周上夜班的次数、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对实习医院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实习结束后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工作。②护生职业认同量表(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for Nursing Students,PISNS):郝玉芳[5]编制,用于测量实习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包括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5个维度,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1~5分分别表示很符合、较符合、介于之间、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其中条目12为反向计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27,折半信度0.842。③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 of Life,ProQOL):Stamm[6]编制,用于评估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在过去30 d内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况。本次调查采用我国郑杏等[7]修订的中文版量表,包括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3个维度,共30个条目。ProQOL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1~5分分别表示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其中条目1、条目4、条目15、条目17、条目29为反向计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1,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73、0.76。④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Zimet等编制,姜乾金[8]修订,用于测评实习护生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个维度。PSSS采用 Likert 7级评分法,1~7分分别表示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同意、极同意。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向分管护理实习生工作的护理部干事说明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和配合。在护理部干事的协助下研究者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护生后建立微信群,并在微信群里向护生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征得护生知情同意后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后研究者认真分析问卷,剔除不合格的问卷。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321份问卷,回收321份,回收率100%;剔除不合格问卷26份,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91.9%。

2.2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单位:分

2.3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4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与专业生活品质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与专业生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n=295,r值)

2.5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实习后期实习护生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n=295,r值)

2.6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以性格、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实习期间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对实习医院教学质量的评价、实习结束后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工作以及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的得分为自变量,以职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性格为内向=1,外向=2,中间型=3;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原因为自愿选择=1,服从调剂=2,听从父母安排=3;实习期间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为非常满意=1,比较满意=2,一般满意=3,比较不满意=4,非常不满意=5;实习期间对实习医院教学质量的评价为非常满意=1,比较满意=2,一般满意=3,比较不满意=4,非常不满意=5;实习结束后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工作为否=0,是=1;其他变量为原始值。纳入标准为α=0.05,排除标准α=0.10,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n=295)

3 讨论

3.1 实习后期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职业认同得分为(64.16±12.76)分,高于刘玲等[9]的研究结果(57.54±12.89分)。何丽亚等[10]研究表明护生学历层次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即学历层次越低,职业认同水平越高。本次调查的295名护生学历构成比差异较大,中专28.5%、专科62.7%、本科仅为8.8%,因此职业认同整体水平偏高。与以往职业认同调查背景不同的是,参与本次调查的护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批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或支援前方或留守后方,圆满完成了抗击疫情的任务,充分体现出了职业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通过各大社交媒体的正面报道与积极宣传以及学校和医院层面的教育引导,促进了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加强了其对护理专业的归属感[11-12]。

研究者将护生职业认同各维度的条目均分进行排序,发现社会说服得分最高,与王婷婷等[13]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已对护理职业形成了初步认识;普遍认为护理专业不仅就业环境宽松,相对容易就业,工作稳定有保障,还能方便照顾家人健康[14],表明社会说服对护生的职业认同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本次调查的护生大多数为“90后”或“00后”,接受新生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在实习一段时间后通过适当的社会比较、认真的自我反思以及了解护理专业中杰出人物代表的经历后,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能够加强自身职业认同感。

以往研究普遍显示护生的留职获益与风险得分最低。本次研究显示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最低。造成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护生经历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清楚了护理职业可能带给自己的益处和离开护理职业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因此留职获益与风险得分并不低。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最低的原因可能为:此次调查中有40%的护生是听从父母安排或是服从调剂的情况下选择了护理专业,说明了他们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较小。有研究表明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大小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越重视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子女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因而护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或毕业后选择就业工作时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5,15]。然而,本研究未调查护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未能直接将其与护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因此,护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最低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现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3.2.1 慈心满意 慈心满意也称共情满意、同情满足或同情心满足,是指个体在工作中通过帮助他人而感受到的成就感与幸福感[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慈心满意与职业认同总分以及5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表明慈心满意对护生职业认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生临床实习期间要自觉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自觉培养良好专业态度和人文精神,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为幸福和快乐。同时,临床带教老师要用智慧的双眼看待每一位护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强化优点、弱化缺点。当护生主动给病人提供帮助、安慰病人情绪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赞扬和肯定;当护生与病人或家属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要指导护生尊重病人和家属,以同理心对待病人和家属,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解决矛盾。

3.2.2 自愿选择护理学专业 本次调查中64.1%的护生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其职业认同总分显著高于服从调剂和听从父母安排的护生,与Worthington等[16]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因为护理专业符合他们的职业兴趣、符合职业理想的要求。有研究表明兴趣是内在驱动力,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在学业上往往更加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7],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意愿,进而职业认同水平高[9]。当然,也有部分护生起初选择护理并非喜欢,而是在工作之后才逐步培养起对护理的情感和热爱[18]。但是,无论护生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通过临床实习锻炼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发现护理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欢或更喜欢护理这个职业,进而影响其临床实践行为,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开展护理工作,做到思想与行动相统一。

3.2.3 其他社会支持 领悟社会支持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个体在精神、物质方面所获得的支持,对调节身心健康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9],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其中其他支持是指除家人、朋友以外的社会资源。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得分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他支持是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说明与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相比,其他社会支持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作用更为关键,如同伴支持、教师指导、家庭影响、学校和医院的环境与教育等。因此,应从多方面为护生提供社会支持:第一,构建护生的社会网络,通过“小组学习”“一对一带教”“班级心理建设”等形式加强师生、同学间互动,促进其与教师、同学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加强护生的归属感[20]。第二,学校和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尽量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优秀人物事迹汇报会等对护生进行护理专业的内涵与外延教育,如国际护士节系列庆祝活动以增加职业仪式感,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并通过线下工作坊、线上超星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答疑等。在实习后期医院应为护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如开展护理技能操作比赛、讲课比赛、《反思日记》评比等,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使护生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第三,各大社交媒体应公正客观地报道有关医疗护理新闻,如护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护理研究者关于病人安全与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纠正大众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体温”的片面认识,维护护士良好的社会职业形象,从而为护生提供的良好的外部职业环境。

3.2.4 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 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是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1],包括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人文关怀、教学能力、师生沟通等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是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说明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对护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专业技能的强化、职业情感的加深、职业认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普遍呈现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稳定的职业情感,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坚定的职业生涯信念,很难体会到由护理职业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感[22]。这种负性消极的工作体验和感受势必会影响到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因此,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第一,在业务能力方面,临床带教老师应以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为指引,要求热爱护理事业和临床教学工作,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进取,努力上进,不断拓展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护生明白护理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服务工作,从业人员仍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才能胜任护理工作。第二,在师生交流方面,临床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疾病护理相关知识、传授护理操作技能时,采用恰当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教育;主动地、动态地了解并尽量满足护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并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定期组织实习小组座谈会,增加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5 实习结束后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结束后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是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说明护生实习结束后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的打算有益于其职业认同的形成。然而,本次调查有5.1%的护生不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这部分护生错误地把诸如更换床单位、口腔护理等日常照顾以及生命体征监测、静脉穿刺等基础操作当作护士的全部工作,难以获得成就感,忽略了护理前辈们在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领域已取得的成绩,局限地、片面地认识护理专业,对专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感到困惑,职业认同感低[23];另一方面,这些护生年龄偏低,尽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憧憬,由于还未形成独立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自我期望和社会期望不高,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理想不坚定,不能充分预见护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因而在实习结束后对是否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感到困惑。当然也不排除,94.6%的护生在实习结束后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并非是他们真实的意愿,而是仅仅将护理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因而很难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魅力。提示实习过程中,无论实习结束后护生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临床带教老师都要特别注意观察护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及时、恰当地引导护生全面评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人生目标,在工作中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后期护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与专业生活品质、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慈心满意、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其他社会支持、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评价、实习结束后选择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然而,本研究仅调查了护生实习后期的职业认同,无法与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的职业认同进行比较。因此,今后将对护生所处不同实习阶段的职业认同进行调查,分析不同阶段护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变化趋势以及具体影响因素,为提出全面的、客观的、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扩大和稳定护士队伍。

猜你喜欢

护生职业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