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在农田景观中的运用
——以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为例

2021-12-09韩庆斌刘晓荣王代容

园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田乡土景观

韩庆斌 吴 志 徐 扬 刘晓荣 王代容*

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从农田景观着手,探讨乡土文化在打造农田景观过程中的运用方法。分析乡土文化元素的主要类型,从乡土空间、乡土材料、乡土建造和乡土事件4个方面展开,并结合实践案例探索农田景观中乡土文化元素的体现,强调运用乡土文化的强化和输出形成文化重塑,期望通过打造特色农田景观来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土文化;乡土景观;农田景观;文化重塑

目前,中国农田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主要面临项目建设资金不充裕、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专业施工人才匮乏、乡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对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能够突显中国特色乡土文化的农田景观仍不多,其中具有示范作用的主要有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广东徐闻菠萝的海、台湾台东伯朗大道等。国外相对成熟的农田景观主要有荷兰郁金香花田、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英国麦田怪圈、日本艺术稻田画和美国玉米迷宫等[1](表1)。由特色化农田景观衍生发展出的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节庆活动等不仅是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形式[2],也是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表1 国外代表性农田景观发展特点

1 相关概念阐述

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凝缩为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是静止的,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动态发展。文化景观是文化以景观形式的再现,是人类可见的历史,记录文化的动态发展历程,同时可以引导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乡土文化是指以“家乡、故土”为背景而发展形成的“自下而上”的文化意识形态,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能反映在一定范围内特定环境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生存哲学[4]。能够表现乡土文化的景观形式称为乡土景观,1984年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在《发现乡土景观》(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中指出,乡土景观能“不断地适应新奇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并协调对环境适应模式持迥异观点的人群”,是人类“朴素的生态经验和精神寄托”,强调了乡土景观的适应性和文化性[5],乡土景观内涵可以扩大为自然风光、乡村田野、民俗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

农田景观作为乡土景观的一种重要形式,狭义上来说,就是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搭配种植传统粮食作物、蔬菜、中草药等,通过种植形式和植物色彩的变化,形成优美的、给人以独特感知体验的一片地景[6-7]。广义上来说,农田景观涵盖了一定区域内的地域特色、文化习俗和生活风气,结合桥梁、道路、景观小品等人工元素所构成的复杂的空间类型[8],农田斑块的大小形状、廊道的形式构成等都制约并影响着各种生态过程的发生[9-10],其作为千百年来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社会符号和物质载体,兼具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2 乡土文化在农田景观中的运用

2.1 乡土文化元素类型

乡土文化经过历史漫长演化而逐步形成,早已渗透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文化元素涉及范围广泛,种类复杂多样[11]。按照乡土文化元素的不同属性,将其划分为自然乡土文化元素、人工乡土文化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文化元素(表2)。

表2 乡土文化元素的类型

(1)自然乡土文化元素,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经过长时间进化而适应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景观元素。其作为农田景观构建的基本元素,具有很强生命力和稳定性,例如动植物群落、石头、土壤、水体和环境色彩等。

(2)人工乡土文化元素,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能够适应发展需要并具有审美特点的景观元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关系,也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例如地方建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作物和村落肌理等。

(3)非物质形态乡土文化元素,是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地方风俗、民间典故、传统技艺等非物质形态景观元素。这类景观元素具有特异性,能够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精神内核,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跨度钢结构网架顶棚施工作为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施工形式,在其施工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施工技术应用分析,这样才能在施工技术应用分析下,全面提升大跨度钢结构网架顶棚高空散装施工质量。本文针对大跨度钢结构网架顶棚高空散装施工研究,能够在研究过程中,按照施工技术应用需求,将对应的技术应用难点及技术实施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控制好,对于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和钢结构网架顶棚散装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性研究意义。

2.2 乡土文化元素的运用

区别于城市化景观,在打造农田景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村资金不充足、技术不完备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坚持“低技”营造原则[12],在充分调查研究前提下,按照自然乡土文化元素、人工乡土文化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文化元素分类别提取关键设计元素,根据构建农田景观的逻辑顺序,从乡土空间、乡土材料、乡土建造和乡土事件4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乡土文化元素,突出表现农田景观的特色性和文化性。

2.2.1 重现典型乡土空间

与熟知的食物、气味等因素一样,空间往往也是人们记忆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相同或相似的空间结构能够与记忆产生连接,从而增强人们的情感认同,唤起人们对乡土文化的确认。通过调查自然乡土文化元素和人工乡土文化元素,提炼典型的乡土空间结构,常见的乡土空间有:围合的山丘、连片的稻田、交错的河涌、规整的鱼塘等,合理利用或人工重现这些典型乡土空间结构,能够增强农田景观的乡土文化性。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土空间有云南哈尼族的梯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水网稻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等。

2.2.2 充分利用乡土材料

乡土材料主要提炼于自然乡土文化元素,包括植物材料和建筑材料。在打造特色农田景观时,优先采用乡土植物品种,乡土植物经过了长期物种选择和演替后,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和优势性,能够体现地方特色,例如洛阳的牡丹,海南的棕榈科植物,岭南地区的荔枝、龙眼等;在建造基础服务设施时,优先就地取材,采用地方特色建筑材料,例如海南的火山岩石材、岭南的水磨青砖、云南傣族的竹楼等。这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重新演绎,同时也体现了高度的生态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2.2.3 回归特色乡土建造

在农田景观建造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人工乡土文化元素的挖掘,运用地方经典工艺和经典样式,最大程度还原地方的乡土特色,常见的做法是从地方特色建筑、特色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中提取景观设计元素。例如,荷兰郁金香花田中的荷兰风车就是典型的乡土性景观符号,充分表现了独特的地方特性。同时,要让更多的当地农民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感,唤醒人们心中的情感认同,从而强化其对于家乡和家园的归属感。

2.2.4 构建丰富乡土事件

乡土事件主要是指地方习俗、民俗活动和具有历史纪念性的人物、事件等[13],这些非物质形态乡土文化元素在历史洗礼中最终沉淀下来,体现强烈的地方特色性。乡土事件涵盖了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打造农田景观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乡土事件的保护利用,还要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创新,逐步构建符合时代背景的乡土新事件,实现中国乡土文化的源远流长。

3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的农田景观营造

3.1 项目概况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项目位于广东省乐昌市长来镇和村,项目建造时间为2018年7 — 12月,规划建设面积约12.3 hm2,其中农田景观创意主展区规划面积11.3 hm2,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区1 hm2。设计以乡土文化为灵感源泉,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农田景观的创新性设计,展示乡土文化魅力,明确园区农业科普、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农田景观创意主展区的景观结构规划为“三大片区多小区”(图1)。

1. 农田景观创意主展区规划分区图

3.2 乡土文化在农田景观实践中的应用

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充分考虑乡土空间的典型性。长来镇和村紧邻武江河支流廊田河,水源充足,周边有低山、丘陵围绕,生态环境良好,整体形成围合之势,园区内为典型盆地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视线开阔,大部分土地为普通田地,其空间典型性是打造具有乡土特色农田景观的基础(图2)。

2.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实景航拍图

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场地原生农作物主要有香芋、马蹄、水稻、蔬菜和玉米等。根据《乐昌县志》记载,早在清朝,此地就以生产香芋和马蹄而闻名,种植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了香芋、马蹄元素,将其融入到大地景观图案设计中,并设计了玉米迷宫等特色体验区,期望通过对乡土植物材料的挖掘和运用,加强乡土文化表现力。

观景塔建造过程中,建造样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和乡村环境相互融合(图3)。当地村民和地方领导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共同见证了项目从无到有的完美蜕变,通过加强建设项目与个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的家乡自豪感是对乡土文化的另一种强化表现。

3.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观景塔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以2018年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作为建设契机,在传统节气“秋分”当天举行开园典礼,设计中加入了“稻—鱼共生”“稻—鸭共生”体验区(图4)。博览园通过组织游览体验和民俗表演等形式烘托出农民丰收的喜悦气氛,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4. “稻—鱼共生”活动体验区

4 乡土文化在农田景观的发展

乡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更新,发展是乡土文化的基因和动力,构建以乡土文化为背景的农田景观不仅要实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要在时代发展中汲取力量,实现文化的自我创造和发展[14]。基于乡土文化的农田景观要遵循文化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融合和创新,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形成乡土文化的强化和输出。

4.1 乡土文化的强化

深度融合现代化景观元素,可以丰富并强化乡土文化的表达[15],例如与现代化科技“声、光、电”等元素的结合,广东湛江“菠萝的海”融合现代化发电风车,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意向,实现了农田景观的生态化、经济化和景观化,高效完成了乡土文化的强化表达(图5)。在景观建造实施过程中,通过结合现代艺术或时事热点也可以强化乡土文化的表达,例如近几年兴起的稻田画、稻草文化节等,越来越多的主办方选择与艺术家进行合作,全面提升农田景观的现代审美特色。另一方面,结合科学研发最新成果,积极运用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不仅能实现科研到市场的落地,同时也可以强化乡土文化元素的表达,例如彩色水稻、彩叶番薯和新型花卉品种的研发,以及在种养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都可以为农田景观乡土文化上的表达增添活力。

5. 广东徐闻菠萝的海农田景观

4.2 乡土文化的输出

乡土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完成乡土文化的全面输出,是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农田景观的文化输出首先要以第一产业的输出为基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基础雄厚的第一产业能为当地农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农田景观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逐步发展乡土文化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能大大增加乡土文化的输出效果。近些年,高度城市化发展让人们重新向往田园风光,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到乡村旅游度假。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引,一大批特色小镇、农业公园和农家民宿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环境在干净卫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一定的审美特色,这些都为乡村文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不少乡村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乡土文化的输出。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特色,在农闲时节和传统节假日组织各类农业节庆活动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特色农产品宣介会、农业技能比拼赛、主题文化节等(图6),通过组织活动能够加快聚集人气,唤醒民众关于文化的记忆,从而实现乡土文化的输出。

6. 乐昌市首届生态农业博览园农产品宣介

5 结语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农田景观,而打造独具特色的农田景观也需要乡土文化的融入,这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打造农田景观,可以在农业产业基础上激活旅游产业的发展,切实为农村和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科学的规划布局能够调整和改良自然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稳定性,增加物种多样性,实现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基于乡土文化建设的农田景观,能够帮助人们找回逐渐遗失的乡土记忆,增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重新建立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16],真正实现中国乡村振兴和民族自强。

猜你喜欢

农田乡土景观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景观别墅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