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羧酸盐(REC-40)在洗衣液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7伍尤春谢江美梁顺添吴鹰花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泡剂消泡椰子油

伍尤春 谢江美 梁顺添 吴鹰花

(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34)

在衣物清洗过程中,由于水、洗涤剂、待洗衣物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通常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液体泡沫,即由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

对于洗涤剂来讲,适当的泡沫是必要的,尤其是手洗衣物时,能让消费者直观感觉到洗涤剂的存在,并赋予柔和的手感;同时泡沫可以吸附和携带一定量的固体颗料污垢[1]。但是泡沫过于丰富,就会引发其他的负面问题:如机洗时溢缸,造成洗涤剂的损失与浪费;形成较大的阻力,降低机械力对衣物的作用,影响洗涤效果[2];漂洗困难,浪费水电和人力。

洗衣液目前已为国内消费者普遍接受,大部分家庭,手洗与机洗两种方式同时存在。根据我们的测试,产品初始泡沫高度为70~100mm,比较容易接受,手洗时不会感觉无泡,机洗时也不会溢缸,漂洗两次基本干净无泡。如果初始泡沫低于50 mm,手洗时就会感觉泡沫太差;高于120 mm,两次漂洗很难干净。

蓖麻油是一种典型的不干性油脂,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在皮革、涂料、橡胶、航空、日化各种行业均有广泛应用。蓖麻油羧酸盐经过乙氧基化后,得到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羧酸盐(REC-40),既具有一般肥皂的特点,又有更好的水溶性,非常适合应用于洗衣液配方。

本文重点考察了REC-40在洗衣液中的消泡抑泡功能,也初步进行了去污清洁与配方稳定性探讨,希望能对其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羧酸钠(REC-40,EO数4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α-烯烃磺酸钠(AOS)、脂肪醇硫酸钠(K12)、十二烷基苯磺酸(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椰子油酸皂、消泡剂D(有机硅乳液)、EDTA、工业盐、香精、防腐剂、柠檬酸;无水氯化钙(分析纯)、七水硫酸镁(分析纯)。

硬水配制:下述所有试验中配制的硬水,其物质的量的比Ca2+:Mg2+=6:4;配制方法参照GB/T 13173 《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试验方法》

立式去污机、罗氏泡沫仪、海尔波轮洗衣机、冰箱、白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对照样品选择

目前国内的洗衣液,几乎是清一色的非结构型产品,在配方设计时,往往会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综合性能的目标,这样一来,洗衣液的泡沫会更为丰富、稳定[3]。为了改善洗衣液的漂洗性能,必须复配一定量的消泡抑泡剂,广泛使用的有皂基和有机硅乳液两种类型:

有机硅乳液的特点是表面张力小、消泡速度快、用量小、成本低;不足之处就是对产品透明度有一定影响,有时会引起析油和在衣物上形成硅斑[4]。不同厂家与不同规格的产品,性能也有较大差异,为了确保实验的代表性,选择国际知名企业产品,也是国内洗衣液企业普遍使用的消泡剂D。

皂基本身就是表面活性剂,而且技术成熟、安全性高、来源易得,但脂肪酸碳链长度与结构的不同,也会造成消泡抑泡效果的差异,因此选择其中消泡抑泡效果最好的椰子油酸皂作为皂基的代表[5]。

1.2.2 实验配方设计

如前所述,国内主流洗衣液为了去污性能均衡,通常是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共同复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AES、磺酸、AOS、K12等,为保证实验结果普遍性,共设计三组实验配方,见表1。

表1 实验配方

以实验配方为空白样品,分别添加消泡剂D、椰子油酸皂、REC-40三种不同的消泡剂,然后分别测定每种消泡剂在不同浓度、不同钙镁浓度、不同温度下的泡沫情况,与空白样品进行对比。

1.3 泡沫测试

按国标GB/T13173《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Ross-Miles法)》进行操作。

1.4 实际洗涤测试

将白大褂用洗衣粉统一清洗晒干后,每次取两件放入洗衣机中,水位调到中档,清洗时间35 min,加入15 g待测洗衣液后开机洗涤。第一次洗涤结束排水前,拍照;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漂洗结束排水前,拍照。洗涤用水为自来水,水温为常温。

1.5 去污力测试

按GB/T13174对洗衣液测定去污。

1.6 低温稳定性

将待测样放(0±2)℃冰箱1个月,观察样品是否出现混浊、沉淀或分层现象。

2 结果与讨论

2.1 空白配方的起泡情况

各种表面活性剂自身起泡、稳泡与泡沫性状各有区别,但经过复配后,一般洗衣液的泡沫都保持在170 mm以上,而且非常稳定,这与赵建红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6],空白配方的发泡力测试结果见表2,测试温度40 ℃。

表2 空白配方在不同钙镁浓度下的起泡力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三款洗衣液虽然配方不同,但在不添加任何消泡抑泡剂的情况下,发泡力都很好,泡沫稳定,配方的差异影响不大,水质硬度的变化对泡沫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使用150 mg/kg的标准硬水,改变测试温度,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空白配方在不同温度下的起泡力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三个空白配方的发泡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泡沫的稳定性有所下降。这应该是由于温度的升高,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导致发泡力提高,但温度升高的同时,又会降低溶液的表面黏度,加速了气泡液膜的蒸发与气泡间空气扩散,提高了消泡速度[7]。考虑这一规律的普遍性,后面用罗氏泡沫仪测试样品泡沫高度时不再考察温度变化的情况,都按国家标准规定的40℃进行测试。

2.2 配方1加入消泡抑泡剂后的起泡情况

在配方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2%的消泡剂D、2%的椰子油酸皂、2%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表4。

表4 配方1加入低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接着在配方1的基础上,提高消泡抑泡剂的用量,分别加0.4%的消泡剂D、4%的椰子油酸皂、4%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表5。

表5 配方1加入中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的起泡力

在配方1的基础上,再次提高消泡抑泡剂的用量,分别加0.6%的消泡剂D、6%的椰子油酸皂、6%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表6。

表6 配方1加入高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的起泡力

从以上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消泡剂D的消泡效果跟水质硬度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用罗氏泡沫仪也不能真正体现其消泡效果。在测试过程中,很多次可以看静态泡沫上层明显变稀变薄,甚至中间已经出现空洞,但最高位置却保持不变,并且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REC-40与椰子油酸皂都属于脂肪酸皂,依靠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钙、镁皂来起到消泡抑泡的作用,所以在去离子水中看不出任何效果。随着水质硬度的升高,消泡抑泡的作用明显提高,但水质硬度超过100 mg/kg后,虽然还有增效,但增速已经趋于平缓。增加用量后,其消泡抑泡效果也会相应增加,但超过4%以后,增效也不明显,REC-40的效果总体优于椰子油酸皂。

2.3 配方2加入消泡抑泡剂后的起泡情况

在配方2的基础上,加入0.2%的消泡剂D、2%的椰子油酸皂、2%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1。

图1 配方2加入低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在配方2的基础上,加入0.4%的消泡剂D、4%的椰子油酸皂、4%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2。

图2 配方2加入中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在配方2的基础上,加入0.6%的消泡剂D,6%的椰子油酸皂、6%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3。

图3 配方2加入高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测试的结果和配方1基本相似,消泡剂D的消泡效果不受水硬度变化影响,但在罗氏泡沫仪上不能很好表现。REC-40与椰子油酸皂则随着水硬度的升高,消泡抑泡效果明显提升,但水硬度超过100mg/kg以后,增效比较缓慢。提高使用浓度,消泡抑泡效果也会增加,但超过4%的用量后,增效也平缓,REC-40的效果总体优于椰子油酸皂。

2.4 配方3加入消泡抑泡剂后的起泡情况

在配方3的基础上,加入0.2%的消泡剂D,2%的椰子油酸皂、2%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4。

图4 配方3加入低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在配方3的基础上,加入0.4%的消泡剂D、4%的椰子油酸皂、4%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5。

图5 配方3加入中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在配方3的基础上,同样加入0.6%的消泡剂D、6%的椰子油酸皂、6%的REC-40,测试其发泡力,结果见图6。

图6 配方3加入高浓度消泡抑泡剂后在不同钙镁浓度下起泡力

测试的结果与配方1、配方2基本类似。通过对三组不同配方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认为,REC作为一款新颖的消泡抑泡剂,在不同的配方条件下,不同的水温与不同的水质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消泡抑泡效果,优于目前普通使用的椰子油酸皂。

2.5 实际洗涤漂洗

如前所述,在使用罗氏泡沫仪测试各组试样时,发现其数据表现有一定的缺陷,主要反映的是产品的静态泡沫,不能真实体现产品的实际漂洗性能。比如添加消泡剂D的产品,利用罗氏泡沫仪测试其发泡力时,初始泡沫和5min后的泡沫高度几乎没有差异,但会出现泡沫稀薄和中空的现象,因此我们进行实际模拟洗涤测试。综合前面罗氏泡沫仪的测试结果和配方的性价比考虑,只选择0.4%的消泡D、4%的椰子油酸皂、4%的REC-40这一配方组进行考察。测试结果见图7、图8、图9。

图7 配方1加0.4%消泡剂D洗涤漂洗结果

图8 配方1加4%椰子油酸皂洗涤漂洗结果

图9 配方1加4%REC-40洗涤漂洗结果

配方2、配方3的实际模拟洗涤最终结果与配方1类似,不再一一展示。

从实际的模拟洗涤漂洗情况可以看出,消泡剂D虽然在罗氏泡沫仪上表现平平,但在实际洗涤时,却有不俗表现,洗涤过程中还有较高的泡沫,两次漂洗过后,基本做到了干净无泡。椰子油酸皂在洗涤时表现较好,泡沫比消泡剂D还低,但两次漂洗后,却还有少量泡沫残留。REC-40与椰子油酸皂的表现相同,开始洗涤时泡沫较低,不同的是两次漂洗后也做到了干净无泡。

2.6 去污力测试

采用标准洗衣粉作为参考样品,使用0.3%洗衣液浓度,250 mg/kg的硬水,洗涤温度30 ℃,洗涤时间20 min,每个洗涤缸放置国标污布JB-01、JB-02、JB-03各4片,分三次同车测试,与实际洗涤漂洗实验一样,只考察0.4%消泡剂D,4%椰子油酸皂、4%REC-40的配方样品,测试结果见表7、表8、表9。

表7 配方1加消泡抑泡剂后去污测试结果

表8 配方2加消泡抑泡剂后去污测试结果

表9 配方3加消泡抑泡剂后去污测试结果

从上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就三个基础配方来讲,配方2的综合去污效果最好,配方3次之,配方1最差,但碳黑污布表现较好。

三种消泡剂对去污的影响来看,消泡剂D为乳化硅油,尽管用量较少,还是对去污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椰子油酸皂本身就是表面活性剂,对去污有正面帮助,REC-40对配方的去污性能帮助更大。

2.7 稳定性测试

将测试样品放入冰箱,设置温度0 ℃,一个月后取出观察,结果见表10。

表10 基础配方加消泡抑泡剂后的稳定测试结果

椰子油酸皂配方小样出现析出主要是由脂肪酸的溶解性造成,椰子油酸本身是混合脂肪酸,其中C16以上脂肪酸占比达到近20%,使得Krafft点升高,在低温时比较容易生成层状水合结晶体而析出,可以通过调整配方的增容性以及pH解决。REC-40的碳链为蓖麻油酸,分子结构中的羟基与双键破坏了空间排序,低温下也不容易出现相分离,另外乙氧基化也改善了整体的水溶性。

经过稳定性测试后的配方样品,再次检测其发泡力、去污力与漂洗性,测试结果没有出现变化与异常波动。

3 结论

(1)REC-40是一款优异的消泡抑泡剂,相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椰子油酸皂,在大多数的洗衣液配方中,拥有更好的消泡抑泡性能。

(2)REC-40作为一种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与一般的脂肪酸皂一样,其消泡抑泡的性能会受到水质硬度影响,在水硬度超过100 mg/kg后,增效比较缓慢;用量则以4%左右的性价比为最佳。

(3)对于实际洗涤漂洗性能的改善,REC-40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椰子油酸皂,达到了有机硅乳液相同的效果。

(4)REC-40比椰子油酸皂有更好的去污性能,有机硅乳液对产品去污没有帮助。

(5)REC-40由于分子结构的优势,相比一般的脂肪酸皂,在洗衣液中更加稳定。

猜你喜欢

泡剂消泡椰子油
减肥燃脂“新网红”:椰子油真的能减肥吗
中药袋泡剂的浸泡效果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椰子油
——头发
2018年椰子油市场回顾
中性墨水的消泡剂和消泡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
基于SIMCA、PLS-DA、WT-ANN模型的椰子油掺混定性识别研究
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