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冬梅:现在的自己,更有温度了

2021-12-13许梦醒

中国工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防护服重症

许梦醒

2021年1月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院,急诊科。

身着防护服的纪冬梅手持測温枪,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检测体温。这是急诊科接诊患者的第一步,纪冬梅动作娴熟、淡定自若。而她穿着的这身防护服,从去年驰援武汉开始,已经整整一年没有脱下过。

去年1月27日,是纪冬梅抵达武汉的日子。作为第二批援鄂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之一,接到通知的她,立即进入战备状态,站上了抗疫的第一线。在武汉的59天里,她和队员们一同守护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区里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成为患者最亲密的人,与患者一同直面病毒。

虽然已经时隔一年,援鄂的点滴却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中。至今,三张援鄂时的工作照静静地摆在她租住的房间里。照片中,身着防护服的她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能看到眼睛。但是,从她摆出的比心动作中,还是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回京后,纪冬梅总能收到在武汉看护过的重症患者消息,当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也与自己看护过的86岁老奶奶一直联系着。“现在,老奶奶满面红光,恢复得特别好。”纪冬梅说,“如果有机会回到武汉,一定去看看奶奶。”

不仅如此,这一年间,同她一起援鄂的医疗队队员还收到过患者委托朋友送来的锦旗。从武汉到北京,从2020年到2021年,患者与援鄂白衣战士们的牵挂与感恩之情一直在延续着。

2020年4月23日,是纪冬梅返京隔离休养后,正式回到急诊科上班的日子。与从前相比,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内容并无太大变化,依然是白班8小时、夜班16小时,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休息两天的工作节奏。不同的是,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医院一直处于二级防护状态,身穿隔离衣、佩戴N95口罩、一次性圆帽和乳胶手套成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需。

回归工作岗位后,纪冬梅也收到了很多赞美:“你比以前更美了!”“你们真的太棒了!”然而,她最害怕听到的是“英雄”一词,她说:“我真的谈不上英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责任,换作任何一位医护人员,都会这样做。”

当了10年急诊科护士,纪冬梅每天都在与急危重症患者打交道。急诊科也是医院公认的最前线,工作又忙又累,且最具挑战性。从上岗那一刻开始,她就要随时准备进入战斗状态,接诊不同的患者。因为急诊科与生死面对面的次数太多,纪冬梅总会在工作中提醒自己,要理性一点。

然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援鄂经历,纪冬梅说,自己变了,“现在的自己,比从前更有温度了”。

在武汉重症病房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对她急诊工作的鼓励与激励,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如今,面对脾气急躁的患者时,纪冬梅变得更耐心、更细心了。更重要的是,援鄂经历让她坚定了扎根急诊一线的决心。去年,纪冬梅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最新的急诊护理知识,她深知医院培养一名急诊科护士的不易,更加紧了自学的脚步。今年,纪冬梅还计划开始学习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她希望能用更专业的知识帮助年轻护士成长,让她们切身感受到急诊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因为疫情,纪冬梅有一年时间没有见到妈妈了。去年4月,《中国工人》记者采访时她说:“隔离期满后,我最想做的事儿就是拥抱一下妈妈,告诉妈妈,女儿长大了,可以做你的铠甲了。”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尽管如此,她会坚持和妈妈每天视频,母女之间的爱,一直都在延续。

每年春节,都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近些年,纪冬梅几乎都没能在春节和家人团聚过。今年春节,纪冬梅还是要一个人在北京过年。

但是,因为有了不同的经历,今年的她,内心更强大也更坚定了。

这样的纪冬梅,真的变得更美了。

猜你喜欢

急诊科防护服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巾帼风采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