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是什么?

2021-12-08魏建宽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曹雪芹康熙红楼梦

魏建宽

《红楼梦》是什么?旷世才女张爱玲说,《红楼梦》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感于近代红学家读《红楼梦》“都是站着看——来不及坐下”,张爱玲沉醉于《红楼梦》中,写下了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的《红楼梦魇》,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红楼梦》它有太多的迷津、太多的迷雾,但惝恍迷离的红楼世界中又有太多的美丽、太多的风光,怎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被那一道道魔咒所“诅咒”、所牵绊?

作者曹雪芹是谁?他的人生际遇如何?——扑朔迷离,至今也无定论。

《红楼梦》是自传,是艺术的虚构,还是为他人立传?——红学界的笔仗仍在继续,各派都无偃旗息鼓的迹象。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真的是狗尾续貂一无是处吗?后四十回怎样写才算是尊重曹雪芹的初衷?——红学界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流传下来的哪一个版本才是他最后的版本?——除非曹雪芹复活,亲自作答,才能令所有读者和红学家信服。

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为李白怀才不遇而感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许许多多的古代文人的共同宿命呢?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写小说传奇是不入流的行当,不是读书人的正途。那时候没有自由撰稿人,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职业作家。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作者的个人身世都扑朔迷离,国人在撰写中国文学史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生卒年月都以“约”标出,这难道不是中国文学的悲哀?

《红楼梦》是一座蕴藏着无数艺术瑰宝的迷宫,可它的宫门紧闭。谁是阿里巴巴?谁能寻觅到那把打开红楼迷宫的钥匙——“芝麻开门”般的咒语?

一位学者成了幸运者,他就是胡适。192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清代北京的收藏家刘铨福旧藏的《红楼梦》抄本四册十六回在上海露面了,胡适欣然以重金买下。这个抄本,是评阅《红楼梦》的脂砚斋等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甲戌年)抄阅再评的本子,所以红学界称它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这个抄本的重见天日,催生了胡适17000多字的红学论文——《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胡适作为红学家的地位也因这一篇文章得以在红学界确立。曹雪芹的家事,特别是他逝世的年月日,基本也有了一个勉强让人能够接受的解释。

《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五绝诗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甲戌抄本中,评阅人脂砚斋对这首绝句写下了这样的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脂砚斋是谁,红学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叔叔,有人说是《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这一人物的生活原型。尽管脂砚斋无法确定是谁,但是曹雪芹死于何年的悬案基本上得到了破解。也正是凭着甲戌本,一代文学天才在壬午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凄凄惨惨戚戚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推论基本上也让人广泛地接受了。

1947年,当时燕京大学的一位青年学生周汝昌,又于燕京大学的图书馆意外地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与敦诚的诗集,诗集中有多首直接咏及曹雪芹的诗。这又是一个新发现,周汝昌将自己的发现写成红学文章,发表于当时的《民国日报》,还引出了他与胡适的一场对话,也成就了红学界的一段学术佳话。周汝昌综合分析了敦诚的“四十年华太瘦生”等为曹雪芹而作的挽歌中的诗句,推断出曹雪芹生于甲辰年(雍正二年,1724年)。

至此,红学界对曹雪芹的生卒年份,总算有了一个能够令人接受的大致的交代。

至于曹雪芹的家庭背景,红学界的解释实在太多。我们不妨以鲁迅先生的观点为代表。

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白旗汉军。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中为江宁织造。清圣祖南巡时,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皆寅在任。然颇嗜风雅,尝刻古书十余种,为时所称;亦能文,所著有《楝亭诗钞》五卷,《词钞》一卷(《四库书目》),传奇二种(《在园杂志》)。寅子頫,即雪芹父,亦为江宁织造,故雪芹生于南京。时盖康熙末。雍正六年,頫卸任,雪芹亦归北京。然不知何因,是后曹氏似遭巨变,家顿落,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复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乾隆二十七年,子殇,雪芹伤感成疾,至除夕,卒。其《石头记》尚未就,今所传者八十回。

(节选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在西方是能够接受的,没有人愿意为她装上两支假肢,她倒成了考验一个人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艺术典范。

中国人也讲含蓄之美,可只限于诗词意境的营造与八面玲珑的为人。曹雪芹未完成的《红楼梦》,已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它关涉到一個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社会政治气候。中国人向来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十景病”和“大团圆”心理,因此中国人是不会让《红楼梦》没有尾声的。

张爱玲曾戏谑地感慨:“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那么“红楼”续梦人是谁呢?曹雪芹撒手人寰之后,争相续写《红楼梦》的人很多,高鹗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

高鹗续写《红楼梦》已是曹雪芹去世二十多年后的事了。高鹗应书商程伟元的请托于乾隆辛亥年(1791年)续写完毕《红楼梦》并交付出版。就这样一部曹雪芹创作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红楼梦》,第一次以印刷文字流传于世了。

高鹗字兰墅,续写《红楼梦》时,也是一个落魄文人。1781年,高鹗的父亲辞世,妻子也撒手人寰,儿女成行,尚未成人。当时高鹗还是秀才,只能以教书为生,谋得微薄收入艰难度日,直到1788年秋天才考中举人。中举之后,高鹗的境况并没有多少好转,用高鹗自己的话说是“闲且惫矣”。白衣居处陋室,没有跻身仕途,这是“闲”;家庭祸不单行,况又人过中年,怀才不遇,这的确可以说是“惫”了。从这一点上看,鲁迅先生也说高鹗“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我想这或许就是高鹗续写《红楼梦》的个人触因。

但高鹗毕竟不是曹雪芹,他仍然对自己的前程充满希冀,他并没有万念俱灰,鲁迅先生认为这从他续写的《红楼梦》的结局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在鲁迅看来,《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而高鹗却让贾氏门庭中兴了一回,不得不说是对原作者曹雪芹创作意图的一个背叛。

续写完《红楼梦》的第五年,高鹗终于考中进士,此后平步青云,入翰林,做御史,一直官至皇帝的侍读。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表明高鹗没有对清王朝绝望,大清王朝也没有抛弃高鹗,这是做奴才与顺民的高鹗应得的奖赏。曹雪芹的《红楼梦》分明是一部封建王朝的挽歌,高鹗续写曹氏《红楼梦》,却将这部小说评价为“尚不背于名教”,即还不至于与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的教化相冲突。

曹雪芹的高祖父曹振彦随多尔衮在山海关参加对李自成农民军的决战,屡建战功。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宫廷侍卫,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在康熙幼年时被选为康熙的教养奶妈。康熙即位以后,曹玺及他的儿子曹寅(曹雪芹之祖父)、孙子曹頫(曹雪芹之父)三代出任江宁织造之职竟达六十多年。康熙的数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曹府为行宫,可见康熙皇帝对曹氏家族的恩宠与信任。可是“花无常红日”,雍正皇帝继位后的第五年,曹氏家族就成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曹頫被革职,曹府被查抄。

《红楼梦》不是自叙传,但书中有曹雪芹独特家庭背景的影子,和基于自己的独特际遇对清王朝的认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为日薄西山的封建王朝而唱的一曲挽歌。而高鶚呢,却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大清帝国续写了一曲“太平颂”。

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尾声,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却能得以印刷出版并不至于落入文网,个中原因也就在这里。

这又不得不提及曹雪芹时代的“文字狱”了。

康熙二年(1663年),“庄廷龙《明史》案”爆发,捕获入狱者达二千余人。七十多人被斩杀,十八人被凌迟处死。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偶钞》案”爆发,牵连三四百人之多,朝野震动。

雍正王朝一共十三年,有案可查的“文字狱”就近二十起。如汪景祺的文章中被查出有“皇帝挥毫不值钱”的文字,结果被枭首悬于城门示众十年,直到雍正皇帝魂归西天,继位的乾隆皇帝假惺惺大赦天下,才获准取下掩埋。

读罢这些文字,人们再去读曹雪芹借大荒山、无稽崖的石头传奇以传心曲的笔法,就该多几分理解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曹雪芹康熙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曹雪芹邀棋
如此原因
曹雪芹送彩礼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曹雪芹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