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1-12-08依兰县农业农村局

奋斗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全县生产农业

■ 依兰县农业农村局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实施“十二项工程”,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依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黑龙江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促进了全县农业全面升级。

一、稳定播种面积,保障粮食产能。依兰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对于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稳面积、提产量、保产能至关重要。全县上下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播种面积不减、产量不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细化分解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靠主体责任,粮食产量保持在31 亿斤以上。2021 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26.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0.07万亩、经济作物6.08万亩。

2021 年以来,依兰县认真开展“大棚房”回头看、农村耕地乱占建房、打击黑土盗采工作,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全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修复因洪灾损毁的水利工程,扩大旱涝保收面积促增收。推广应用玉米免耕覆盖还田技术20 万亩,以实际行动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在建项目建设,2020 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85 万亩,总投资7429 万元,主要用于建设田间砂石道路、水泥道路、田间建筑物、晒场、机电井及输电线路等田间工程。2021 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10 万亩,总投资1.2 亿元,目前已全面开工。

二、探索创新举措,推进科技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品质,依兰县结合农情实际,不断调整生产方式和生产策略。大田作物在田间管理上求突破。考虑到2020 年冬季降雪较大,组织大型农机合作社购买高速灭茬耙,进行耙雪散墒,加快融雪速度,提升地温。面对春季低温多雨的不利气象条件,抢抓农时提前播种,采用大垄双行(宽窄行)抗旱抗涝、浅播早种,增加播种密度,一次保全苗。

水稻生产积极推广“抗逆优质品种+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侧深施肥+生物防控病虫害+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坚持秸秆翻埋还田、碎混还田与“一翻两免、旋”耕作制度相结合,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为核心,推进水稻秸秆还田,提高搅浆整地标准,实现绿色耕种、科学生产。全县9 个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全部正常运行,落实超早育苗大棚20 栋,示范种植面积2000 亩。示范种植的“五优稻4 号”和“龙稻18”品种,采取五膜覆盖、高台隔离垫层等措施防寒增温,利用专用机械播种及摆栽,有力提升了依兰稻米品质。

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 万亩,落实完成耕地质量监测点46 个,实施“换药械、降药量、减药害”行动,更换新型喷头及喷头体2760 套。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全力开展病虫预测测报工作,设立病虫监测点38 个,配齐配备测报仪器设备,实现病虫监控全覆盖,落实农田鼠害统防统治40 万亩。落实化肥减量增效面积1.5万亩,获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

三、优化发展模式,细化生产服务。依兰县切实用好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指挥棒”,持续在生产要素、科技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做文章。2021 年,全县有种植大户6196 户,种植总面积114 万亩;有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3181 个,其中运营农民合作社94个、总面积17万亩;有家庭农场8300 个,总面积91 万亩。通过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2021 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80 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60%。

为推动全县粮食生产高标准高质量进行,2021 年年初,依兰县组织召开全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参加的农业生产培训会,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田间管理时节,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到东部垦区学习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进一步强化生产标准要义。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形成“土地托管+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粮食销售+收入保底+二次增收”的“一条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新模式。在资金筹措方面,由金融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农户筹措生产资金,利用银行系统APP开发的“农户信用快贷”功能,农民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春耕资金贷款。在科技服务方面,增加拖拉机智能导航系统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设置好的预定程序即可完成旱田整地、起垄、播种等作业。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派农机监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做好农业生产各项服务。利用APP、微信等现代网络手段,向农民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受训群众达6 万人次。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7 名,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已实地指导服务24次。

四、加强生产管理,提升质量效益。依兰县坚持强化生产改造,坚守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叫响依兰优质品牌,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张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坚持标准化。严格实施绿色有机食品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实现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保障粮食安全放心。二是坚持法制化。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农药管理条例》,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设立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收贮中心,委托专业处理公司进行处置。加大非法转基因种子监管力度。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逐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诚信体系。三是坚持绿色化。优化绿色、有机认证主体和产品结构,强化企业、合作社与基地的对接,扩大绿色、有机认证规模,不断强化本县农业品牌。四是坚持数字化。针对气象条件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干旱洪涝等灾害发生的情况,加强农业、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预警监测,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全县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