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正在呼唤记叙文的回归

2021-12-08马善德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记叙文议论文

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甫一亮相,各种评论便蜂拥而至。大部分评论都是赞美出题贴合时代,宣扬了正能量,符合对青少年的“五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没问题,都是正确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了以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用文体的限制,大部分都是要求“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我觉得这就释放了一个重大的信号:任务驱动型作文引起的记叙文闪退一旁、议论文独霸江湖的现象将要改变了。

天津卷和上海卷都提到了时间的沉淀和人生的感悟,很适合写成记叙文;浙江卷的话题是人生的得失的讨论,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更何况,北京的作文题目有两个,其中一个直接要求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尽管很多作文题目中还是出现了“启示”“看法”“思考”等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性暗示,但是毕竟有了记叙文要回归的气息。

好多年了,高考作文成了议论文的一统天下。辩证思维的考察,实用文体的限制,各种任务命令的驱动,让考生提笔就是议论文,记叙文成了禁区。各省公布的高考阅卷的范文,也是议论文居多,記叙文很少。任务驱动型作文好处是能够避免作文的宿构甚至抄袭,坏处就是几乎排除了记叙文的可能。

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师也是把训练议论文当成头等大事。锤炼结构,什么“引—析—议—联—解—结”,什么“起—承—转1—转2—转3—合”,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等,一时间,各种结构纷至沓来,各种框架纷纷亮相,万能名言处处皆是,各种例子纷纷雷同。我们阅卷时,仿佛在看一只只克隆羊,模样雷同,味同嚼蜡,时间长了,审美疲劳。更有甚者,作文阅卷成了书法阅卷,以书面的整洁美观作为定分的标准,学生、教师苦不堪言。

不能否认,说理深刻有力、语言严密流畅的议论文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可是,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记叙文的优美与深情。我们对学过的文章记忆最深刻的也是记叙文。比如鲁迅的文章,我们对《藤野先生》《故乡》《风筝》《阿长与〈山海经〉》《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得清清楚楚,反而对他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记忆甚少。

每次新书发下来,大部分同学先拿起语文课本,翻到记叙文小说单元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很少有人会先拿起一篇议论文大看特看。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在指导高考作文时求稳,也为了有章可循便于操作,放弃记叙文的练习,对议论文却抓出血来。补充素材名言、补充结构、段首句的调整、排比对仗句的运用,讲得头头是道。甚至臆想高考作文阅卷几十秒的时间,记叙文不会认真看完的。这其中也包括我。

考生满口套话、空话,例子充斥段落,自己的论述却少之又少。记叙文却从不能写转变到不会写。殊不知,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写议论文有优势;有的学生却善于讲故事,能够活灵活现打动别人。为何非要千篇一律,一刀切呢?这有高考命题的责任,也有语文教学的干系。

其实,高考中一篇优美的记叙文同样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甚至因为与众不同,可能得分更高。既然大部分题目文体不限,那为什么不好好分析分析,构思一篇记叙文来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呢?

拿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

材料是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一段话,分析了“体育的效力”,指出了身体的强弱因后天的努力可以转化的道理。当然,写成议论文也是顺理成章。文字给的是体育的论述,所阐释的道理确实适用各种范围。比如某个领域的强弱发展变化,一个国家的强弱发展变化,一个民族的强弱发展变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强弱发展变化,等等。均能深挖探究,再联系青少年要勇于坚持,奋斗青春,很能议论一番。

另一方面,关于体育锻炼和身体强弱变化的关系,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甚至都有自己在这方面难以忘怀的经历。比如运动会上的拼搏夺冠,中考体育的坚持与成功,对某一运动的痴迷让自己得到人生的思考与体悟。这些都是写好一篇记叙文的契机,也能符合题目“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的要求。

比如可以用自己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改变身体素质的场景再现,加上旧中国被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不断被迫签署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情景再现,再加上拉斯维加斯中美贸易会谈中中方代表义正词严、扬眉吐气的正义之语的情景再现,运用一线串珠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性散文。

教师下水作文

给世界一个奔跑的身影

马善德

假如你能回到20世纪80年代,能站在鲁西北平原上一个叫作夏家村的村口上,那么无论春夏秋冬,你都会在清晨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像兔子一样从村里跑出来,沿着两旁长满玉米或小麦的小路,向东跑去。那个男孩子就是我,我天天早起跑步,坚持了整整六年。

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可思议的,我也因此名声大振。那时我的脑子里没有体育的概念,更不是为了扬名立万,我只是实在没办法了,想改变孱弱的身体状况。

我从记事起就有哮喘的毛病。娘说那是胎毒牵带的,说我小时候浑身是疮,整天哭。爸爸将一把把的土霉素药片碾成碎末,撒在疮上,不一会就洇湿了。那时,我每天口袋里装着青霉素针剂,自己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打针。久而久之,我的左右屁股上各有一个打针的小坑,一直到现在都有。每次下河玩水,伙伴们都嘲笑我酒窝长到了屁股上,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真的,小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自卑的。我不敢和小伙伴们玩耍,因为一剧烈运动我就上不来气。时间久了,伙伴们也都知道原因,不和我打闹。特别是一个叫阿牛的,壮得像一头牛,他每次看到我,老远就喊:“气管炎来了,气管炎来了!”然后就哈哈地大笑。我满心恼怒,眼瞪着他,却毫无办法。各种药吃了很多,却毫无进展。胸口整天像压着块大石头,嗓子里却喑哑有声,拉着弦子。

不知信了谁的主意,爸爸决定让我跑步。于是我五冬六夏每天清晨都早起,在东边田间的路上跑步。那时,我是胆子小的,有时睡觉都在床底下藏把斧子壮胆。天刚微微亮,田间的路还很模糊,有点雾的话就更加朦胧,玉米或高粱的叶子会哗哗地响,我的汗毛都竖起来。我熟悉地里每一个坟头的位置,靠近它们的时候我会大声吼着歌,加速跑过去。有时候突如其来的歌声,会把早起拾粪的老头吓一跳。

等我胆子大起来的时候,我哮喘的毛病也就彻底消除了。我再跑起来也就格外地带劲。我开始喜欢晨雾的清爽,喜欢被雾湿的土路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喜欢听庄稼叶子在晨风中唱的歌,喜欢早起的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咕咕地宣布收麦的消息。

我开始参加各种跑步比赛,开始和小伙伴们打闹戏耍,故意引得他们追赶我。然后看着他们追不上我,累得蹲下身子,两手支着膝盖喘不上气的样子,我会大声地笑个没完。后来我又爱上了各种球类运动,大学时,竟然当上了班里的体育委员。

在以后很长的求学和工作生涯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在田间土路上奔跑的幼小的身影,让我鼓足力量继续走下去。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一个人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孱弱的历史,不代表将来的懦弱。只要时刻给世界一个奔跑的身影,就早晚会跑成你希望的样子。

简评: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因为体育锻炼身体由弱变强的变化过程,扣住了题目中“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论点。文章的开头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隐约能看到《百年孤独》开头的影子。前面身体羸弱带来的苦恼,体育锻炼后身体变化带来的自信和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强与弱的辩证转化。景物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如“我开始喜欢晨雾的清爽,喜欢被霧湿的土路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喜欢听庄稼叶子在晨风中唱的歌,喜欢早起的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咕咕地宣布收麦的消息”,既能展现乡村的景色,又能展现体质变化后的快乐心情。结尾处的升华,也是关键。由个人到国家、到民族,把思路展开,扣好材料的主题。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记叙文议论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