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多途径阅读教学方式初探

2021-12-10慈树梅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连续性群文文本

慈树梅

依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新要求,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多途径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博览群书”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文学性连续文本,还有实用性连续文本、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整本书阅读……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当前以单篇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多途径阅读教学方式。

一、教学资源拓展研究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拓展研究。(1)从现有教材中发现并挖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内容,读目录,读课文的链接、资料袋等。(2)说明书、会标、微信对话、场馆分布图、出行方式选择、地铁示意图等生活中的资源是训练的好材料。课例《我该怎么办》《学会看病》,就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2.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拓展研究。(1)使用好教材,选择好议题进行教学。如,将精读课文《白鹅》《猫》和略读课文《白公鹅》《母鸡》进行单元整组阅读,感受动物的可爱,不同的作家写相同的动物,由于角度不同,表达方式各有千秋。(2)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带出课外阅读的篇目,即“1+X”阅读教学方式。如,读了《狐狸和乌鸦》,增加《酸的和甜的》《妈妈的葡萄》;读了《乡下人家》,增加《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小的山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增加《小兵张嘎》《张飞大闹长板桥》。(3)选择多篇课外阅读篇目,通过对一个议题的研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读了《忆江南》《繁星》《春天的黄昏》《白桦》等名篇,引导学生体会古今诗风不同、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领略诗歌魅力。

3.整本书阅读教学资源拓展研究。(1)依据“课标”学段要求,挑选字符数量适宜的阅读素材。(2)依据《天津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确定阅读内容。(3)依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搜集的书目,以及受学生欢迎的书目选择阅读素材。

二、教学模式、课型的研究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具体到一节课,核心素养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可以简要提炼成如下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文本→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捕捉信息→比较筛选,图文对照,提取信息→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总结方法→任务驱动,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不同的环节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都有不同的提升作用。

2.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1)以单元为整组教学内容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统编教材很多单元的课文都是同一主题,通过比较发现异同,提取信息,获得阅读体验,加强单元整合。(2)“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课内单篇阅读,从中提取学习要点,整理学习方法,在阅读课外文章时,运用方法自学,从中加深理解,进行迁移运用,最终达到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1+X”群文阅读课可以归纳为以下教学环节:主题引入→单篇引路→民主引读→提炼引悟→由读引写。(3)多篇课外阅读篇目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一个议题的研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归纳出以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角色朗读→总结方法,指导运用→梯度拓展,师生合作→体验情感,推荐好书。

3.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研究。(1)导读课。导读,即引导阅读。导读课上,教师以“预测阅读”作为教学策略,落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目标。可以大致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读书名,猜主要内容→看插图,猜故事情节→赏片断,猜故事发展→了解相关信息。(2)共读课。共读,即师生共同阅读。共读课留给教师的舞台非常广阔:从教学内容上看,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指向文学的、指向策略的、指向语言习得的等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上,共读课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多课时进行,落实不同教学目标。(3)交流课。交流,即互动汇报。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课上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或看着插图讲故事,或抓住关键词讲故事,或按照表格讲故事,教师选取某一个或几个交流的“点”,围绕这些“点”,学生充分活动,互相评价和补充。(4)延伸课。延伸,即拓展延长。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进行拓展,可从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在延伸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原来阅读的题材的作品,或阅读原来的作家撰写的作品。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1)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序观察,提取信息。在《神秘的南极》一课中,尝试出示《南极洲月平均记录表》,教给学生读图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横向内容、纵向内容进行比较,细加探讨得出结论。对于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策略形成的路径为:有序观察(标题、内容)→比较分析→整合提取。(2)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结合,捕捉信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与学生一起提炼出阅读方法:图文对照阅读,形成信息互补。大致流程为:观察认读→图文对照→分析理解。

2.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1)任务阅读中群文阅读的安静课堂。每一次在选择群文阅读篇目时都有一个“议题”作为核心,教师根据这个“议题”,提出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学习。阅读任务的提出是达到群文阅读效率的关键,阅读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长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思考,课堂会出现安静阅读的时间,实现课堂中的“真阅读”。(2)快速阅读中群文阅读的思辨课堂。生活中的阅读,常用的不是有感情朗读,而是快速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恰好需要通过快速阅读的不同方法,实现读得快一些、多一些。在阅读中运用提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整本書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1)初步认识。认识书籍各部分名称。(2)整体感知。阅读书籍前教师制作《共读手册》,引领学生按图索骥。阅读时根据对书籍内容的了解,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3)图像化阅读。引导学生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便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4)移情阅读。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某个人物。(5)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语句、语段的写法,体会语言表达特点。阅读不同译者翻译的同一外国文学作品,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阅读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6)读后拓展。阅读后学生联系生活撰写阅读感受,加深理解主旨与人文内涵。也可为书籍撰写续篇,提升学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核心素养下多途径阅读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研究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语文教育与生活接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鉴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得以提高。

2.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练习快速默读、浏览、“连滚带爬”地无声朗读,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深度,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经历了较短时间的高效率阅读体验,对信息快速检索,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阅读体验过程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发展了思维。

3.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感染,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开阔视野,获得精神愉悦,使学生提升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研究,关注多途径阅读课堂教学,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的能力大幅提升,专业水平在提高;改变课堂教学现状,课上悟法,课下增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阅读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今后,将进一步用发展性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系统研究学生终身发展问题,寻求教育教学中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以期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猜你喜欢

连续性群文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