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12-11杨许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设施蔬菜产业现状池州市

杨许琴

摘 要:该文介绍了池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池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菜农知识技能水平、完善行业组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

关键词:池州市;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2-0066-03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由于较好的生态环境和政策引导,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已成为池州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 池州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池州市自2004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安排“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在政策引领下,到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设施蔬菜基地约1847hm2,其中大中棚680hm2、小拱棚1167hm2、连栋温室大棚34.7hm2。建成年育苗300万株以上的育苗基地4个,可年育苗1200万株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充分发挥了“春提前、夏错茬、秋延晚、冬生产”的作用,实现了全年连续供给。

1.2 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设施蔬菜的产量、效益逐年增长,2020年池州市设施蔬菜总产量12.72万t、产值2.9亿元。设施蔬菜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对池州市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3 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池州市蔬菜产业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切实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市场供应水平和产业效益水平,池州市于2010—2018年成功创建了7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通过蔬菜标准园的创建与示范带动,全市标准园的蔬菜产量增加8%以上,辐射带动种植面积达280hm2以上,辐射面积平均增产4%以上;标准园内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20%左右,主要蔬菜病虫害减产率控制在15%以下。在市、县(区)、乡镇的质量检测中,标准园产品达到100%合格率。

2 效益分析

2.1 大户带小户,共奔富裕路 受池州市“菜篮子”工程政策扶植力度的吸引,早期在外打工的农户以及部分外地农户纷纷投入池州市大棚蔬菜建设。经历几年的发展,勤劳种植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渐渐成为种植主力军。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进来,形成“大户带小户,共奔富裕路”的格局。

2.2 为农户创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参与钢架大棚建设的农户较露天种植,在经济效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种植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户,常年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打理大棚田地,带动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

2.3 稳定菜价,丰富市民的餐桌,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池州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池州市的蔬菜供给。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更多的“平价菜”进入了市民的“菜篮子”。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市民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不再受時间、空间的局限。蔬菜属于生活必需品、是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蔬菜价格稳定以及品种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池州市居民的幸福感。

3 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盲目性大 要丰富市民的“菜篮子”,需要先丰富农户的“菜园子”。据调查,由于大部分菜农知识水平低,掌握信息不足,盲目跟从,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对市场各种信息作出有效的分析判断,因此,他们会受价格导向而种植蔬菜,如果上一年度或上一茬某类蔬菜畅销,今年就会大范围的安排此类蔬菜的种植,最终导致本年度此类蔬菜供大于求,出现滞销。而滞销之后必然会降低菜农种植积极性,影响其收入的稳定增长。比如,因2015年度莴笋市场行情好,2016年农户普遍种植莴笋,而受省外调入的莴笋影响,本地市场莴笋已供大于求,种植莴笋的农户在批发市场的议价能力明显处于劣势,导致批发价格大幅度下降,最低时市场批发价仅0.7元/kg,造成农户采摘成本大于销售收益,很多农户宁愿让其烂在地里。

3.2 成本不断攀升 近年来,随着地租、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且地力也正逐年衰退,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农户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调查中发现,很多生锈的大棚薄膜毁损较严重,薄膜正常使用年限为2年,但由于钢管生锈,薄膜在铁锈上摩擦,容易破损,导致1年要换2次薄膜,增加了成本。

3.3 批发市场较少 目前,池州主城区只有一个杏花村批发市场,几乎所有进入主城区的蔬菜都需要在这个市场进行交易,批发市场为菜农及菜贩提供交易平台并收取摊位费和进门费。但毕竟摊位有限,很多散户晚上7时左右就去批发市场,零星售卖,但菜贩购买欲望并不强烈,而且摊位主到了之后还需让位;一般晚上11时开始才是批发市场交易高峰期,很多菜农要到凌晨1时甚至更晚才能将菜卖完,严重影响菜农精力,影响第2天的工作效率。

3.4 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对财产的损害较大,农户惧怕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破坏可能是致命性的。比如,2016年和2020年夏季的洪水使很多农户损失惨重。虽然种植农户可以购买保险,但目前我国针对自然灾害开发的保险产品品种有限,既有的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标准又显得过于严苛。对于受损种植大户,虽然他们都已购买保险,但是赔付力度不够,相对于损失,比例很小。也有部分种植户存在侥幸心理,未购买保险。

3.5 不同规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3.5.1 蔬菜种植大户 (1)生产链条不健全:蔬菜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大,如果生产安排不恰当,则缺乏消化滞销的能力。(2)种植技术有待提高:蔬菜种植大户在集中化生产上具有优势,但因种植技术、新品种引进及市场开发跟不上生产规模,优势就会转化成劣势。据调查,蔬菜种植大户钢架大棚内种植的蔬菜品种与散户大致相同。(3)简易大棚需改良:蔬菜种植大户是供应主城区市民蔬菜的主要力量,为了确保主城区蔬菜的供应,种植大户应提高种植效率,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就目前而言,连栋恒温大棚较简易大棚在土地使用效率、生产产量、季节供应上都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受访大户表示,连栋大棚效益是简易大棚的3倍左右,能够降本增效。

3.5.2 蔬菜种植散户 种植散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与销的不协调。他们种植的蔬菜产量较少,无法满足大型商场集中采购的需求。因规模有限,许多农户采取街边散卖的销售方式,一方面菜价较低,另一方面又受菜市场及商超的冲击。以石台县西坑组农户为例,他们每天很早就去县城菜市场外面摆地摊零售蔬菜,的确很辛苦,同时又抱怨超市、菜市场不收购他们的蔬菜,而是从外地调拨;但菜贩则表示,农户太零散,每家就几十斤,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挨家挨户收购。

3.6 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3.6.1 贵池区及周边的乡镇 池州市“菜篮子”工程的主体在贵池区及周边乡镇,问题主要集中在种植安排的盲目性及随之产生的滞销问题。

3.6.2 石台县 石台县七井村位于海拔900m的高山上,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主要种植高山蔬菜,集中在6—10月份上市,其生产的高山辣椒品质高,走精品路线,比较受市场欢迎,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已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外销芜湖、宣城、安庆等地精品超市。但高山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灌溉水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针对式补贴 在编制建设计划时,应考虑当地实际条件,对地势、水源等都应有充分调研、论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搭建大棚之后因地势低洼而拆除的现象,提高“菜篮子”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不应盲目地为了享受补贴而建设。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农户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政府项目资金应当更具针对性,帮助解决农户最迫切的困难。目前种植大户简易大棚已经饱和,项目资金应引导大户更新简易大棚,提高种植效率及土地使用效率,走可持续种植道路。针对散户每家每户产量较少而批发菜价又偏低的情况,项目资金应发挥引导作用,减少菜农与市民之间的中间环节,以节约不必要的成本,缓解菜农的压力。石台县七井村高山辣椒销量较好,供不应求,种植效益良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而受种植面积及水源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种植效益不能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应帮助解决农户这2个方面的问题。石台县西坑组农户各自为政,生产和销售环节较分散,可引导该组村民成立自己的行业组织,实现蔬菜的统一收购和销售,创新销售模式,增加议价能力。

4.2 提高菜农知识技能水平,合理种植 农户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严重影响着他们在农业活动中的有效性及收益高低。以提高农户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基础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技能水平来提高农民准确分析市场现象,发现潜在市场风险,做出准确合理的种植决策的能力,避免由于自身信息掌握不够,盲目跟从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政府可以在引导帮助在县级建立一些农民再教育知识技能提高的免费培训组织,并派遣一些农业专家经常下乡对菜农农业活动进行专业指导。

4.3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科技兴菜,促进技术交流 当前,蔬菜种植大部分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户不了解蔬菜行业生产与销售的滞后性,容易造成盲目跟风,目前种植户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入在生产经营上,绝大部分农户对农产品信息反应迟缓,市政府可引导建立一个连接供需双方对接的平台,引导协调农户的种植方向。而在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应加强种植的科技投入,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的引进。池州市农业农村局以及相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农户之间推广。对自主进行科技育菜并形成一定成果的农户给予资金支持。

4.4 延长种植产业鏈,加大对农产品仓储和深加工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 据调查,因为仓储和深加工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收储、加工消化能力不强,一些滞销的蔬菜农户采取粗放式倾倒的处理方式。农户在农产品丰产后的自我仓储消化能力较弱,销售环节被动。各大产销地批发市场在冷库等仓储设施投入上严重不足,直接后果是缩短了丰产农产品的存储寿命,对生产经营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也是无法缓解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之一。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加大对农产品仓储和深加工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确保相关农产品丰产滞销后,政府有调控能力,可以调动仓储和深加工设施缓解农产品滞销的困境,为农户寻找新的生鲜农产品市场,提供时间差和其他途径。

4.5 完善行业组织,增加菜农话语权 政府可引导蔬菜种植农户完善自己的行业组织,利用通畅的信息协调机制控制盲目生产的风险,农户之间亦可交流生产经验,也易于政府的集中宣传。避免“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转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加菜农的话语权,保护农民自己的权益。

4.6 实行销售补贴,建立强有效的价格保护机制 给予菜农种植前期的成本一定比例的补贴,以缓解菜农因种植成本受物价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品种的蔬菜制定相对应的补偿机制,引导农户种植品种多样化,避免造成某一单一品种蔬菜种植数量超标,菜价下跌,而其他品种蔬菜种植数量较少,菜价偏高,不利于菜价稳定。当某种菜价出现有下降的迹象时,政府可根据市场此种蔬菜的平均成本给那些因菜价下降而受到亏损的菜农相对应的补偿。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设施蔬菜产业现状池州市
不要坐享其成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加快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吕梁市设施蔬菜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设施蔬菜栽培管理要点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