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2021-12-14李晓俊

山西农经 2021年7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乡镇领导

□李晓俊

(灵石县审计局 山西 晋中 031300)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把审计监督管理理念渗透到干部管理活动中,在维护财经法纪的同时,推动乡镇领导干部规范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做到廉洁自律。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乡镇堵塞漏洞、强化管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尽责担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反腐倡廉。但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强化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将会给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带来直接影响。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制定经济决策时,通常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只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主观意识进行判断,这样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致使经济活动失败,不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1]。通过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可以及时找出错误决策,予以纠正并处理,将其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也能对乡镇领导干部起警示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决策理念,给后续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尽量减少决策失误。

2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2.1 审计难度大

乡镇政府、党委等相关部门都是我国基层政权和党的基层组织机构,具备完整的领导班子以及工作机制,需要承担诸多职责和义务,会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审计事项综合性强,审计范畴广,加大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度。县级审计部门的时间和人力有限,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审计十分困难。

2.2 审计流程不规范

为了确保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应该优化审计工作流程,但是在落实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流程缺少规范性,部分审计人员以常规审计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没有把公示机制、群众评议等内容融入到审计活动中,即便落实了相关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提供的决策和审计意见无法具体体现乡镇领导干部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除此之外,部分审计结果不能得到高效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监督管理偏离,出现“审”与“用”脱节的现象[2]。

2.3 审计评价不深入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审计范畴比较狭窄。传统的审计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监管以及对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估要求,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无法对乡镇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干预,影响了审计价值的发挥,容易出现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行为[3]。

2.4 审计风险高

首先,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常以“审事议人”形式为主,即审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情况,评价责任人经济责任,将对“人”的审计管理与对“事”的审计管理相互融合,扩大审计范畴,增加审计内容,但相应的审计资源比较少,两者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人少事多”的现象在县级审计机关中也比较突出。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县级审计机关职工人数约为20 人,但可以从事一线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10 人,年度计划安排审计项目为30 个左右(不含临时交办事项),其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大约10 个。审计资源匮乏,影响了审计质量,容易引发错报、漏报等问题,加剧审计风险。其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趋向于多元化,审计内容复杂,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当前县级审计机关缺乏专业审计人才,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能很好地满足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导致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3 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3.1 确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要想强化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流程之一是规范审计工作内容,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首先,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量力而行,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和难点,虽然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较广,但并不要求对所有对象都进行审计。相关部门应该从审计对象的责任出发,有针对性地落实审计工作。

其次,保证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精准性和全面性。每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不同,审计内容也有所差异,应对不同的领导干部设置不同的审计流程和工作内容。

再次,处理好一般与重点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领导干部选择适宜的审计方式,将审计调查和审计工作相互结合,分类确定审计工作重点,例如对打算重用、选拔的领导干部,应以其遵守廉政规定、资金项目决策权、经济事项管理权等内容为审计工作重点,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存在争议的领导干部,应加强调查分析[4]。开展审计工作前,为了打破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获取审计信息,积极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交流,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细化审计工作内容。

3.2 统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

为了强化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责任,应该提高审计人员思想认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基层审计部门的使命和职责,可以从根源上防止腐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发展。

在实施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故意夸大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更不可取代领导干部落实监督考核工作。相关部门应结合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制订统一的审计标准,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际价值。

3.3 规范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为了完成审计目标,应优化审计工作流程,促进审计结果转化,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首先,规范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审计评价是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点内容,要注重乡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结合其工作职能和特点,以责定评、权责一致,加强审计风险防控。

其次,秉持实事求是原则,采取合理的审计方法,科学审计,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再次,加强审计结果转化,科学处理干部监督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审”与“用”脱节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部门应将审计结果记录到干部档案中,如果是纪检监察的内容,应将其计入干部廉政档案中,提升领导干部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工作行为,实现强制监管。

3.4 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应保持高度统一,注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强审计实效性。

首先,保证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的统一性。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审计内容[5]。

其次,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深度。审计评价除了涉及传统财务审计外,还包含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再次,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切实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应满足干部监督管理要求,因此审计报告需要真实体现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情况,给查处经济犯罪提供依据。

3.5 适当降低审计风险

首先,针对乡镇领导“审事议人”审计内容多、范围广等特点,需要分配充足的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在审计资源上,可以打破科室界限,根据审计人员的特长和年龄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借助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通过聘请社会专业审计人员及借用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参与审计项目,增强审计力量等。

其次,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着力防范审计风险[6]。

4 结束语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遏制了乡镇领导腐败的风气,促进了乡镇廉政建设。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依然面临各种问题,在后续工作中,应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价值能够充分发挥,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乡镇领导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