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探索
——基于胶东华家周疃村调研

2021-12-14华亭玉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攻坚村民

□华亭玉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过程,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为此,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社会实践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乡村振兴、了解社会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1 实践过程

为深入一线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组建了调研团队走进山东省级贫困村——胶东华家周疃村,总结该村在脱贫攻坚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为该村提出可行性建议。

1.1 基本村情

胶东华家周疃村位于金口镇东部、莲阴河北岸,地处平原,耕地面积173.9 hm2、蔬菜面积3 hm2、果茶面积2.6 hm2、林地面积4 hm2,境内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等。截至2021 年,全村现有村民469 户1 591 人,党员48 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战斗力强。

2014 年,胶东华家周疃村有贫困户117 户450 人,贫困发生率为28%,农民可支配收入6 100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0.5 万元,2014 年申请成为省级贫困村。村集体利用扶贫款100.7 万元在该村沿河的空地上建造了一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 万元,持续收益在20 年左右;将收割机、拖拉机等惠农机械租给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每年收入5 万元;将部分蔬菜大棚出租,每年收入10 万元;将集体所有的滩涂租给鱼虾养殖户,每年收入13 余万元。华家周疃村通过各种方式将村集体所有的产业盘活、增收,2017 年12 月,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2021 年8 月,该村现有脱贫享受政策1 户2 人(省定贫困户1 户2 人),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1.2 实地调研

通过非正式访谈、内部文档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调研数据资料。调研小组于2020 年6 月第一次赴华家周疃村进行了集中调研,之后成员数次赴该村回访,采用半开放式的问题访谈村两委干部、村民、对口帮扶专家;采用问卷调查了本村255 位村民。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性别、年龄、教育、技术影响脱贫成效。

华家周疃村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低。土地粗放经营,存在“靠天吃饭”的观念,农业收入还集中在农产品的原始状态,附加值低。二是机械化使用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散经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欠缺,收入不高。三是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低。村民办公软件使用率低,网络购物与电子支付程度有待提高。四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随着在城市定居的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流失,造成村庄“空心化”[3]。

自华家周疃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实施的各项精准扶贫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问卷数据分析,总结出该村成功脱贫摘帽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加强管理服务,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增加技术指导,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硬件提档升级;精选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发展集体经济,引导村民增收致富。通过以上措施,该村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五通十有”。

精准施策是发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那么该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哪些措施及策略最典型有效?如何精准施策运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为厘清上述问题,对脱贫攻坚阶段现状与问题,以及典型措施与成效进行总结分析,调研组结合该村实际梳理出了10 项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并进行调查,这10 项有效措施关键词是:党的领导、基础设施、保障完善、新产业新业态、人才支撑、土地制度、特色产业、技术兴农、盘活劳力和现代农业。382 名村民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得出了发动脱贫攻坚的5 项精准措施关键词,即党的领导、人才支撑、特色农业、技术兴农和盘活劳力,这5 项精准措施可视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2 可行性建议

2.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2.1.1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带领群众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1.2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最重要的责任,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2 精选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

2.2.1 农、牧、渔并驾齐驱,增加传统产业附加值

华家周疃村地处平原,有少量低矮丘陵。农业方面,除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外,还种植豆类、薯类、蔬菜、苹果、桃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畜牧业方面,村内规模化养牛、鸡、鹅、猪等。在渔业方面,沿海滩涂有虾池约53 hm2,村民在此养殖中国虾、螃蟹、光鱼等。但是,该村新鲜食材附加值低,如当地特产“黄金蜜桃”个大、汁多、味甘,在当地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这种蜜桃保鲜周期短,极易腐烂,不能远销,市场影响力较低。到了蜜桃成熟季节,卖不掉的桃子只能烂在地里,极其可惜。

今后,华家周疃村的发展方向为走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道路,提升产品信誉,由追求高数量向追求高质量转变;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制作粉条、生产苹果干、桃子罐头、葡萄酒等。

2.2.2 依托“金口玉芽”品牌,深耕芹菜种植业

金口镇位于丁字湾畔,其独有的海滩盐碱地土壤非常适合芹菜生长。金口芹菜以实芯、无筋、清脆而闻名。1997 年,当地注册申报了“金口玉芽”品牌。华家周疃村村民大规模种植芹菜,并参加了芹菜合作社。

今后,华家周疃村的发展方向为支持鼓励种植户进行深加工,增加芹菜附加值;在销售模式上,实现线下线上相结合,进驻商超和农贸市场,继续发展线上销售模式,争取与美团优选团购、橙心优选社区电商、如意团购等平台合作,同时采取直播销售模式,将金口芹菜销售到千家万户。

2.3 技术兴农常态化,助力产业提质增收

2.3.1 推广现代农耕技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

华家周疃村村民在日常农耕过程中,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如小麦耕种与收割、玉米掰棒与脱粒、花生播种与摘果等,但仍存在人拉牛耕等现象,生产效率较低,欠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传统农耕方式增加了粮食种植的投入和成本,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此,要在技术上实现“助农”,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在生产中,用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农业,可以推广测土施肥法、滴灌技术、现代小型农业机械、冷链物流技术等,提高种植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4]。

2.3.2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只有实现人才振兴才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调研中发现,现在村内农民逐渐接受网络购物与电子支付,但其接受程度不高;办公软件使用率低,村委办公室内真正会使用Word、Excel 办公软件的村干部不多,村民的信息素养亟须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村领导班子及村民要主动学习基础电脑操作技术,学会制表填表、信息填写、信息查询等简单操作。考虑到大部分农民的年龄较高,学习难度大,可以先从党员领导班子及青壮年开始学习电脑技术,购买信息技术的相关书刊,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时间开展电脑应用培训等[5]。

2.4 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提高人才造血能力

2.4.1 科技特派员支援常态化,激发人才活力

在扶贫阶段,科技特派员进驻华家周疃村进行指导并实行常态化管理,今后可以固定科技特派员长期进行科技培训、田间指导、技能提升。用科技武装农业,使科研创新成果在华家周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广大村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真正远离贫穷、奔向富裕,捧上砸不烂的“金饭碗”。

2.4.2 关注学生素养,赋能教育振兴

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会计学院党总支“红雁先锋”品牌活动,将“红雁微党课”开到中小学生的课堂上,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关注当地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学习,开展义务学习辅导和特色课堂(包括舞蹈、书法、音乐等),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培养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结合会计学院专业特色,为当地学生开展“小鬼当家”系列财商教育课,培养当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理财技巧。

2.5 促进人口稳定就业,盘活劳动力

2.5.1 确保老年劳动力“老有所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60 岁以上老年人仍能发挥余热。老年人可参与街道卫生打扫、绿化,简易饰品加工制作,服装厂辅工等工作,实现创收,做到“老有所为”。

2.5.2 引领妇女劳动力“巾帼不让须眉”

妇女劳动力作为华家周疃村不可或缺的劳动力量,她们的就业与创收显得尤为重要。华家周疃村依托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和即发集团,创建多个服装加工点,未来可以整合各服装加工点,形成完整体系,创建品牌。通过对妇女劳动力进行缝纫技术培训,扩大规模,形成效益。

2.5.3 确保青壮年劳动力“奋发有为”

由于部分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实际在村内就业的青壮年劳力人数不多,将青壮年劳动力引流回农村最有效的办法是探索发展的新路子,给有想法、有能力、有技术、有胆识的年轻人创造机会,引导年轻劳动力回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如可以借“互联网+农业”的东风,发展“直播农业”“订单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种植、特色旅游业等,在特色农业高、精、尖上“做文章”。

3 结束语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热点,为学生提供了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调研活动为华家周疃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建议,培养了学生独立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了学生与社会交流融合的桥梁。但在实践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期准备不充分、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问卷设计有待完善等。今后,社会实践团队要继续往实里走、往深里走,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团队分工,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猜你喜欢

攻坚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行动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