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究

2021-12-09王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全媒体时代

摘要: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突发性、多元化、全员化、复杂化的新特征,根据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新要求,从管控保障、媒介融合、内容优化、价值导向四个角度制定新的引导策略,从而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掌握大学生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Y5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全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借助网络媒体肆意传播甚至形成网络舆情。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高校的积极引导不仅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也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新要求

舆情即舆论情况,是由单一个体关于某社会事件和现象的想法汇聚成群体意见、看法、情绪的集合。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有所不同,网络舆情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形成与现实不同的舆论场,且传播速度较快,影响力较大。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表达的想法、意见、情绪往往最直接快速地反映民众的需求,针对某些存在巨大争议的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会促使事件得到更快解决。但与此同时,网络舆情的主观非理性特点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大学生這一特殊群体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发表对社会事务、热点问题看法、观点、情感的总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3]。超过10亿的网民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社会,而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自1999年起持续排名第一。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在学生群体中,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19.8%。很明显,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大学生网民的比例已经并且会持续升高。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变成了网络,传播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网络交流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观点的平台。

高校网络舆情与其他一般的网络舆情存在共性,但又有所不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殊之处在于环境与主体,大学生处在一个相对闭塞又自由的特殊环境中,他们每天待在校园里,与外界实质接触较少。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个观点通过网络发酵,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在校园里引起轩然大波,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全形成的特殊时期,思维活跃,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但在未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之时,青年大学生难以正确分辨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民族与外来的思潮,从而易被西方敌对势力钻空子。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沟通、学术交流等越来越隐蔽的方式蓄意向高校渗透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也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之举。

做好高校舆情引导工作不仅是全媒体时代给高校带来的挑战,也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4]只有把牢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高校的学生工作顺利开展,才不至于出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上混乱的现象。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

所以高校需要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其放大社会舆论时加以利用,发挥其正向引导功能,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为高校创造健康清朗的舆论环境。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问题

全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引导工作复杂有难度,既要迎合全媒体的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到高校环境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不同于一般网络舆情的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全程传播——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互动性

全媒体时代,全程媒体的特点使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实时、广域的传播。这样一来,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途径了解每一个社会事件的全过程。在这个实时传播链条中,大学生们会产生对该社会事件的看法,并通过线上转发、评论、点赞等一系列行为传达集自己认知、态度、情感于一体的观点,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带有情绪化的观点输出,自我意见汇集成群体意见就容易形成浩大的舆论声势,从而引发高校舆情。这种舆情的爆发不可预见,信息的筛选和传递也难以受人为控制,大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事件,便会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在自己的网络圈层迅速扩散,产生蝴蝶效应,因此闲暇时间相对较多的大学生就很容易成为突发性的高校网络舆情的推手。

(二)全息传播——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化

全媒体时代,全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播途径与形式发生了变化,传播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社会事件、娱乐新闻、校园生活等话题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也逐渐多元化。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网民言论的隐匿性使网络舆情的焦点多种多样,大学生们关注的话题既有包括明星、游戏、影视剧等娱乐话题,也有典型案件、食品安全、贪污腐败、学术造假等社会热点事件,还有事关自身利益的就业创业、师德师风等校园话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善于表达观点的大学生们会运用多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

(三)全员传播——高校网络舆情逐渐全员化

全员媒体使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难以界定,每一个信息接收者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信息传播者[5]。随着网民群体的逐渐壮大,互联网这个信息集散地出现了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种声音,大学生群体通过新兴媒体平台进入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却难以准确分辨虚假信息,出于从众心理人云亦云,这就使得大学生群体容易被利用。此外,在接收到外界信息后,大学生会根据自我认识,有选择地对自己认同的信息、观点加以整理分析,输出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评价。这种非理性的声音经网络滚雪球式的发酵,难免会给高校网络舆情的爆发埋下隐患。

(四)全效传播——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化

全效媒体更加注重传播效果,要求精准传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引领力。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平台已经可以集信息传播功能、社交功能、服务功能等于一身,还可以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这样全面精准的推送虽然效果更好,但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来讲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源源不断地接收同质化信息使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逐渐减弱。在这种环境中,飞速传播的信息相对隐蔽以及较强的情绪煽动性会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不可控因素。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而然承担着舆情引导的主要任务。高校舆情的引导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从高校层面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可行性措施积极引导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

(一)制定舆情引导方案,加强舆情跟踪研判

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科学认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既要把握住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又要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用网治网水平。在舆情发生前,对舆论进行常规监测,培养舆情的敏锐嗅觉,做好充分的准备,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突发性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方案;在舆情发生时,实时关注舆情走向,及时干预,紧密跟踪其发展变化,按照学校、学院、班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高校舆情传播规律准确快速地预判舆情的走向趋势,引导舆情向积极正面的态势发展;在舆情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开展舆情分析,积极总结经验,从而构建舆情监督机制,借助舆情监督过程中显现的问题督促工作的改进,使学生对学校工作达成统一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适应媒体融合趋势,实现校生双向互动

全息媒体的逐漸发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丰富了他们日常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这就要求舆情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网络的“掌门人”,紧跟时事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话题,特别要注意在发生相关事件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话语导向,大量收集相关平台的信息,掌握舆论风向,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打造各平台校园官方账号及公众号、及时更新宣传栏展板,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从而实现宣传工作的全覆盖。这就要求高校运用全息技术使信息传播变得立体化、多样化,以此实现与大学生的双向互动,通过新媒体平台潜移默化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三)优化信息供需内容,促进引导与自治并行

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发生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且有针对性地依托学校官方媒体账号发布关键信息,及时澄清事实,避免不实言论误导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主动权,并引导学生合理合法地参与网络信息讨论与传播。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时,高校大学生由于封锁学校的措施产生不满情绪,“沉默的理论”逐步发展为片面的群体声音,经由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传播发酵极易形成网络舆情,这就需要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其他教师及时发现不和谐不客观的声音,并公开关键、准确、有效的信息,解答学生的疑问,以控制舆情。

此外,全员媒体这一特征的凸显使青年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发酵者以及生产者,他们会通过各种媒介形成自己的信息圈层,这会导致舆情引导工作更难开展,所以需要学校转变舆情引导方式。全媒体时代,完全阻断不当言论的出现显然不可行,甚至反而会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校应转变舆情引导方式,加强引导治理。

(四)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思政课堂质量

全效媒体基于技术的丰富应用可实现其政治效能,放置于高校环境中,要想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就要搭建自己的主流媒体平台,主动担负起引导主流舆论的重要责任。充分利用高校的官媒以及公众号、微博、抖音账号这些治理学校的重要工具,在提供权威信息之余引导学生接触不同信息开阔眼界,倾听不同声音明辨是非,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服务同学满足需求。同时,积极发挥“意见领袖”的正向引领作用,主动培养合适的、有利于校园和谐的“舆情引导员”,在适当时候发表正确的言论对周围同学产生正面影响,对高校网络舆情正向引导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还要借助高校思政课堂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6]。比如有些学生会比较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在看到这些社会矛盾甚至冲突时,受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会以偏概全,片面地认为是社会治理出了问题[7]。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将这些生动的例子融入思政课堂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遇到舆情时可以分辨是非,理性对待不同的声音。除了思政课堂有侧重地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思考中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守正创新,不再一味采取“灌输”模式,而是尊重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复杂的高校网络舆情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只有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时代特征,才能真正找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可行性策略,真正抓住全媒体发展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机遇,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001).

[2]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8.

[3]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8-27.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 htm,2015-01-19.

[5]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 刘刚,齐攻阵.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78-80,83.

[7] 杨万贺,任新玉.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11-13.

作者简介 王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主流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全媒体时代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