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与对策

2021-12-08李国华

科技视界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申报科技大学生

李国华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0 引言

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1]。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举措。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

1 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知识储备和申报时间点矛盾

大一新生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从茫然到适应;大二大部分专业课程并未完全开设,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尚不充分,不足以开展专业方面的研究课题;大三又要准备考研,无暇顾及;大四面临就业和毕业设计的完成,来不及开展为期至少一年的科技创新训练项目。

1.2 学生申报动机不纯,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

项目申报价值出现异化[3],部分学生冲着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为了给自己的评优评奖加分,而并不是出自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看重申报结果,轻视研究过程,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的安排,或者敷衍了事,这完全背离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指导老师也抱怨学生不主动、不积极,最终无法按期结题,导致项目终止。

对于老师来说,项目指导并非强制性考核工作量,导师希望学生能主动找他们完成项目申报和开展研究,学生一旦没有一定的自觉性,甚至抗拒教师严格要求,有些老师也就只能作罢,就出现了学生不主动,老师没办法的结局,最终导致项目终止。

1.3 相应约束机制的不完善[4]

由于不能结题的项目缺乏严格的考核惩罚制度,很多大学生最终放弃科技创新项目结题。部分大学生认为科技创新项目不完成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从而对创新项目不上心,积极性不高。大学生严谨求实的探索精神以及诚信治学的科研态度并未得到有效锻炼。

1.4 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手段单一

当前,对创新项目评价主要基于显性的、易量化的目标评价,成果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这种评价方式因为其简单、易操作而被采用,实际上,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项目的参与性和锻炼性目的,没有体现出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目的,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全面评价学生在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多个维度的成果[5]。

2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能力培养的举措

2.1 思想层面

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以此统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度认同科技创新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科技创新项目,将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6]。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追求目标,认同科技创新项目的作用,自觉实践,以期有所作为。

2.2 营造科技创新的教育氛围

从大一新生就开始进行宣传和引导,通过专业教育引导会、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参观创新实验室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发新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地热爱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积极宣传创新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知晓;邀请在创新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分享经验,表彰在科技创新训练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感染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学生对创新活动有全新的认识。

2.3 合理设置申报时间

规定项目申报时间为大三上期,申报项目负责人必须以2名大三学生为骨干,同时团队中需要有大一、大二的成员,通过老生带动新生的新型“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大一、大二学生主动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耳濡目染科技创新活动的模式、理念、方法,提升文献搜集、团队协作能力,等到大二、大三时成为项目负责人,能够独立地承担科技创新研究任务,同时带领下一批大一、大二学生,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2.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科技创新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学生的“向导”和“指导”。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为人梯,尽心尽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指导[7]。

2.5 管理机制的完善

2.5.1 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8]

学生层面,增加科技创新训练成果在评优评奖中的权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无故放弃或者终止的,应有约束或者惩罚措施,或者不予以申报评优评先。

教师层面,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指导在教师年度工作量考核中的比重。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按照一定教学课时进行折算,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并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业绩列为评职称的一条指标。

2.5.2 注重过程管理

建议大学生创新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项目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批准立项后,登录项目管理平台完善项目基本信息,并定期在管理平台上发布研究进展情况,指导老师也可通过管理平台进一步对学生研究过程进行管理,做到实时跟踪,及时反馈[9]。

2.5.3 允许多维评价方式

改变目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仅关注显性成果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投入、探索实践和学习收获等方面的 评价,动态、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创新时间投入情况和能力状况等方面的评价,进一步彰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5]。对于有些难度较大项目,学生虽未完成全部预期目标,但能够分析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原因,写出研究心得,仍然予以同意结题。这也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性研究引导机制的一部分,有助于达到真正实现创新项目开展的目的。通过过程规范化管理,调整关注点,强调“过程管理”及“持续改进”,切实提升项目实效。

3 结语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也是永恒的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高校师生共同研究和实践,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施,为我国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申报科技大学生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