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中山区苹果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2021-12-08杨成发徐志芳伊纪红山东省沂源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56100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株距山区品种

刘 进,杨成发,徐志芳,伊纪红(山东省沂源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56100)

白 玉(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

徐勤美,崔延利(沂源县西里镇政府)

鲁中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时,为了公平,土地多数是4~5个等级,每个农户分到的土地特别分散,每户果农经营1~3亩土地,有的就有3~4处,经营规模过小,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劳动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制约着果农收入的增加。同时,规模较小限制了现代化机械和技术的应用,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1 鲁中山区苹果经营规模的建议

1.1 鲁中山区果业生产现状

沂源县位于鲁中山区腹地,地处北纬35°55′~36°23′、东经117°54′~118°31′,是淄博、泰安、莱芜、临沂、潍坊5个市的结合部,是鲁中山区苹果面积最大的县。沂源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了国光、金冠、红星、北斗、辽伏、乔纳金、红嘎拉、红将军、红富士等苹果品种30余个,成为鲁中山区苹果种植的典型。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模式存在的缺陷越来越突出,3~5年后“人干不动、树产不出、果结不好”情况的会不断加重。为此,沂源县必须根据山区的土壤和地势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1.2 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提出了“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并且进行了发展农业生产大户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尝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不仅强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提出要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2016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根据统计年鉴计算,2005年我国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只有7.8亩左右,而且地块分散。近15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却甚为缓慢。

1.3 鲁中山区苹果适度规模的设计

中日两国是近邻,都人多地少,土地零碎分布,同样面临着农业农村经济地位衰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务农劳动力高龄化和妇女化等难题,日本把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之路。在鲁中山区,如果将原有农户规模由5~10亩扩大到50~100亩,农业经营规模扩大10倍左右,有助于投入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特别是鲁中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全面机械化,应该大力发展雇工较少甚至不雇工的家庭农场,根据家庭成员多寡种植面积控制在几十亩到百亩,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户取得的收益不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同时也避免农户因投资过大难以承受旱、涝、霜、雹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在鲁中山区,家庭农场这种形式既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模,又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农民的习惯,是目前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佳形式。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规模过大,风险随之增大。即使作为公司化运营的农业公司或合作社,也应分区切块管理,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这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2 鲁中山区苹果栽培模式的建议

为了解决鲁中山区苹果产业“树老、人老、质差、效低”等问题,沂源县以老果园更新和新果园发展为路径,按照农民组织方式由一家一户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经营方式由农户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种植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的思路,以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按照“品种优良、乔矮结合、适度规模”的要求,着力做到大苗建园、底肥足量、机械配套、设施齐备、管理规范,推进果树品种和栽培模式的更新升级,推动鲁中山区现代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2.1 选址与规划

园区要求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符合安全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水果产地环境条件行业标准。经营主体是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的集中连片面积200亩左右,实行分区切块管理,家庭农场集中连片面积50亩左右。要有生产资料、机械设备存放和堆肥场地,配置必要的采果预贮间,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场地及配套设施。

2.2 土地整理与改良

要求园区成方连片,地块平整,便于机械化生产。坡度小于15°的梯田,可整理为缓坡地,便于机械作业。改良土壤,调节酸碱度,提高有机质含量,苹果园适宜的土壤pH值为6~7,适宜的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建议起垄栽培,做好园区排水系统。

2.3 基础设施配套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果园建设的必须配套设施,建议采用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园区设置支架系统,每隔10米立1根镀锌钢管(或水泥杆)作为立柱,高度4.5米,在立柱上每隔80厘米拉1道热镀锌钢丝,共4道,如罩防护网需拉5道钢丝。园区内水、电、路设施配套要完善,主干路宽不小于4米,生产路宽不小于2.5米;要有洁净的灌溉水源或水池,能保证全年的灌溉用水量;电力要满足园区满负荷运转。

2.4 品种与砧木选择

应选用抗逆性强、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富士系品种重点推广沂源红、新2001等条红品种,适当推广烟富8、烟富10、烟富7、龙富短枝等易上色的片红品种;重视鲁丽、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王林、华硕等优良特色品种的示范推广。红富士建议用鲁丽、维纳斯黄金作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8∶1。根据土壤和立地条件,可选择矮化自根砧或乔化砧。矮化自根砧适用于土层较深、水肥较好的平缓地(包含梯改坡),常用的有M9T337、G935(抗重茬)等;乔化砧适用于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的砂石山地,常用的有平邑甜茶、海棠。

2.5 宽行密植栽培

推广宽行密植栽培模式,根据砧木与品种组合选择适宜的行株距。①矮化自根砧苗,长枝红富士品种采用行株距4.0米×1.2米,短枝红富士、鲁丽等品种行株距3.8米×0.8~1.2米,均需要设立立柱、竹竿、钢丝等支架系统。②乔化砧苗,长枝型品种行株距5米×3米,短枝型品种行株距4.5米×2.5米。行间生草,垄上覆盖。行间种植长柔毛野豌豆、鼠茅草等低矮草,自然生草宜选择浅根、矮秆和非藤蔓类的当年生草;垄上铺设透气透水性好的园艺地布,保湿、提温、防草,提高苗木成活率。

2.6 果园物联网

配套相应的物联网设备、网关设备等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pH值和现场视频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满足生产环境自动监测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精准灌溉要求。

2.7 果园追溯系统

建设果园生产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用户通过平台的追溯信息管理,根据产品实际种植信息,可追溯每个产品批次的种植过程,如浇灌、追肥、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防病虫害等管理环节以及产品采摘、检测等信息,实现图文并茂的追溯内容。

猜你喜欢

株距山区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狗狗的常见品种
山区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