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冶市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2021-12-08罗文辉刘颖静刘昌敏刘志能郭瑞光

湖北植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冶市阿维卷叶螟

罗文辉 刘颖静 刘昌敏 刘志能 郭瑞光

(1.湖北省大冶市种植业局 大冶 435100;2.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农技服务中心 大冶 43512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大冶市1年发生4~5代,常年以第2代和第4代发生较重,第3代发生程度受高温干旱和耕作方式影响较大。2020年稻纵卷叶螟在湖北大冶地区大暴发,发生面积16 933 hm2,占种植总面积26 667 hm2的63.5%。第2代稻纵卷叶螟重发田块白叶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

1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

1.1 前期降雨多,田间温度大

在22~28 ℃、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卵巢发育,交尾多,产卵量大,且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1]。据大冶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气象资料,2020年5~9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3.8 ℃、26.6 ℃、26.8 ℃、30.0 ℃和23.1 ℃。8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为31.3 ℃,为2020年旬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超过35 ℃为8 d,超过38 ℃为4 d,最高极值温度38.4 ℃。6~8月,盛夏期间,日最高气温超过35 ℃共25 d,超过38 ℃为4 d,高温日数少于近5年同期。5~9月,大冶市总降雨量为1512.7 mm,汛期5个月的降雨量与大冶市年均降雨量1507.3 mm持平。降雨时段在5~7月,3个月降雨日为57 d,总降雨量为1096.6 mm,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6~7月;其中,6月20日至7月8日为大至暴雨集中期。5~7月,雨日多、湿度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和繁殖。虽然8月上旬为2020年高温少雨期,由于一季晚稻为直播种植,处于生育拔节期,植株茂密阴蔽,前期降雨多,田间温度大,高温对稻纵卷叶螟卵粒孵化影响较小。

1.2 迁入时间早,监测虫量大

5月12日,在陈贵镇早稻田发现稻纵卷叶螟虫苞,剥查幼虫虫龄为3~4龄,按平均气温18~24 ℃、卵和幼虫历期倒推成虫发生期[2]应为4月23~27日;5月17日,在陈贵镇和罗家桥街办调查,早稻大田和中稻秧田平均蛾量155头/667 m2,稻纵卷叶螟迁入早,有利于虫量积累;6月11~16日,全市普查,稻纵卷叶螟田间平均蛾量为1133头/667 m2,最高田块2534头/667 m2;7月1日,在罗桥街办田间赶蛾调查,成虫开始激增,平均蛾量4335头/667 m2;6月17~19日,刘仁八镇高空虫情监测灯单灯单日蛾量分别为752、528和512头;7月4~8日,全市连降暴雨,7月4日和7日刘仁八镇高空虫情监测灯蛾量激增,单灯单日蛾量分别为4576和4992头;7月10日和13日,分别18752和15744头;7月18日,罗家桥高空灯监测蛾量为8704头;8月9日,罗家桥和刘仁八高空灯成虫同时激增,分别为33280头和5564头;7月16日,在罗家桥未防治田块调查,平均百蔸有活幼虫1222头,是防治标准的24.4倍;7月23日平均百蔸有活幼虫2244头,是防治标准的44.9倍。

1.3 成虫峰次多,防治适期长

通过高空测报灯进行虫情监测和田间赶蛾调查,2020年田间成虫峰次多,防治适期长,第2代稻纵卷叶螟分别于6月15~18日、7月1~3日和7月9~10日形成3次成虫高峰,第2代成虫盛发期长达25 d;第3代稻纵卷叶螟分别于7月13~14日、18~20日、27~28日和8月8~9日形成4次成虫高峰,成虫盛发期长达27 d。由于第2、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延长,使用持效期短的农药,1次施药难以保证整个世代的防治效果,导致田间有效虫源积累。

1.4 耕作制度复杂,有利虫体繁殖

大冶市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6 667 hm2,是早稻、再生稻、中稻、一季晚稻、早双晚稻混栽区。水稻播种时间长,从3月下旬至7月中旬,均有水稻播种,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水稻播种面积80%。栽培方式以水稻直播为主,占种植面积75%左右。主要品种有“黄华占”、“深两优5814”、“虾稻1号”和“福稻99”等品种。稻纵卷叶螟的消长和虫量积累,取决于水稻耕作制度,稻纵卷叶螟成虫有极强的趋嫩绿性,喜欢在生长嫩绿茂密、湿度大的稻田产卵,分蘖期至拔节期和生长嫩绿的抽穗期水稻有利于稻纵卷叶螟为害[1]。大冶市水稻分蘖至拔节期主要集中在5上旬至8月下旬,此阶段是稻纵卷叶螟第1~3代的盛发期,复杂的耕作制度为稻纵卷叶螟提供了充足食源,虫情和苗情相吻合。一季晚稻田多为水直播栽培,8月上旬正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稻株茂密隐蔽,田间湿度大,稻纵卷叶螟卵粒多产于水稻中下部,不受高温和日晒影响,有于卵粒孵化,且卵粒寄生率低。

1.5 降雨日数偏多,施药防治困难

根据大冶市植保站20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测,第2代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适防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大冶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显示,6月中旬降雨8 d,中雨以上为5 d,6月下旬降雨9 d,中雨以上为3 d;7月上旬降雨8 d,中大到暴雨为7 d。对第2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不力,是导致其为害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为第3代积累了充足的虫源。7月下旬降雨8 d,中雨以上2 d;8月上旬降雨3 d,中雨1 d;8月中旬降雨6 d,中雨以上4 d,也对第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有一定影响。

1.6 长期单一用药,防治效果较差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稻纵卷叶螟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7月9日,在大冶市罗桥开展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长期使用6%阿维·氯苯酰SC 40 mL/667 m2,药后7 d防治效果为76.79%,药后14 d防效72.98%;首次使用20%四唑虫酰胺SC 15 mL/667 m2,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7.09%,药后14 d防效93.61%。两种药剂相比有明显差异,后者防效优于前者。8月4日,在大冶市还地桥镇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0 g/667 m2,药后7 d防治效果为57.36%,药后15 d防效为62.26%,药后21 d防效为36.49%,防治效果差,持效期短;与20%四唑虫酰胺SC 10 mL/667 m2、30%氟铃·茚虫威SC 20 mL/667 m2、15%多杀·茚虫威SC 16 mL/667 m2、35%氯虫苯甲酰胺WG 8 g/667 m2、10%甲维·茚虫威SC 30 mL/667 m2药剂的防治效果相比,有明显差异[3]。2020年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特别大,药剂防治效果对后期虫量积累有很大关系,部分重发区域如有5%的虫源进入第3代,即可达到大发生标准。

2 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对策

针对2020年稻卷叶螟大发生原因,未来在防治上必须坚持“共公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基础,扩大“飞防”面积,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以农药减量为目标,推动绿色发展;采取科学预测虫情,适时精准防治;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集中诱杀;控制防治面积,添加农药增效剂,提高农药利用率。

2.1 科学进行虫情监测,提高精准用药水平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加强害虫监测预报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基础。2020年,大冶市在罗家桥、刘仁八、还地桥和茗山4个乡镇、街办安装了4台高空虫情监测灯,逐日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消长情况进行监测,并于稻纵卷螟成虫盛发期在陈贵、罗桥、刘仁八、还地桥、金山店等乡镇开展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调查,准确掌握了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为虫害防治提供了精准时间和农药配方决策依据。在防治适期内,分区域进行田间调查,严格执行防治标准,精准落实防控面积。

2.2 落实公共植保理念,发挥机防应急功能

大冶市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大,全市有水稻种植大户461户,大户种植面积9058.8 hm2,其中20 hm2以上种植大户179户,33.3 hm2以上种植大户79户,66.7 hm2以上种植大户16户,最大户2020年种植水稻133.3 hm2。第2、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内降雨天气多,小型植保器械难以按时完成防治作业。为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2019~2020年,通过政府扶持,大冶市对应用无人机作业的大户按实际防治面积,补助1~2元/667 m2,促进种植大户购置植保无人直升机。2019年全市拥有无人直升机14架,水稻机防面积4338 hm2;2020年拥有无人直升机36架,水稻机防面积达9250 hm2。扩大飞防作业面积,不仅工作效率高,防控效果好,还能利用晴天或雨停间隙迅速防治,确保及时防控。8月10日,大冶市在罗家桥街办民爱村开展了水稻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全市种植大户120多人参加,开创了统防统治工作新局面。

2.3 注重科学绿色植保,落实农药减量控害

2.3.1 合理设置诱杀田,减少防治面积

2016年,大冶市植保站在金牛镇开展了水稻害虫集中诱杀试验,按水稻种植面积40∶1设置诱杀田,提前7~10 d播种,在苗期至分蘖期按15 kg/667 m2追施尿素,使水稻叶片嫩绿,诱集稻纵卷叶螟集中产卵。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期,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667 m2对诱杀田进行防治,其他田块基本不用施药,大幅减少了防治面积,农药用量下降明显。合理设置诱杀田,可有效减少防治面积。

2.3.2 交替使用高效农药,确保防治效果

登记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品种很多,2020年7月9日,在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了防治稻纵卷叶螟农药减量试验。结果表明,20%四唑虫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明显优于6%阿维·氯苯酰SC。8月4日,还地桥镇南石村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铃·茚虫威SC 20 mL/667 m2、10%甲维·茚虫威SC 30 mL/667 m2、20%四唑虫酰胺SC 10 mL/667 m2、35%氯虫苯甲酰胺WG 8 g/667 m2、15%多杀·茚虫威SC 16 mL/667 m2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明显优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0 g/667 m2。前5种药剂用药后21 d的防效分别为95.65%、94.75%、92.76%、92.08%、91.12%,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防治效果只有36.49%。从农药减量和防治效果综合考虑,建议未来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交替使用20%四唑虫酰胺SC、30%氟铃·茚虫威、15%多杀·茚虫威SC、35%氯虫苯甲酰胺WG 8 g/667 m2和10%甲维·茚虫威SC[3]。

2.3.3 推广农药增效剂,减少农药用量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防治适期,大冶市正处于梅雨季节,降雨日多、雨量大,对农药防治效果影响极大。为解决雨水对防治效果的影响,7月9日,在罗桥街办开展的防治稻纵卷叶螟农药减量增效试验,以6%阿维·氯苯酰SC农药登记低量作对照,分别按该农药登记低量的30%、40%和50%减少农药使用量,另添加15 mL/667 m2“激键”减药降残增产多功能助剂。结果表明,6%阿维·氯苯酰SC 40 mL/667 m2与6%阿维·氯苯酰SC 28 mL/667 m2、6%阿维·氯苯酰SC 24 mL/667 m2和6%阿维·氯苯酰SC 20 mL/667 m2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78.52%、77.69%、77.16%和74.00%。

3 小结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迁入时间早晚对后期发生程度有极大影响。近几年大冶市5月上、中旬在早播稻田均有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按幼虫龄期推算,成虫应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迁入本地。5月大冶地区气候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在食源充足的情况下“迁入”越早、繁殖代数越多,本地虫源积累基数越高。2007年以前,大冶市以双季稻种植为主,水稻螟虫发生较重,5月中下旬是第1代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在防治二化螟的同时,兼治了稻纵卷叶螟,压低了稻纵卷叶螟基数,其大发生频率较低。

近年来,耕作制度改变后,以一季稻种植为主,水稻播种期推迟至5月中旬以后,能有效避开二化螟为害,第1代二化螟基本不用防治,早期迁入的稻纵卷叶螟得不到兼治,为后期防治保留了有效虫源基数。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对早播、早插水稻,在5月上中旬、百蔸虫量达30头时应进行一次防治,以降低本地虫源基数。

猜你喜欢

大冶市阿维卷叶螟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联合阿维A胶囊和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袁国强藏品欣赏
加1万元来娶我吧
湖北大冶:诉前检察建议助力文化古迹遗址保护
钥匙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