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的拳头产品

2021-12-10金鉴

北京纪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潭柘寺曲水流觞歙砚

金鉴

骊珠砚

俗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此话说明潭柘寺的历史悠久。潭柘紫石形成于两亿年前二叠纪,藏于红庙岭组地层中,产于潭柘寺马鞍山。明正统年间,宫廷设专人开采,立石碑派官吏看守。用于紫禁城太和殿御座之根基,其寓意紫气东来。清代能工巧匠雕琢成砚台,专为宫廷御用之品,故宫现有珍藏。潭柘紫石,晶莹温润,细腻如玉,精雕细琢,可与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媲美。

我对潭柘紫石砚感兴趣,曾与门头沟紫石砚公司艺术总监尚征武先生交流并合影。说起潭柘紫石砚,我与朋友成华与之还有一段渊源:20世纪90年代,熟知故宫藏有潭柘紫石砚,成华开车,我们带着榔头、錾子,到了潭柘寺打听潭柘紫石砚愣是没人知道,您说怪不怪?我想起好友包世轩,20世纪80年代他曾出任过门头沟区文管所所长,给他打手机,老包告诉我在潭柘寺大牌楼附近有个赵家台村制作过潭柘紫石砚。我们立刻前往,还真找到了,最终我购买了一方潭柘寺猗玕亭的曲水流觞图案的砚台。潭柘紫石砚公司重新将这北京的拳头产品细致规划,如今已是硕果累累,誉满京城。

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清潭柘紫石砚37方,据《西清砚谱》记载,“清廷藏砚计陶砚五十五种,石属一百四十余种,这其中以潭柘紫石砚制成的御砚——宫廷砚独占鳌头”。潭柘紫石形成于2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经科学鉴定,属红柱石铁质泥质板岩,岩性同端、歙砚同属一大类,因红柱石硬度大,颗粒均匀以及显微结构等性能,制砚工艺性能优于端、歙砚。据了解,紫禁城太和殿宝座下一块巨石就是选用的上等紫石,取“紫气东来”(取老子出关典故)之意。由于潭柘紫砚深藏宫中,无缘与百姓见面,潭柘紫石砚从此沉睡了几百年。京城平安大道改造时,曾出土过多方潭柘紫石砚,说明它是北京的特产、当家石种。

砚式来自《西清砚谱》卷三,抄手式,长方形。砚高八寸四分,宽五寸五分,厚一寸。周刻沟塍,面为井字,中平如畦。池间刻卧牛二,神志宛然。上方侧镌“宋研”二字,右侧镌“方井”二字,并隶书。砚背镌乾隆皇帝御题铭一首,行书。钤篆书印文二,圆曰乾,方曰隆。原砚宋代,陶质藏故宫乾清宫内,乾隆皇帝极为珍赏。今为潭柘紫石质地,梁海英大师精心仿刻,再現了古砚风采。

受墨处居右下方,刻海涛环之。上方及左刻二龙,腾波上下。原砚左上方有一活眼,借作骊龙之珠。右方刻鲸鱼激水,覆手深寸许,原砚清乾隆品鉴,并御题七言长诗一首。

见《西清砚谱》卷十五。砚高八寸六分,宽五寸三分,厚一寸一分,长方式。面上方刻阳文竹一丛,下为坡陀;中涵一潭为墨池,右旁刻作岩石上踞一鹿,作就池饮水状,砚背正平。原砚曾经清乾隆皇帝品鉴,并御题五言律诗一首。

砚谱载“鹅砚”,砚高七寸,宽三寸六分,厚四分。砚体琢为鹅形。鹅背平处受墨,上方及右洼下为砚池,鹅颈左顾,宛如梳羽状,尾上翘。左右翼抱砚边,砚背作双掌划波。此砚式出自《西清砚谱》。原砚清乾隆皇帝曾鉴赏并题诗。乾隆称其“文房之逸品也”,诗赞:“老坑仔石谁磨砻,不辨制自南北宋。或是右军抚玩罢,化作鶂鶂傲池凤。”

是砚质地细润,两面刻作瓜叶藤蔓萦绕,叶间平坦为受墨处,中有火捺,隐如叶缕,上方活眼二,叶下隐螽斯一,活灵活现。左上方叶间稍平处镌刻御题诗一首,隶书。砚背缀瓜大小凡三,瓜及旁大小眼凡四。是砚制作精巧,曾经宋贤集翰,弥足珍贵。

砚高五寸七分,宽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式椭圆,墨池刻作海水腾跃,日轮涌起,故名。原砚曾经乾隆皇帝鉴赏并题写长达56字砚铭。

通体镌刻蟠龙,受墨处正圆,若龙抱珠,墨池正当龙口,左侧刻乾隆帝御题铭一首,楷书。此砚气韵生动,灵光剔透,秀气可爱。

这方潭柘寺猗玕亭曲水流觞砚,得自于20世纪90年代,在众多砚材之中我选了它,是我对潭柘寺曲水流觞的敬意。潭柘寺猗玕亭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乾隆皇帝特意为潭柘寺流杯亭题诗一首,名为《猗玕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曲水流觞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西周初年,周公建洛邑,建成之后,在洛水泛起带羽翼不下沉的酒杯,以示庆祝,这就是流杯亭的起源。

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国砚艺术馆坐落在门头沟,继承了明清宫廷砚之精髓,得到国家领导人及著名书画艺术家赵朴初、启功先生及故宫博物院的鉴评,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之为北京拳头产品当之无愧。其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有声,其色紫韵华贵,其质柔韧,其纹婉丽风漪,叩之似山谷回声,抚之如幼儿肌肤。叩之铮铮似金声,抚之如婴儿肌肤,易于发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堪与端、歙砚媲美。

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该诗虽然说的端砚,但端砚与潭柘紫砚石质同类,把采砚石材看成是“割紫云”,用神奇的彩笔描绘采石工的劳动,是妙笔生花。

笔者30年前在赵家台村购买的潭柘寺曲水流觞砚

猜你喜欢

潭柘寺曲水流觞歙砚
杨晓霖《佛香凝翠万寿山》《潭柘寺》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鸟鸣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以砚为生 与砚相伴—六砚斋主人凌红军自述
试论景观艺术的研究与探索
歙砚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