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12王洁崔贡酉生张洪杰陆凯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工科专业课程

王洁 崔贡酉生 张洪杰 陆凯华

[摘           要]  新工科建设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校企协同育人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为例,首先结合新产业、新经济环境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分析校企协同育人中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明确了校企双方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最后立足该校实际安全学科建设体系,构建了将线上交互学习、线下高效课堂、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供可参考的教育改革途径。

[关    键   词]  新工科;校企协同育人;安全工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30-02

一、引言

“新工科”的内涵[1]提醒我们,传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满足未来产业人才需求,新工科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来更好地实现[2-3]。本文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课程教学要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阐述校企双方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并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改进三方面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二、新工科下校企协同育人对安全工程專业课程教学要求及存在问题

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科技崛起,面向多领域的安全工程专业,其课程教学要求逐渐提高。因此,以科技发展变化、国家发展要求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切入点,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复合人才为目标,优化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实现安全工程学科与新兴学科的融合升级,成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双方在人才培养中角色定位不明确。在多数高校内,理论课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实践课程仅被当作偶一为之的应付差事,并且校方缺乏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工程类型教师。而在企业实习环节中,企业方很少能够主动地提供具有教学素养、能够系统性指导学生实践的人员。二是校企双方共建的课程体系缺乏深度结合,校方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中对应的企业方实践内容较少,培养计划不完善,无法满足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要求。并且“新工科”背景之下,高校与企业教学无法及时更新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存在学生技术素养无法快速提升等难题。

三、校企双方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针对双方在人才培养中角色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以构建知识、技术共享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为基本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复合人才为目标,特别采用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方式,以高校教师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以企业导师指导科学的实践操作和创新启迪,从而使学生能够同时具备相应的知识积淀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建设打下坚实、牢固的根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企业专家常年扎根实践一线的经验性有效弥补了传统高校年轻教师因主攻学习和科研而在实践创新领域教育技能的缺失,也能够对高校老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换代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跟进,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更多管理手段和资源,这种新型师资队伍对于人才的培养及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校企协同育人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对于校企协同育人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根据自身校企文化实际情况,在校企双方深度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以此使学校能够有效把握企业需求动向,更好地培养出服务社会的高质量实践型人才。同样的企业也能掌握高校学生以及毕业生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

(一)教学内容设计

我校的安全工程具有浓厚的矿山冶金钢铁行业背景,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以工业通风除尘及职业危害控制为核心,实践实习场地大部分以武汉钢铁集团基地为依托。根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自身优势及特点,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共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安全工程专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此外,在新工科的要求面前,我校仅具有较为单一的行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已然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应该优化相应课程体系,将安全工程教育教学在保留其专业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与新兴产业相融合,以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区别突出,更加拓宽专业前景。除了冶金行业背景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内容之外,分析安全行业发展新趋势,增设其他行业安全管理及防治技术等新应用内容,以行业优秀企业兼职教师为实践学习的讲授主体,在实践学习中增加贴合实际问题且结合理论技术应用的环节。

(二)教学实施过程

线上理论课程基于“新工科”的理念,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有关安全管理与技术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并交流、讨论。线下理论课程教学为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脱节,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在理论课堂中延伸。并在教学之前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以期让学生提前了解并预习相应理论与技术知识,在实际课堂中增加互动交流[4-5]。

为了使学生对安全工程所涉及的技术有整体的认识,校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认识实习。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校方可以邀请企業专家给学生做有关安全工程管理或技术的专题报告,并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深度的认识实习来开展实践教学。在实习前根据教学要求做好前期工作,建立学习小组,进行人员任务分工,分配实践任务。根据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小组在实践过程中可团队协作,并与企业专家交流来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最后实践课程结束后提交认识实习报告,进一步加深对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理论理解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评价改进

为培养高质量工科人才,校企各方主体专家共同制定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评估指标及标准。同时,应重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将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理论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校企双方教学考核占比应同等重要。另外,学生对校企双方老师以及实习企业的评价也可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中,通过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持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能力,提高理论、实践教学质量。

五、结论

在新工科提出的背景之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面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随之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校企双方应定位好各自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完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内容互通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在此基础上,优化构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实现培养优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良性循环等目标提供了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曹秀平,张福群,刘冰心,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20,49(12):137-138.

[3]张洪杰,幸福堂,施耀斌,等.“新工科”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20(1):55-58.

[4]丁慧哲,李国栋,郭鑫禾.“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4):120-124.

[5]晋梅,安良,吴宇琼,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49(18):172-17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工科专业课程
探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