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研究

2021-12-12李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C语言语句核心

李想

[摘           要]  目前中职院校正处于新课改阶段,新课改的焦点是核心素养。长期以来,对于中职学生,学好C语言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C语言学习息息相关,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始终。最后结合C语言教学实例进行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从而为核心素养下的中职C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02-02

一、引言

2020年发布的《中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契合时代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然是新课改的焦点。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培育其核心素养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但长期以来,C语言的灵活、复杂性等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无疑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与此同时,现有的大多数职业院校C语言课程的授课方式为教师讲+学生上机操练,过于刻板,关注的点就是学生是否能编写出程序等,其学生核心素养无法切实得到培育,久而久之,更不利于C语言的学习。所以笔者力求中职学生掌握C语言课程的同时,其核心素养得到培育,从而进行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中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信息意识是指学生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等。计算思维是指学生使用计算机专业的思想来进行问题处理,从而产生的思维活动,包括抽象、分解、推理等逻辑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利用现有的辅助资源支持自己的学习,类似于脚手架,并以此为基础实践创新等。信息社会责任是指每个学生应该承担的信息社会责任[2],例如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等。

三、中职C语言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

C语言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紧密相关,C程序基础这一章注重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包括对概念的理解等以及洞察不同语句中信息的变化等;顺序、选择、循环结构三章,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等[3];数组及其应用、函数、位运算、指针、文件及其应用五章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编写的实践与创新,从而进行综合应用程序的开发。而对于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则是贯穿三个模块,在日常的学习中时刻渗透融合要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由此可见,C语言作为高级程序语言清晰地体现了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关联性。

四、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本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从而梳理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等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系,根据C语言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中职C语言这门课程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同时核心素养理念下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初衷,所以基于以上要素,将该教学模式分为教学活动、核心素養培育、反馈修正三部分。教学活动分为问题提出、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反馈五个环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这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理解学习任务体现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绘制流程图、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渗透学生要肩负起的信息化社会责任等都体现了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后要设计反馈修正的部分,其目的是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式等。

五、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本文将以循环结构流程及应用中for语句的流程及应用为案例进行教学模式应用研究。for语句在C语言中应用广泛,处于核心地位[4]。在C语言课程中难度中等,是中职学生经过努力学习之后可以掌握的。本研究以for语句一课进行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39人,处于中职学校学习的第一年,此前,已经学习了四周的C语言,已经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但并不代表这节课内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以轻松地掌握。其学习多为被动状态,整体基础较差,所以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for语句,还是切实展现对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知识目标:掌握for循环语句,能用for语句编写程序。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拓宽计算思维。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思维,提升用计算思维处理程序问题的能力、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算法的实用性。感悟与生活的相关性、渗透信息社会要担当的责任等[5]。

(三)教学活动

1.问题提出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印度国王奖励他的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放麦子的视频,提出帮助国王解决问题。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回答该问题是要求计算20+21+22+23+……264的和。教师提出在C语言上如何用程序来实现问题呢?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循环结构最后一课for语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的同时可以感悟C语言与我们生活中问题解决的关联性。同时,对视频中信息的把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问题聚焦

教师提出我们在实际中会遇到很多规律性的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求1×2×3×……10的积?而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于循环语句去处理,可见其重要性,我们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1)for语句的一般、简化格式、执行过程。(2)总结与while语句的异同点。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获取、辨别学习资源,总结for语句的格式,三个表达式的作用,不同的简化形式以及所进行的执行过程。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后,找同学汇报解答,画流程图补充讲解。问题聚焦环节,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信息获取,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了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3.问题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以下问题的流程图,然后在VisualC++编写程序:(1)用for语句编写程序计算1+2+3+……+10的和。(2)将1~59中是4的倍数的数打印出来,并且提出:两个程序需要多少次循环次数能处理这两个循环问题?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编写、调试程序。编写程序是每个中职学生经过C语言的学习都要实现的,这部分对于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巡回指导纠错,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对于没有思路的学生提示先画出流程图。绘制流程图、编写程序是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良好途径。

4.问题迁移

教师提出迁移问题,循环嵌套,编写九九乘法表并打印出来,提示学生这次要设置几个变量等,举例for语句的嵌套格式等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编写程序,完成任务。通过问题迁移让知识强化,for循环语句嵌套检验学生对for语句掌握的同时,又发展学生数字化学习创新思维[6]。

5.问题反馈

小组汇报交流本節课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教师概括总结for语句,最后升华主题,C语言可以使很多实际生活中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同时要认识到C语言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在C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学习C语言做铺垫。同时通过每位学生在小组中要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一事件,渗透学生担当信息社会的责任等。

六、总结与反思

中职C语言课堂缺乏生机,所以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紧密联系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中职C语言课程进行充满新鲜血液的教学设计,让中职C语言课堂焕发生机,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研究还存在不足,对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职C语言教学模式研究还不够全面,只进行了for语句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笔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完善教学模式的设计并进行实践研究,争取早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中职C语言课堂中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康梦园,刘万松,代政文.核心素养框架下的中职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为例[J].职业,2020(6):70-71.

[2]冯满堂,王瑞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J].现代计算机,2020(24):86-89,93.

[3]王曦鸣.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4):124-125,201.

[4]江军.C语言中循环控制的教学设计探讨[J].科技风,2020(21):77-81.

[5]曹星皓.浅析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9):102.

[6]康苇苇.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教学模式分析与案例设计[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C语言语句核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