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概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12-14刘礼稳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非学历贫困家庭贫困学生

□刘礼稳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职业教育扶贫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富民生的作用,有必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职业教育反贫困”。无论国内外,职业教育在发展之初已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路径之一。“职业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使贫困人群转变为商品生产者,从而实现脱贫[1-2],这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目前,学界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已达成共识,认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种智力扶贫。

2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

有学者以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李鹏等(2017)[3]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经济性资本收益、符号性资本收益以及缄默性资本收益,进而实现脱贫。其中,经济性资本收益指贫困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可促进工资等个人经济收益有效增加,是最主要的扶贫效果。朱德全等(2018)[4]从农民工城镇化视角进行分析,指出职业教育通过发挥补偿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来消解贫困。补偿性功能强调提高农民工的非学历教育水平,增加非农职业收入,是最基本的扶贫机制。

职业教育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帮助贫困人群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性收益,从而实现脱贫。在帮助贫困人群方面,职业教育相比于高等教育更有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学子更有吸引力,侧重于技能培养,有利于脱贫[5]。

3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对于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帮扶贫困人群获得知识和技能,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既然扶贫主战场在农村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那么应大力发展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周亚虹等(2010)[6]从实证角度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家庭收入有着显著的作用。朱成晨等(2019)[7]构建了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通过“以农为本”的价值观,推行“课程、课堂、基地、产业、农校、高校”为一体的“六联动”运行模式。第二,建设职教城,整合教育资源。孟凡华和任志楠(2016)[8]从贵州案例出发,认为应建设职教城,引入园区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对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职业指导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培训职工。

4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取得成果以及面临困境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已实施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概括,如高玉峰认为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贫困学生人人就学,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取得成效。

一些学者看到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孟凡华和任志楠认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李鹏等(2017)认为,职业教育存在需求与供给矛盾、培养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许峰华从政府执行角度提出,目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扶贫对象识别模糊、帮扶内容与贫困对象需求脱节、执行过程存在偏差、扶贫主体投入单一等问题。廖倩(2018)[9]认为,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结构失调、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职业学校扶贫功能微弱,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效果,甚至会阻碍乡村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仍任重而道远。

5 总结与述评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本质上是智力扶贫的一种,主要通过帮助贫困人群获得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工资等经济性收益,从而实现脱贫。职业教育更侧重于技能培养,对贫困人群更具有吸引力。

部分学者认为,可定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部分职业院校扶贫能力差、政府执行存在偏差、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果。

目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和事实层面,缺乏个案和案例研究。目前,研究内容集中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作用机制、实施路径或者完善对策方面。实施路径大多以省或者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而职业教育实施主体是学校。要具体详细了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概况,必须将研究聚焦于学校甚至贫困学生,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从微观角度的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

第二,相关研究重点关注学历教育精准扶贫,忽视了非学历教育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大多数学者探讨基于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而对基于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仅邓廷云和唐志明(2016)[10]、李友得和范晓莉(2019)[11]等从非学历职业教育角度阐述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技能培训方面的可行性和问题。

6 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概念的再思考

通过以上综述,结合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从微观角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应充分重视非学历职业教育。非学历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让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持续脱贫,而且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特别是对建档立卡户等贫困群体的职业培训。

第二,精准扶贫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扶贫”。在校期间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贫困家庭学生而言,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帮扶,更需要心理层面的帮扶。因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改善贫困学生生活条件,帮助其获得职业操作技能,还应该给予更多心理帮扶,让其全方位健康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对贫困学生的过程性心理扶贫。

第三,就业、创业精准帮扶不容忽视。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需要转化为工资等经济收益,即“就好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带领一家人脱贫。因此,要顺利实现“造血式”脱贫,必须保证贫困生平稳就业。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创业,这部分毕业生更需要学校和其他机构(如校友会、政府相关机构)的帮扶。

第四,因地制宜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防止返贫的主战场,这些地区往往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在产业脱贫中,职业教育可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作用。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特色,重构当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

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从战略目标来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以提升贫困家庭成员知识和技能为宗旨,助力转化为经济收益,最终实现脱贫。从实现功能来看,要呵护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贫困家庭学生如若成才,便能够实现“教育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因此,职业教育应构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资助体系不仅指经济资助体系,还包含教育帮扶体系。目前,我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侧重于经济资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帮扶、技能帮扶等。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助力产业脱贫。职业学院拥有庞大的高技术人才储备,名师、大师、技能工作室等资源丰富。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培养,而产业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应将人才和资源深度融合到产业脱贫事业中,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非学历贫困家庭贫困学生
非学历教育进入规范管理新阶段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促进贫困学生成才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