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五个意识” 抓实“三个环节”

2021-12-08周颖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作业本作业课文

周颖

《语文作业本》的理解与使用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优化教学,减负提质,成了当前广大教师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提升作业设计和指导的质量是关键点之一。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是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它以多种作业形式为手段,全面体现了新课程要求。但如何用好这一资源,让其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进而助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期特刊发一组关于《语文作业本》的文章,以飨读者。

【摘   要】作业是学科教学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减负增效工作的关键切口。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作为统编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料,是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可以在当下语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握其编写特点,延展其使用过程,用足、用好、用活《语文作业本》,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關键词】意识;环节;作业管理

自统编教材全面使用以来,教师普遍反映作业量增大了,作业题更难了。为了帮助一线教师从评价的视角厘清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容导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了《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如何用足、用好、用活这一资源,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当前“双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中高段《作业本》为例,就这一问题展开思考。

一、明确“五个意识”,把握编写特点

(一)目标导向意识: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作业本》中,除“书写”“看拼音写词语”两个题型外,其他题型大都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以课后题为重要依据进行编制。如果语文要素是“干”,课后题是“枝”,那么《作业本》中的作业题就是“叶”。教师一定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和练习能朝着一个目标集中使力。具体而言,《作业本》在题目编制上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第一,借助课后题编题。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课后第3题为: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作业本》中安排了关于这一语段的阅读题,对课后题做了延伸和细化,设计了三个题目:(1)用横线画出描写五壮士群体的句子;(2)五位战士分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3)这段话既有群体描写,又有个体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第1题指向“人物群体”,第2题指向“每一位战士”,第3题指向“点面结合”这种写法的好处,直接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第二,依托重点语段编题。如针对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作业本》选取了文中第3、4自然段作为重点语段,其中第1道练习题是“这两段话是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以此落实“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单元语文要素。

第三,通过课外阅读文本编题。《作业本》中,每篇略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都选编了课外阅读文本,这也是作业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编排旨在落实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倡导学生大量阅读。每一篇选文不仅要符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还必须有契合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训练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选编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黄果树听瀑》,根据该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文后编制了四道习题,依次是“从词语想开去”“感受作者是如何从听到的声音想开去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黄果树瀑布设计广告语”,引导学生把通过学习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掌握的单元语文要素迁移至课外阅读练习中,进行运用和巩固。

(二)助教导学意识:提供教与学的思路和方向

从辅助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外,《作业本》也是教师备课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大到整篇课文的教学环节,小到某一环节的具体细节,教师都可以从《作业本》中获取具有操作性的设计思路。

如《作业本》中,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的第4题编排了这样几道小题(如图1)。

根据这组习题,教师可以轻松地逆向梳理出课文相关片段的教学设计,而且该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弹性:(1)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请把表示翠鸟动作的词语圈一圈。(4)你觉得哪个动词最能表现翠鸟的敏捷?(5)边读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6)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7)你也能来试着写一写吗?

从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作业本》包含了一份份优质的“学习单”,省时省力、经济高效,教师不必再另起炉灶。细细研读《作业本》中的阅读题,会发现每一组习题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过程来编排题序的,前面一题为后面一题搭台阶,容易的题目为较难的题目做铺垫,必要时还会用“小泡泡”启发学生的思路并向其提供支架。因此,教师一定要清晰地掌握题与题之间内在的逻辑链,引导学生一题一题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如《作业本》中,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的第5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图2):第1、2小题顺应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先安排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例,体会“蒙汉情深”,再请学生写一写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第3小题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了两个“小泡泡”,为学生提供思考路径。

以“小泡泡”的形式设计的助学系统在《作业本》中多处出现,或帮助学生理解编者意图,或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或启发学生拓展读写思路,灵活有度地发挥了导学功能。

(三)统整优化意识: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统编教材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同一单元内的课文都承担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任务,只是推进有先后,层次有深浅,内容有难易。《作业本》在编排时紧扣统编教材的这一结构特点,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十分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作业题的设计打破了教材中题与题、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对其加以重组、统整、优化,增强了练习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如《作业本》中,六年級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第3题就实现了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结。教科书中,这一课的课后第1、2两题为:(1)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2)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对应这两道课后题,《作业本》中只编制了一道题目(如图3)。

3.读课文,将开国大典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这里把课后第1题中的“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和第2题中的“阅兵式的部分”整合到了一张思维导图中,有面,有点,有整体,有局部,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框架把握得更加完整、更加准确、更加清晰。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鲁迅单元,依次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业本》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的第1题实现了课与课之间的纵向联结,将这篇课文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统整起来,把那些课文也当作“相关资料”,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单元整组课文,理解本篇课文中相对抽象的诗句的含义。这样的设计高度契合了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和编排顺序,加强了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师通过这一练习进一步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

(四)思维发展意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本》中,“梳理文章结构”这个题型不再以填空、表格等单一的形式呈现,多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编制。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感觉作业题更难了的原因所在。随着统编教材和《作业本》的推进使用,教师和学生对于“画思维导图”已经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举步维艰,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掌握方法、尝到甜头。

如《作业本》中,六年级上册《桥》一课的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如图4):上面一行内容都是描写环境的,即洪水的变化;下面一行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即人们的表现。这是横着看,如果竖着看,会进一步发现人物的表现是和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环境推动情节的变化。题中的思维导图紧扣“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厘清课文脉络和小说文体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状态,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高效地推进教学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员卷入、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思维训练,提升思维的清晰度和缜密度。

此外,《作业本》中还散见一些开放性、思辨性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阅读《爱丽丝漫游仙境记》后需要完成的一道习题是:你觉得爱丽丝后悔进兔子洞吗?为什么?答案可以是“后悔”,也可以是“不后悔”,还可以是“既后悔又不后悔”,只要学生能联系故事内容自圆其说即可。像这一类“活”的作业就需要教师“活”的引导和评价,不要被所谓的参考答案束缚了手脚,僵化了思维。

(五)弹性分层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表示,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要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在《作业本》中,有许多弹性分层练习,首页的“编写说明”就明确指出,“作业本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带*的为选做题或需在教师协助下完成的题”。

弹性作业有的分布在一课的最后,单独为一题,如“小练笔”“展示台”“拓展阅读”等;有的安排在“课外阅读”的最后一题;也有少量灵活穿插在作业的中间。此外,《作业本》通常在古诗、小古文这类课文的作业中安排其他相关的古诗和小古文,引导学生积累、理解和拓展。这一类“带*题”相对于其他基础题,难度略高,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从布置到批改,各个环节都要因材施教、分层落实。

首先,分层布置,尊重差异。“带*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可以让其独立挑战;中等学生需要“跳一跳摘桃子”,可以在教师协助下完成;对于学困生则可以不作要求。因此,教师对这一类题目不能一刀切地处理。调研发现,在农村学校,有些教师规定“带*题”一律不做;而在城区学校,教师则要求“带*题”每生必做。这样就违背《作业本》编排的初衷,使得“带*题”或形同虚设,或人为拔高要求,增加负担。

其次,分层批改,允许差异。在批改“带*题”,尤其是小练笔和主观题时,教师不能以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其他学生,应该坚持“肯定优秀、鼓励中等、带动学困”的原则,甚至可以告诉学生“这道题不会做是正常的”,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中低年级,教师还要加强面批,多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抓实“三个环节”,延展使用过程

(一)课前,把《作业本》纳入备课环节,助力教学导向

《作业本》体现教材编写意图,贴合学生学习实际,应当成为必备的教学资源,纳入备课环节。《作业本》的参考使用和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不同,教师必须先试做,再分析,后设计。

从作业的难易程度来看,有些是学生直接可以做的,如“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有些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后再完成的;遇到“带*题”,还需要教师协助、点拨和指导。从作业的完成时段来看,有些是可以课前完成的预习题,有些是可以课中同步的练习题,有些是可以课后完成的检测题。

教师要通过亲自试做,厘清各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安排适当的练习时机,把《作业本》的习题科学合理地分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彻底改变原来“先上课,后作业”“教学和作业两张皮”的现象。尤其要通过试做,分析、预估“整体感知”“重点段落阅读”等环节中相关练习的难点所在,提前介入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导向精准。

(二)課中,把《作业本》融入教学环节,助力顺学而导

在课堂上,《作业本》融入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使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使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发现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如《作业本》中,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的第4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如图5)。

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填一填。

如果教师试做过《作业本》,就会发现概括梳理这一课的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描写“天空”的段落,用铅笔试着填写第一行的四个空格。通过巡视,可以发现两个问题:(1)“水洼”是一个干扰项。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展开思辨,搞清楚“水洼”是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思考:如果不是,这一段应该归并到哪一个方面?(2)学生填写的语言有待斟酌。教师可以展示几位学生的作业,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也可以引导学生仿照题中已经给出的范例“太阳升起”,对照相应的课文段落,想想这四个字是怎么提炼出来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难点之后,教师可请学生再读课文,修改完善四个空格中填写的内容,依次为“云彩飞行”“雨点降落”“余晖变幻”“群星闪烁”。

这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因此,教师完全有理由在课堂上花比较多的时间充分展开这一教学环节,依托《作业本》中的练习,对课文第一板块( 描写“天空”的部分)进行概括梳理,并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深入文本,推进教学,使学生既明确“填什么”,又明白“为什么这样填”,也为概括梳理第二板块(描写“大地”的部分)做好铺垫。

当然,“《作业本》融入教学环节”是指“教学”和“作业”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一味被《作业本》绑架,把语文课上成机械枯燥的作业练习课。

(三)课后,把《作业本》列入反思环节,助力学教改进

《作业本》是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能够检验日常教学的成效,其作用和影响都远远大于单元练习和期末检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余琴老师提倡每位语文教师要有两本《作业本》,一本用于课前试做,另一本用于课后记录错题,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对本课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订正再批改之后,要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记录和分析。一方面,反思、倒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漏洞和缺失,在备课本的“教学反思”一栏中,也应该有作业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并逐步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当然,在用足、用好、用活《作业本》的过程中,有能力的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不足、调整优化,并且研究、尝试练习题的编制和检测题的命制,以此倒逼自己进一步钻研统编教材,领悟核心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用足、用好、用活《作业本》,就可以脱离机械、重复、无效的作业苦海,奔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真正得以落实。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312300)

猜你喜欢

作业本作业课文
快来写作业
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作业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
打补丁的作业本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