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共建融入高校学生党日活动的实效探析

2021-12-12容秋雯齐鹿坪王耀宗

关键词:民办高校

容秋雯 齐鹿坪 王耀宗

摘  要:高校军民共建活动是推进新时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教育的创新实践,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的现状,对军民共建活动融入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在突出党日活动政治性、教育性、实践性、实效性等层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证,从依托部队资源、发挥高校特色和军民联合服务等方面提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实效性的创新实践途径。

关键词:军民共建;民办高校;党日活动

高校军民共建活动一般是指由高校和部队共同协商组织的,以育人为中心,以互帮、互学、互补、互利为原则,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军民团结而开展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经常性、多样性、集体性的教育活动。[1]军队是优良纪律作风和高尚道德的先行者,是推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组织党性教育的模范典型,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发展,凝聚提升,弘扬传播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军民共建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教育性和有利的实践性,适应青年学生的特点[2]。将军队中的精神价值转化为思政育人的重要力量,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筑造政治素质过硬的基层堡垒的积极尝试。

党日活动是党支部深化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党日活动是提高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增强党员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积极探索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将军民共建融入大学生党日活动中,有利于让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加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立场,为培育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发挥民办高校的应有的力量。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现状

自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修订以来,各大民办高校不断改进党建工作,开始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党日活动,然而在实际组织的过程中,学生党日活动的实效并不突出而且持续性较差,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相对而言,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更容易受经济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受自身办学体制和办学压力因素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够严谨,另一方面学生党员更关注个人学业任务和校园活动,缺乏参与党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生党员队伍的主力军正从“95后”逐渐过渡到“00后”,在信息时代和全球思想观点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和自我观念较强[3]。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未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对教育活动更高更新的诉求,学生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热情不足。此外,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互联网进驻的生活模式。网络学习交流、新媒体信息共享已成为主流,给传统的支部教育和组织生活带来挑战。

(二)学生党日活动主题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开展学生党日活动都存在主题不明确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党支部党日活动为了追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存在娱乐化现象,缺少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武装。学生党日活动的主题生搬硬套,活动内容没有与党的主要精神相结合。另一方面,部分民办院校党日活动主题脱离民办高校和师生实际,主题范围广泛、高深难测[4],参与的學生党员难以充分明白活动的丰富内涵。甚至个别院校的学生党日活动浮于表面,只是简单地把党日活动与党建相结合,主题设计做得不精准,缺少明确的价值引领。这样一来,学生党日活动不仅没有强化党员的政治素质,还因为脱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党员对党在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产生了负面的认知。

(三)学生党日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新颖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是由教师党员兼任,支部委员则由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往往由于学生党员人数多,教师工作繁重,党日活动最终依赖学生党员来组织和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受到限制。多数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仅仅停留在完成基本任务的水平上,活动内容以上级党组织下发文件、学习强国平台资料为主,较难做到从院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需求出发。活动形式多是以理论宣讲、集体会议讨论、个人感言发表、书写学习心得及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等为主。最终,因为内容缺少针对性、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党员容易产生潜意识的抵抗,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高。

二、军民共建与学生党日活动融合的应用价值

(一)深化教育内容,发挥党日活动政治性

军民共建是军队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重点放在提高军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上[5],面向学生党员传播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引领学生价值观,帮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军民共建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为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党员政治修养提供了贴近实际的素材。将军民共建活动融入大学生党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日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严实的思想基础。

(二)感化教育对象,提升党日活动教育性

党日活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织生活,是推进理论学习和深化思想的有效载体。在组织军民共建的活动过程中,纪律严明的子弟兵队伍、艰苦训练的营地和充满困难险阻的执勤现场,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尊崇英雄的意识。军队的战斗历程和光荣传统的讲解,使学生深刻认清历史和当前复杂的形势和国际环境,进一步青年的理想信念。部队军功和部队先进事迹学习,能让党员把个人自尊和国家尊严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动员教育升华为理性自觉。与军人战士的交流有利于发挥朋辈教育优势,部队里的优良作风和英雄事迹学习则能让民办高校学生真实地感受集体主义的光芒,强化集体荣誉感,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军民共建活动与党日活动融合,是增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组织意识、爱国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方向,是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三)活化教育形式,强化党日活动实践性

在军民共建与党日活动融合中,民办高校支持驻地部队建设亦是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新尝试。军队以富含高度和深度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滋养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民办高校以高端的学术和文化支持军队的活力和科技化推进。军民共建活动拓宽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渠道,把校内、校外思政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将军民共建活动融入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改变传统学生党日活动枯燥的单一形式。首先,理论性的学习课堂从校内延申到校外,在进入军营这一严肃的学习场所前,学习的思想准备就得提前开始,纪律意识教育便先于理论学习得到实践。其次,在共建共融的过程中,学生党员还得承担向军队提供科技、文化志愿服务,真正参与到服务地方、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感。

(四)强化教育效果,推进党日活动实效性

在军民共建活动中,地方部队和学校都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以活动为纽带连在一起,这给党日主题教育提供了可发挥的空间,引导被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会自己去认识、思考、探索和总结,提供了一个主动自我教育过程[6]。国家主权教育融入党日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党员的国家利益观;国防动员教育融入党日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党员应急应战意识,认清国际形势[7];志愿服务实践融入党日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拥军爱军意识。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让理想信念在民办高校学生中深扎根,让党员的行动和担当在民办高校中呈现出新面貌。

三、军民共建与学生党日活动融合的实践路径

军队作为先进思想和高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对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历来有着重要影响[8]。民办高校是地方人才培养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摇篮,是现代化技术和文化的生产者。军民共建与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融合要找到共同的理想追求,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双方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

(一)依托部队资源,创建民办高校党建教育新基地

依托部队的教育资源,将部队军史馆、荣誉室、营房、训练场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9]。注重教育内容,选取适合民办高校开展学生党日活动的教育素材。例如,讲述部队光荣战斗历程、介绍部队英雄楷模事迹,可增长学生的国防军事知识,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教育形式,让学生党员以亲眼看、亲耳听、亲口说、亲动手的方式全面参与。举办革命传统报告会、召开主题座谈会、体验军营生活,让学生党员在与军人的交流中,以军人为榜样,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借助部队中凸显的党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化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认知,增强学生党员政治情感的熏陶。

(二)结合学校特色,开拓民办高校党建教育实践新渠道

民办高校开展学生党日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独特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生主题党日活动品牌。民办高校在办学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和文化,为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输出大量应用型人才,对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在民办高校党日活动与军民共建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应立足自身专业特点,力求寻找与自身的专业对口、或者有共同点、相近点的部队合作互补[10]。将军民共建融合于教学、实践、管理工作之中,着力提高高校服务队伍的能力。发挥师资和设施优势,开展科技拥军。选派教学骨干、管理骨干为部队培训授课,为科技强军注入活力,提供学习书籍和资料。在军营中推进读书学习风气,帮助部队官兵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1],同时强化民办高校师生学习与实践的信心。凝聚师生力量,开展文化拥军。组织在音乐、文化和藝术方面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党员,以文艺表演、演讲比赛、诵读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丰富军营精神文明生活,提高增进军民感情,巩固广大官兵献身国防的信心和自豪感[12]。

(三)共建共融,建立党建教育新示范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培养基地,军队是先进思想和力量的培养基地,民办高校与驻地部队的联手共建共融是助力地方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紧贴时代脉搏开展主题活动,建立党建教育新示范。要牢牢抓住国家、地方政府一些重要事件、重大纪念日的契机,学校与部队紧扣时代主题开展高校学生、部队战士和当地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喜于传播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部队与学生在清明节期间共同到地方烈士墓园进行祭扫致敬纪念活动。部队战士与学生党员互结对子,参与党性教育相关比赛,以赛促学。如“两学一做”党员知识竞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比赛。此外,民办学校与部队共建的主题党日活动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形式走向社区,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需要志愿服务的机构进行慰问演出,切实学校党员的服务意识,同时深化军民共建内容,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收到政治和社会的双重效益[13]。

四、结语

军民共建活动融入民办高校学生党日活动中,不仅可提高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水平,还能拓宽民办高校社会化服务的范围,有利于促进共建双方的思想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这要充分发挥共建双方资源共享共促的优势,结合学生、部队、地方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军民共建与党日活动的内涵,为新时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开辟新天地。

参考文献:

[1][2][6]于德宁,李雨嘉,王秀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02):30-31.

[3]麻琳.新时期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有效性的“六要”[J].智库时代,2020(11):18-19.

[4]王俊.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203-205.

[5][8]王正东,赵广卫.对推进军民共建深入发展的几点思考[J].国防,2011(05):55-57.

[7]崔燕.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国防动员的问题与应对[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2):112-114.

[9][12]刘永林,李焕玲.军民共建情意浓 共育人才谱新篇[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1):162-163.

[10]余京洋.新时代高校开展军民共建应遵循的原则探究[J].智库时代,2018(24):41-42.

[11]魏江辉,陈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3(10):78-80.

[13]沈桂桥.新时期加强军校文化建设浅探[J].求实,2011(S2):150-151.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引导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以高度责任感 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