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亲自然体?验学习的策略
——以“菌菇生长记”为例

2021-12-08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菌菇经验生长

肖 红

(荔城区新溪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00)

大自然是蕴含着丰富教育价值的活教材,为幼儿获得对环境的感性认知、情感互动提供天然的素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要求。[1]亲自然体验式学习,是让幼儿自己到自然界去寻觅、探索、发现,在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幼儿园的种植园是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进行生活化教育的场所,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荔城区新溪幼儿园一直开展幼儿亲自然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本文以菌菇种植活动“菌菇生长记”为例,通过让幼儿体验和菌菇一起成长的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一、吸引探究,把握材料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的世界中,一花一石、一草一木都会让幼儿产生好奇。面对千奇有趣的事物,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选择符合幼儿经验水平,能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联系,获得新经验的材料,作为幼儿亲自然体验式学习的资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提供有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内容,从而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与所期望获得的经验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

例如,幼儿园在自然角开展多种趣味种植活动,如豆苗向光小实验,蔬菜“毛细血管展示区”等,使幼儿对常见植物的生长及培育方式积累一定的经验。此时,教师购买四个圆圆的“菌菇培养包”,悄悄放在自然角的角落里,菌包既与植物有类似之处,又有别于其他一般的植物。幼儿从未接触过“菌菇培养包”,对这四个菌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几个东西是土吗?看着像土一样。”“谁是金针菇,谁是蘑菇?”“菌包是不是也像其他植物一样,要浇水才能长得更快?”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大胆猜想,进行小组实验。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后,幼儿对菌包的认知,首先是外形,进而关注到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等方面。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基于幼儿的兴趣、问题与需求而选择的,菌菇种植前,教师预先了解到,幼儿已经初步掌握常见植物的种植方式,为此打破常规,不再种植大蒜、蔬菜种子等,而是改种蘑菇,吸引幼儿走进菌菇种植的探究之旅。教师有效地把握材料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达到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兴趣的目的。

二、激发主动,理解幼儿主体意识背后的潜在动机

幼儿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亲自然活动中,教师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儿童的角度,感受、描绘和勾勒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场景。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接纳幼儿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等。允许幼儿出错,发现错误后重新尝试,引发一系列的主动探究行为。

种植活动期初,投放四个菌包,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藏起菌包原有的标签,向幼儿介绍这四个圆柱子分别是白平菇、黑平菇、大玉菇、鸡腿菇。教师引导:谁是鸡腿菇,谁是大玉菇呢?请同学们先做一个“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再一边培育,一边观察菌菇。过了几天,一个菌筒上长出黑黑的小圆点,幼儿猜这是黑平菇;另一个菌包上长出白色的蘑菇,幼儿都认为这是白平菇。又过了几天,其他两种菇也长出来了,幼儿猜它们是鸡腿菇和大玉菇。可是过了半个月,幼儿拿着说明书上的图片和已经长大的菌菇进行比较时,发现只有鸡腿菇没有猜错,因为它一开始长得就像鸡腿,其他的全猜错了。幼儿发现,原来随着菌菇生长,外形是会发生变化的。此时,又有幼儿提出“晒太阳会不会长得更快”的问题,于是尝试一种菌菇晒阳光,一种不晒。一周后,阳光下的菌包全部枯萎,幼儿发现原来菌菇是不喜欢晒太阳的。纵观此次活动,从好奇猜想——验证——产生新的问题,到再猜想、再验证,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幼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满足好奇心的体验。幼儿在对菌菇前后变化的比较,阳光菌包区和菇房菌包区的实验中,得到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菌菇探秘目标是内隐的,但过程是开放的,结果是多元的,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三、适时引导,关注基于幼儿学习方式的支持策略

《指南》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以获取经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2]“玩中学”是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多元的支持策略。

在菌菇种植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均围绕幼儿的学习特点。一方面,创设直接感知的自然角环境。教师提供神奇的菌包,充足的种植工具,充分的菌菇种植时间和观察时间,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与自然的接触,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教师一开始藏起菌包的原有标签,为探究设置障碍,使幼儿对菌包进行猜想,怀着对菌包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好奇心,坚持每天观察、记录,了解菌菇成长的点滴变化。幼儿在自己动手培育菌菇的过程中,了解菌菇不喜欢晒太阳,要定期给菌包喷适量水保湿等。再者,教师鼓励幼儿记录、交流猜想的结果,分享菌菇生长的小秘密,知道菌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采摘后要施肥,使菌菇二次生长。幼儿还自己绘制了菌菇的生长环境和照顾步骤图等。教师利用多种支持策略,鼓励幼儿在自然情景中探索。在种植前期,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儿童的兴趣;在活动中,用宽容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幼儿的探究,用支持和潜移默化的引导来帮助幼儿学会运用观察、记录、比较等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

四、融通经验,抓住基于幼儿整体发展的教育契机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是《指南》提出的首要实施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关注幼儿所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在活动过程中,各领域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仅需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艺,还需要发展他们不可缺少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能力技能等,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2]

随着菌菇种植活动的推进,班级组织开展“神奇的菌菇”主题活动,在主题的渗透拓展上,注重与科学、艺术、社会实践等各领域相联系。引导幼儿收集多种菌菇培养的相关知识,分小组进行菌包培育、保护菌包、湿毛巾缠绕菌包、搁置菌包、定期喷水等任务。在培育中观察菌菇外形变化,发现其独特形态,开展蘑菇写生、菌菇水墨画等活动,让幼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菌菇,把对事物的感受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开展菌菇营养大揭秘、“菌菇美食节”等活动,幼儿采摘成熟的香菇,并晒成菇干。通过图片、视频、品尝菌菇,让幼儿知道菌菇含有多种营养,培养不挑食的饮食习惯。请幼儿在家里制作拿手的菌菇美食,带到幼儿园里,互相介绍、品尝,丰富菌菇的烹饪方法,也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菌菇探秘的过程蕴含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及时拓展主题,注重主题活动对幼儿整体教育的价值。菌菇种植活动,始于科学探究,终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学习品质在观察、菌菇种植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

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活动,加强幼儿与自然的联系,使幼儿融入自然,了解自然,在真实的世界里体验学习。[3]此次“菌菇成长记”活动,幼儿从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中,学会如何与自然环境互动,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耐心与坚持等优秀品质。幼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也将影响和伴随幼儿一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菌菇经验生长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碗莲生长记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经验
生长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蘑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