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栽培近缘野生种调查及驯化栽培研究

2021-12-08黄爱珍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羌活同属龙胆

黄爱珍

(甘肃省天祝县农业农村项目服务中心,甘肃 天祝 733299)

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农业发展的主打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陇药”系列品牌,助推了农民脱贫致富。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因海拔高、气温低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甘肃常见的中药材在这里无法安全越冬或因生长周期短,生长量小,栽培效益极低,但天祝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远离城市和工矿区,自然环境纯洁,是发展绿色农业的优选区。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段北麓,境内草原、森林、农田交错分布,多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有维管植物1200余种,是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1]。

中药材同科同属植物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生长特性和药理特性[2]。且野生植物资源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适应性强,通过驯化栽培可丰富当地的栽培品种。天祝县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展了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同科同属野生种资源调查,并就野生种开展驯化栽培,筛选出了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可替代的野生植物资源,从种业方面为高海拔冷凉地区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野生种调查地: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段北麓,北邻河西走廊,南邻青海省,东接甘肃兰州市,西靠甘肃张掖市,总面积7149.8hm2,海拔2000-5170m,境内峡谷纵横,高山林地,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冰川、高山草甸、森林、沼泽等植被生境。该地属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7℃,年降水量250-650mm,无霜期120-150d,引种和驯化栽培地: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南山村,海拔2450m,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0℃,年降水量400mm,无霜期150d,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土层深厚,交通和灌溉设施便利。

1.2 试验方法

引种栽培:2018年3月从甘肃省相关中药材栽培区引入常见中药材栽培种繁殖材料种子、种苗、块茎、鳞片播种于试验地,观察和记录生长表现。

野生种调查: 2019年6月-12月野外随机踏查,采集中药材野生种植物标本与植物彩色图谱[2]比对,鉴定其科、属、种。从中筛选出与常见栽培种同科同属的种,等种子成熟后采集种子备用。

野生种驯化栽培: 2020年3月将采集的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同科同属野生种种子播种于试验地观察和记录生长表现,并统计播种发芽率和越冬后保存率,播种后种子破土出苗视为发芽,幼苗越冬后发芽生长视为保存。播种发芽率(%)=发芽种子数/播种数×100,越冬后保存率(%)=越冬后发芽幼苗数/播种数×100。

引种栽培和驯化栽培技术参照陈震等编写的百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3],试验完成后利用Excel2003和DPS9.0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引种栽培表现

表1 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引种栽培表现

由表1可以看出,从甘肃省所属11个县引入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后,按所属科、属、种分类,可分为12科、16属、17种,其中羌活、当归、防风、柴胡和白芷4种同属伞形科,占引入栽培种总数的23.53%,当归和白芷同属伞形科当归属,占引入栽培种总数的11.76%,其他引入栽培种分别为不同科不同属,分别占引入栽培种总数的5.88%。引入的17个栽培种中当归用种苗沟播,半夏用块茎沟播,百合用鳞片沟播,其他栽培种均用种子撒播。引入的17个栽培种在试种地的生长表现分别为掌叶大黄、羌活、当归、党参、秦艽、蒙古黄芪、牛蒡和铁棒槌8个种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占引入栽培种总数的47.06%。黄芩、板蓝根、乌拉尔甘草、防风、柴胡、半夏、白芷、百合和红花9个种播种后能正常出苗,但无法安全越冬,越冬后全部死亡,占引入栽培种总数的52.94%。

2.2 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同科同属野生种调查

表2 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同科同属野生种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在试验地相同科属调查到野生种9科、9属、34种,其中常见栽培种掌叶大黄同科同属(廖科大黄属)调查到野生种4个,羌活同科同属(伞形科羌活属)调查到野生种2个,秦艽同科同属(龙胆科龙胆属)调查到野生种9个,蒙古黄芪同科同属(豆科黄芪属)调查到野生种9个,牛蒡同科同属(菊科牛蒡属)调查到野生种1个,铁棒槌同科同属(毛茛科乌头属)调查到野生种5个,柴胡同科同属(伞形科柴胡属)调查到野生种1个,百合同科同属(百合科百合属)调查到野生种1个。其他栽培种当归、党参、板蓝根、乌拉尔甘草、防风、半夏和红花同科同属没有调查到野生种。

调查到的中药材野生种分布海拔也不同,分布于海拔2000-3000m的野生种21个,分别为唐古特大黄、单脉大黄、宽叶羌活、羌活、蓝玉簪龙胆、蓝白龙胆、假水生龙胆、地八角、黑紫花黄芪、金翼黄芪、草木樨状黄芪、斜茎黄芪、蒙古黄芪、长毛荚黄芪、并头黄芩、牛蒡、高乌头、松潘乌头、露蕊乌头、黑柴胡和山丹花。分布于海拔3000-4000m的野生种6个,分别为麻花艽、线叶龙胆、南山龙胆、刺芒龙胆、祁连山黄芪和甘青乌头。分布于海拔2000-4000m的野生种5个,分别为小大黄、达乌里秦艽、圆齿褶龙胆、马衔山黄芪和铁棒槌。分布于2500-4500m的野生种1个,为多花黄芪。分布于海拔3000-5000m的野生种1个,为穗序大黄。调查到的中药材野生种生长地涵盖了调查地所有地类,主要为高山沟谷、灌丛、砂砾地、山坡、河滩、灌丛、草甸、林下和林缘等。

2.3 中药材野生种驯化栽培表现

表3 中药材野生种驯化栽培表现

续表

由表3可以看出,调查到的常见中药材栽培种近缘野生种采集种子播种后,播种出苗率和越冬后保存率较高,均表现出较高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播种发芽率70%-80%的野生种有13种,分别为唐古特大黄、单脉大黄、线叶龙胆、圆齿褶龙胆、刺芒龙胆、地八角、多花黄芪、黑紫花黄芪、金翼黄芪、草木樨状黄芪、斜茎黄芪、蒙古黄芪和并头黄芩。播种发芽率80%-90%的野生种有14种,分别为小大黄、羌活、麻花艽、南山龙胆、假水生龙胆、祁连山黄芪、马衔山黄芪、长毛荚黄芪、甘青乌头、松潘乌头、铁棒槌、露蕊乌头、黑柴胡和山丹花。播种发芽率大于90%的野生种有7种,分别为穗序大黄、宽叶羌活、达乌里秦艽、蓝玉簪龙胆、蓝白龙胆、牛蒡和高乌头。

越冬后保存率60%-70%的野生种有1种,为刺芒龙胆,越冬后保存率70%-80%的野生种有17种,分别为唐古特大黄、小大黄、单脉大黄、线叶龙胆、圆齿褶龙胆、地八角、多花黄芪、黑紫花黄芪、金翼黄芪、马衔山黄芪、草木樨状黄芪、斜茎黄芪、蒙古黄芪、长毛荚黄芪、并头黄芩、铁棒槌和黑柴胡。越冬后保存率80%-90%的野生种有11种,分别为穗序大黄、宽叶羌活、羌活、麻花艽、南山龙胆、假水生龙胆、祁连山黄芪、甘青乌头、松潘乌头、露蕊乌头和山丹花。越冬后保存率大于90%的野生种有5种,分别为达乌里秦艽、蓝玉簪龙胆、蓝白龙胆、牛蒡和高乌头。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m以上高寒冷凉地区试种17种甘肃省常见中药材栽培种后,只有8个种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其余种不能安全越冬,越冬后全部死亡。针对引入栽培种开展近缘野生种调查后,调查到野生种34个,发现部分栽培种有多个近缘野生种。采集野生种种子播种后,均表现出发芽率高、越冬后保存率高,抗寒、抗旱能力强。野生植物资源是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宝库,在长期的进化中野生植物形成了较强的适应能力[4]。高寒冷凉地区气温低,生长周期短,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抗寒、抗旱能力是限制引种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5]。徐呈祥等[6-7]认为植物引种、驯化栽培时首先选择气候和地理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引种和驯化栽培,应就近引种或驯化栽培,这样成功率较高。本试验中就地开展常见中药材近缘野生种驯化栽培后,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中药材野生种的驯化栽培和品种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野生种对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不同,为了提高驯化栽培质量和产量,还应开展针对不同品种的专属性试验。

猜你喜欢

羌活同属龙胆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测定龙胆草提取液中龙胆苦苷含量方法的建立
高原龙胆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羌活属植物在不同海拔引种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承认两岸同属一中是开启台湾幸福的密码
滇龙胆优质种质筛选及离体培养条件优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