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2021-12-12帅清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明生态

帅清华

[摘           要]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创新,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原有教育方式只有不断调适,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职业院校必须遵循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寻找合适路径,以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生态素养,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关    键   词]  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230-02

融媒体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师生的生态素养,其会对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影响力、方式以及模式等产生巨大影响,既能丰富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扩大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影响,又可以推动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的转型。在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必须改革原有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创新和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以肩负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

一、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公信力

一方面融媒体中存在大量的娱乐信息,这些信息充斥在融媒体中,使其他信息被湮没,融媒体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等被削弱。另一方面融媒体对生态文明相关信息的呈现,体现出泛娱乐化的特点,这些娱乐化现象背后,反映出利用融媒体途径展开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影响受众对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认知,会削弱媒体公信力,同时也反映了融媒体内容存在的规制和导向问题。

(二)影响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当前融媒体关于生态文明的传播侧重于宣传,即为了某种利益而传播相关的生态知识,其目的多是为了宣传而非教育,因此难以达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企业对于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或者绿色产品的宣传,多是考虑到经济发展、企业盈利、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尽管其客观上丰富了受众的生态文明知识,但是并非有意识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故很少考虑提升受众的生态文明知识、意识等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效果。因此,通过融媒体途径进行的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重视宣传而轻视教育,易导致重过程轻效果,重形式轻实际。融媒体并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自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的成长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单纯的宣传并不足以影响受众的生态文明素质,而且会导致认知和行为上一定的偏差。

(三)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融媒体在客观上推动了生态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素养,且事实上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关于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与融媒体之间的理论建构仍不足。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研究普遍肯定融媒体在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中的作用,提倡使用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关注融媒体的技术层面,即传播的技术优势,而非内容。仅从技術角度看待融媒体在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角色,未关注融媒体传播内容的关键作用,不利于保障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提升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多维互融”的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传播矩阵

1.利用好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简单来说必须利用课堂传播生态文明,可以选用“单学科深入+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虽然短期内要形成独立、系统的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有一定难度,但目前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提高:(1)继续发挥单一学科传授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的优势,在环境法专业、环境技术、动植物学、化学专业等部分专业中继续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使大学生在本科学习中获得较扎实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此外,从其他学科角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文学相关专业,可以要求学生学习或者阅读《沙郡年纪》《醒来的森林》《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2)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如在讲述科学发展观时,阐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再如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际,可以利用融媒体展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两山理论”的来龙去脉、“山水林田湖草”为何是统一体等。

2.利用融媒体构建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线上平台。通过融媒体直接缩短大学生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距离,使其直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状况,提高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为此,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和完善融媒体平台,对校内媒体资源进行整合,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为一体,融合传播媒介、网络新媒体、校园广播站等,形成“教育+引领+服务”的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模式。例如,利用电子版校报、校园网络版电台等传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大事,利用慕课等课程软件线上教学,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微博等对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传统媒体补位。通过此种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延续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与其相辅相成,引导大学生在相关课程学习之际进一步认识并了解生态文明,促使其生态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3.利用融媒体构建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有效学习除了利用各种渠道接受知识之外,还包括职业院校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融媒体时代的互动交流方式繁多,效果也十分显著,通过融媒体整合各种客户端、教育学习平台,首先确保互动的多元性。其次,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制定评优评先与线上考评挂钩等措施,提升大学生参与融媒体平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范围,增强其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继而参与其中。例如,在平台上探讨“日本倾倒核废水事件”“澳大利亚山火事件”“亚马逊雨林开发事件”等热点环境问题,对此种热点问题的互动探讨,可以使其感受到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由此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深刻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现代意义。

(二)促使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供给和需求双方的“高度融合”

融媒体教育时代的信息传播量过大,使学校课堂与教师的权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为此,如何考虑从学生立场展开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寻求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態文明教育方式和内容,促其容易接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达到传播主流价值观、坚守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阵地的目的,促使教育供给和需求双方高度融合,是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要下功夫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职业院校教师在生态文明理论课教学中,要注意避免教授内容的重复供给,在备课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从各种媒介中甄选出贴近时代、适合学生探讨分析、符合大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案例,制作符合融媒体时代大学生体验习惯的“文字简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展现职业院校生态文明理论课的魅力,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职业院校生态文明理论课。

面对信息爆炸、意识多元的现实环境,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净化器”作用,过滤掉无效负面的信息,将最精华、最精彩、最有营养的教育精品传播给学生,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达到高效、迅速地实现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

(三)在生态文明实践中利用好融媒体手段

“知行合一”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即为生态文明建设输出合格人才。为此,职业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有意识地锻炼或者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直面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现状并解决相关问题,促其内心深刻转变,以进一步认同生态文明理念。具体来说,职业院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实践的课程:(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如利用融媒体等各种平台参与普及环境法律的活动,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校内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等事件并提出相关对策。(2)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布置或者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情况,了解本地环境污染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然资源及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3)利用融媒体调查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大学生可以在寒暑假之际,充分利用融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实地调研,考察家乡山、水、林、湖、田、草等的保护情况,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污染与保护现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学校或者当地政府部门,帮助政府部门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于蕾,陈卫东,李竞芊.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多向度影响路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4-268.

[2]龚志武,吴迪,陈阳键,等.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9-10.

[3]丛亮.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83-8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文明生态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