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1-12-13张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广场舞蹈动作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中的群众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既是群众最喜欢的运动娱乐健身方式还能陶冶大众的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民生活幸福,更能繁荣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传承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同时广场舞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如噪声污染、场地占用等问题,因此在广场舞的创作中,结合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并科学划分场地与资源分配,加强宣传与培训,让舞蹈创作中保留传统文化与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

【关键词】广场舞创作;地位与作用;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9.2;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44-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霞.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144-146.

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现是社会群众生计层面的物质需求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群众的身体健康意识与精神层面需求的增强,广场舞在群众的精神需求快速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应运而生。广场舞作为当前群众喜欢的一种群体运动,不但风靡全国,甚至远走东南亚,飞向欧美异国,参与人数多,涉及地域广,成为群众文化在全世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当前广场舞已经深入我国群众日常生活,它的创作内容源于生活,还能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结合体育运动带来强身健体效果。广场舞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广场舞创作从中挖掘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前进有意义元素,满足大众需求之上引导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在广场舞的创作中去感受舞蹈独特的魅力。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传播过程中艺术特征与创编原则

(一)广场舞内涵与艺术特征

广场舞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远古时期,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性的舞蹈来源于人类生产劳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是群众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经过一系列加工、提炼而创作出来,当人们在祭祀和欢庆节前聚集在广阔的空地上进行的舞蹈。当前一些少数民族仍然存在广场舞的习俗,如景颇族踩着同一鼓点在空地上起舞。这里所说的广场舞是中老年群体在城市公共区域自发性开展公共健身活动,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内在精神的需求。首先广场舞具有开展的公共性。这是因广场舞多发生在公园、小区园地、商业写字楼的疏散空地。如在乡村的广场舞大多数发生在村委会周边公共空地。其次,广场舞具有自发性。广场舞大多数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并非有专门的组织,自选歌曲,不受任何外界的束缚。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并学习,模仿队友的动作。再次广场舞具有开放性。广场舞整体系统呈现一种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现场学现场就可以跳,没有任何束缚。旁边群众不需要具备专业水准就能加入其中,广场舞开展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与娱乐身心,是非营利性质舞蹈健身活动[1]。

(二)广场舞创编原则

1.设计动作科学合理

广场舞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锻炼身体,从而激发全身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遵循科学合理设计动作的原则。在编排过程设计的动作围绕训练肌肉实效性,调动上肢、下肢能够屈伸,举绕,还有身体的转动与扭转。根據人体的生理机能,动作幅度设计由小到大,由快到慢,运动量由强到弱,从而满足人体运动机能与心率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创编之前先从周围广场舞训练场地进行观察,从性别占比来看女性占据大部分;从年龄比例来看,中老年占比较大。因此广场舞的创编中除了注重健身性与娱乐性,应该根据健身对象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从动作选择、内容把控、音乐的风格、难度与运动负荷等方面,遵循的原则难度适中,节奏不宜过快[2]。

2.群众适应性的原则

从跳广场舞的类型来看可分为儿童、少年、青年和中老年,他们自身健康情况与运动强度、兴趣方向在创编时都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广场舞编者针对不同运动对象进行有区别的创编。在编排过程中还需根据健身对象不同心理特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练习方向与要求。如为幼儿园编排广场舞可以突出儿童天真活泼,多加入一些跳跃动作,发挥儿童模仿能力与表现力;为青年人创编广场舞,突出年轻人的激情,动作幅度可以较大,节奏速度可以加快,可以融入一些健美操的动作。如给年轻女性创编广场舞可多设计一些腰、胸、腹关节等动作,在设计动作时注意造型优美,从而突出她们的曲线美。为中老年创编时动作不宜过大过强,突出稳重大方,保留老年人年轻活力,让他们重新燃起对老年生活的希望[3]。

3.坚持娱乐性与多元性原则

广场舞是娱乐大众的健身项目,群众集体参与性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特征,让群众身心放松心情愉快,因此广场舞编创需要符合群众集体性娱乐原则。选择内容要适合大众参与,能够互动,动作简单容易上手,音乐曲风活泼轻松,积极向上,展现出无限活力。尤其是成系列的广场舞整齐的动作,动人的音乐无论是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可以给观众以享受。除此之外,在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融入传统文化舞种,如秧歌舞、藏族舞等民间舞种,不断创新多元风格形式舞蹈,融入更多时尚元素,进行多元互补,融通共存,还可以将芭蕾舞中站姿、手位、脚位及简单跳跃动作融入;还可以将爵士、街舞、拉丁舞等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从而为广场舞编打造出一个新时代主题。

二、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

1.广场舞是群众最喜欢的运动娱乐健身方式

广场舞是娱乐与艺术结合最佳方式,群众在跳广场舞时,他们是艺术之美的呈现者,同时也是舞蹈的欣赏者。广场舞的节奏律动与带动抒发自身感情伴随着自身肢体语言,在一场广场舞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广场舞自身艺术审美性具有统一性,不同群体在舞蹈中能够感受同样的心境,用热烈、单纯的音乐给群众带来整体性欢乐。

2.广场舞的律动能够陶冶大众的情操

在广场舞创编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风格的舞种,在舞蹈中融入民族舞蹈的动作,可以有着维吾尔族舞蹈的优雅风趣、蒙古族舞蹈的潇洒奔放、藏族舞蹈的高亢奔放与热烈。广场舞将自我娱乐性与舞蹈性借助动作与节奏转换成自身独特的动作表现,并适合每个年龄阶段,因此具有全民性特点,结合本地群众自身生活习惯与理解,最终改编成一支自我独特圆舞曲,从而提升群众审美兴趣。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广场舞的魅力。

(二)广场舞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1.广场舞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广场舞节奏明快,舞蹈动作简单容易学,成为快速占领城乡居民生活的运动方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变大。广场舞能够打破城市居民无法交流的现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的地方,促进社区内部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群众借助广场舞加入其他社区活动中,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艺术传播的同时增强群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广场舞可在早上也可在晚上,成群结队的人们可以汇集在小广场与公园,伴随着音乐可以挑起拉丁舞或是健身操,人民群众聚集在一起,在音乐中放肆运动,消耗能量,还能吸引一大批群众围观,在短时间内促进人与人沟通,建立友谊,锻炼身体也提高了社区人们之间和谐相处正能量。广场舞文化当前活跃于中小城市,这也展现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初步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与发展[4]。

2.广场舞创作能够繁荣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广场舞是一种集合休闲与娱乐艺术形式,可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身体素质,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一份快乐。它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广场舞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占有着重要位置,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与短时间内进行广场舞教学,可以提升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内在民族凝聚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节奏也加快,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从当前我国人民平均素质来看,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普及度较广的运动方式,让处于亚健康的都市人广泛参与进来。不少中老年人练习广场舞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身体素质,活动筋骨。不少年轻人缺乏正常作息时间同时生活也不够规律,不少年轻人放下自我身段与思想包袱也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之中。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广场舞韵律中,依托于科學训练与日积月累的运动,让群众在日常舞蹈中内心压力得到释放[5]。

3.广场舞创作群众文化中表达传统之美

吕艺生认为:“那种传统规范性,许多艺术作品如实反映真实生活,广场舞也不例外。”广场舞起源于乡野,发迹于祭祀,自由灵动、草根歌舞,熟悉旋律或是经典曲目逐渐内化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并塑造人民群众积极乐观、善良与朴实的品格,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用《中国牛》《舞动中国》等歌曲编排的广场舞赞颂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草原祝酒歌》《康巴情》等歌曲编排的广场舞赞颂的是祖国美好河山;《风中的额吉》《遥远的妈妈》等歌曲编排的广场舞赞颂对母亲的感恩。群众在广场舞过程中,受这样熏陶,感受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内核,将坚强、乐观、友爱、美好等优秀品质内化为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性格特征、高尚精神品格追求。

三、广场舞创作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出台相关政策,政府科学引导

近些年由广场舞引发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噪音扰民、场地纠纷、组织无序等。从以上这些问题引发的占用公共场地与多支舞队上演争抢场地,或是与其他健身活动引发的纠纷,从而造成意外伤害,还有广场舞的噪音,与城市空间过度狭小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些情况会引发周围居民的负面情绪。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政府应加大力度扩大广场舞活动场地,规范广场舞活动行为,加强对广场舞的组织与队伍建设,建立相关广场舞活动健身部门与相关管理体制机制,根据当前政府与文化部门支持的经费投入,发展广场舞体育产业,带动应有消费,比如用医保一卡通进行消费,从而提升群众对广场舞的娱乐消费功能。

(二)广场舞创作时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场地科学分配

1.合理划拨广场舞活动场地,合理规划资源配置

广场舞创作不仅仅要兼顾内容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与资源配置。城市空间数量和面积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公共空间消费需求,城市空间逐渐碎片化与缩小,在老旧型社区单位公共空间有限,原来较为充足的社区文娱活动空间被充分侵占。如城市中的公园、场地、绿地和城市空地成为广场舞黄金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政府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与利用城市控制场所,将资源充分利用共享,解决广场舞场地问题。同时在城市社区进行协调,为广场舞提供场地,打造广场舞体育活动品牌,大力推进户外广场舞营地与公园、社区广场舞俱乐部等场地设施建设,还可以建设中老年活动工作室、老年疗养院,让老年人自动管理拓展中老年人之间社交,注重配套设施建设[6]。

合理规划广场舞区域中还需要减少噪音污染,如在室内可以借助隔音板、隔音海绵等器材进行隔音处理,如在室外还可以用吸音板作为遮风挡雨的设施。增加绿色植被种植面积,可以种植如雪松、龙柏、海桐、桂花和草皮等绿植降低噪声,减少射性物质、灰尘与降低噪音污染。

2.加大广场舞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教学培训

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广场舞相关知识与活动比赛信息,在社区及时制作海报、宣传墙、宣传板作为宣传途径,让人们正确及时了解广场舞与相关创作内容。借助宣传平台加强广场舞的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之间树立起群众自我的文明道德意识,将广场舞与道德宣传工作相结合,从而更进一步贴近群众生活。在群众中多开展“文明广场舞先进集体”“文明广场舞个人”创建活动,利用各大平台、电视、报纸与网络媒体平台,激发起人民群众自我的文明道德意识。

当前我国广场舞教育培训需求大,但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十分匮乏。相关部门应当多组织与广场舞教学与创编的相关培训活动,从高校引入师资力量,进行正规广场舞师资培训,从广场舞辅导员、初级教师、中级教师,同时对广场舞的裁判也需要进行引入。这些人才都是积极开展广场舞教学与比赛中的骨干力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用一种正面的情绪去感染群众[7]。

(三)在舞蹈内容创作上融入民族民间文化与流行元素

广场舞是集体性与群众性的舞蹈,它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民族历史与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为了提升广场舞的艺术价值,应当融入民间舞蹈元素进行综合,同时加入作者思维与感情,充分挖掘舞蹈表演强烈的自我艺术,将真挚的情感展现出来。从广场舞创作、选材、构思与编舞。广场舞《银铃声声》具有苗族舞蹈色彩。苗族的反排鼓舞,通常表现苗族人民世代祭祀的姿态,整体舞蹈动作有踏步、腾跃、翻转与同边甩手,整体非常欢快与激昂向上,舞者在表演中可以表现的十分灵活与随性。这些都与广场舞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编者可以进行整合、提炼与加工简化,从而形成脆而不拖、稳而不沉、灵而不浮的表演形式,让整个舞蹈展现出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从而得到观众接受和认可[8]。除此之外,還可以将当前流行的短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或是新媒体平台中的流行音乐融入其中,还可以简化如街舞、现代舞等当代流行舞的动作,让广场舞的创作充满活力。

四、小结

广场舞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其创作丰富了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根据广场舞的艺术特点与创作原则创编更多广场舞,不断扩展广场舞蹈的素材与内容,从而更多取悦群众,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廖成惠.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创作[J].大舞台,2015(8):136-137

[2]沈德磊.大众广场健身舞创编原则理论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14-116

[3]袁凌.浅谈广场舞的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39-140

[4]郑大莉.浅谈广场舞的艺术特点与创作[J].艺术品鉴,2017(3):124-126

[5]单姗.广场健身舞创编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1-40.

[7]张润乙.北京市广场舞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0:1-35

[8]李青.试论苗族舞元素在广场舞中的应用——浅析苗族广场舞《银铃声声》[J].艺术品鉴,2016(13)23-24,22.

作者简介:张霞(1979-),女,江苏大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广场舞蹈动作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画动作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