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研究

2021-12-09黄春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注射用心肌炎心肌细胞

黄春彦

(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心肌炎(myocarditis)是一种由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真菌等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1]。儿童是心肌炎的高发群体。此病患儿可出现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等病理变化。此病患儿的病情轻重不一,其病程通常由急性期、慢性期及迁延期三个时期构成。轻症心肌炎患儿通常无明显症状,重症心肌炎患儿可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此病可累及患儿的间质组织、心肌细胞、心包及心血管等,导致其出现乏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儿童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因此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罹患心肌炎的危险性更高[2]。目前,临床上对心肌炎患儿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的药物。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小儿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检查、病原学检查、心肌酶检测等得到确诊;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病历资料齐整;其家长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代谢紊乱或肝肾功能异常;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对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差;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4 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患儿各有17 例;其年龄为1 ~12 岁,平均年龄为(6.53±1.52)岁;其病程为5 ~28 d,平均病程为(12.63±2.52)d。在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患儿分别有19 例、15 例;其年龄为2 ~13 岁,平均年龄为(6.86±1.24)岁;其病程为7 ~26 d,平均病程为(11.64±1.32)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抗病毒药物、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并让其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对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儿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对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患儿进行氧疗,对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患儿采用强的松、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生产企业: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072)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 次,每次用药20 ~50 mg/kg。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心肌酶包 括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LDH)。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好转、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动过速、乏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其血清心肌酶的水平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动过速、乏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其血清心肌酶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动过速、乏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和体征未减轻,其血清心肌酶的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如血清CK-MB、CK、LDH 的水平)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K-MB、CK、LDH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K-MB、CK、LDH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K、LDH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的水平(U/L,± 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的水平(U/L,±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血清CK-MB 血清CK 血清LDH对照组(n=34)治疗前 50.49±27.28 610.58±325.47 156.53±15.24观察组(n=34) 49.26±27.79 620.52±228.68 155.57±14.79 t 值 0.645 0.354 0.736 P 值 >0.05 >0.05 >0.05对照组(n=34)治疗后 41.58±17.09* 202.79±88.47* 68.22±12.87*观察组(n=34) 24.61±10.95* 155.63±77.68* 55.73±12.54*t 值 5.324 9.325 6.324 P 值 <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2.3 对比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药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76%(4/34),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475,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部不适、头晕、嗜睡等,无患儿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心肌炎是一种由心肌局灶性、弥漫性炎性浸润引起的儿科疾病。在所有类型的心肌炎患儿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最为常见。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病具有起病急、进展速度快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3]。临床研究表明,心肌炎患儿在患病的7 d内,病毒会在其心肌细胞内大量复制,对其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在患病7 d 后,此病患儿易出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从而可进一步加剧其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与心肌细胞坏死的程度[4]。另外,此病患儿受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影响,会产生心肌抗体,出现细胞黏附分子,使免疫细胞朝已损害的心肌组织方向浸润及黏附,从而可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变性及坏死。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特效药,主要是对此病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C、抗病毒药物、果糖、注射用环磷腺苷、门冬氨酸钾镁等。对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儿,临床上通常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儿,临床上通常采用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临床上通常采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主要成分是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是存在于人体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神经)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用此药治疗小儿心肌炎能维持患儿心肌细胞膜的稳定,纠正其心肌代谢紊乱的情况,保护心肌细胞,预防其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5-6]。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K、LDH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对心肌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注射用心肌炎心肌细胞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circPRKCI靶向miR-217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布托啡诺通过调控miR-665表达对脂多糖致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