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正之间寄真情
——论紫砂壶“六方提梁”的提梁之道和文化蕴含

2021-12-14汤小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陶刻质朴紫砂壶

汤小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最早发现茶叶具有提神功效,所以用来饮用的国家。从过去的煮茶、抹茶到今天的冲泡,茶叶的饮用方式不断进化,茶具也随着发生改变,从提梁器逐渐演变到了端把的设计,但是,有许多的茶友总是念念不忘,对于经典有着许多的不舍。紫砂提梁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最早出土的紫砂壶就是“吴经提梁”,还有颇具传奇故事的“东坡提梁”,提梁壶在壶友之间的影响力依然巨大。从空间形态的营造到虚实结合的意境,提梁早已不再是具体功能的体现,而是一种技艺的展示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紫砂技艺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和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六方提梁壶》采用了经典的六方设计,把我们常见的方器形态充分地展示出来,能够感受到其中横平竖直的线条和刚正不阿的态度。众所周知,紫砂方器的制作和圆器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俗话说“一方抵十圆”,就充分地说明了其中的玄机。此壶壶身线条硬朗,层次清晰;壶底置足,端庄稳重;壶嘴婉约修长,出水非常爽利;壶盖压合壶口,棱线相对,严丝合缝,上面点缀的壶钮和壶身的设计遥相呼应,和谐自然。最为重要的是,此壶的提梁宛如玉带一般,横跨两端,威严方正,虚实结合,非常的具有艺术审美。提梁设计在过去是为了煮水的时候便于提携,实用性居多;而在今天,主要是为了把壶身的空间拉开,有一种虚怀若谷的感觉。壶身还有陶刻装饰,几枝修竹宛如在风中摇曳多姿,上面还有一只小鸟在翩翩起舞,充满了大自然的生命力,生动形象,令人观之心旷神怡。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六方提梁壶》,作者多年的紫砂技艺沉淀,制作起方器来也是得心应手,细节的处理颇具心得,起承转合都把紫砂的质朴内敛展示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再加上陶刻装饰,充分地利用了方器的空间特点,是一件赏玩俱佳的雅器,值得我们好好把玩和珍藏。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期间打发时间的好方式,喝茶赏壶,悠然自然,展示的是一种面对人生沉浮的豁达和乐观。提梁,我们提起的是什么?然后放下的又是什么?提梁之道,其实就是我们人生之中的一种舍得之道,也是面对生活,需要更好的审视。传承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我们在饮茶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况味。竹,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味,也是坡公的名句“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使得竹子所代表的品格和精神被广泛地传扬开来。江南宜兴,紫砂故里,竹海纵横千里,为广大的紫砂艺人提供了寻找灵感、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也在其中感悟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行吟且徐行”的那一份淡定和从容,紫砂竹器也成为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常见的门类之一,诞生了许多的经典,以竹饰壶也是受到了广大壶友的青睐和欢迎。这件紫砂作品《六方提梁壶》恰恰就是采用了紫砂清水泥料精制而成,把紫砂最为质朴的特点和方器的特征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竹子和小鸟的装饰赋予紫砂艺术更多的人文气息,这样的一把紫砂壶用来喝茶,真正能够成为茶座之上的焦点,同时也让我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泥料的不断变化,体会到其中无穷的奥妙和带给我们的文化体验。

结语:紫砂之美,美在全手工技艺的精妙绝伦,美在生动气韵的质朴呈现,美在陶刻装饰的文化韵味,更是一种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积累之美。所以许多玩壶的壶友,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把壶,都能够体会到在不同心境之中所能够感受到的紫砂艺术魅力,使得紫砂壶成为了自己永久的陪伴,寄托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见证着自己的成败得失。

猜你喜欢

陶刻质朴紫砂壶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山有桂子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浅谈紫砂陶刻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