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1-12-07高素颖颜应琳于凯张广波冀瑞俊王拥军李芳张娜朱东磊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赋值脂蛋白收缩压

高素颖,颜应琳,于凯,张广波,冀瑞俊,王拥军,李芳,张娜,朱东磊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中型动脉,使其管壁增厚,失去弹性,长期作用后,致动脉狭窄、闭塞,最终导致脑卒中[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CAS的严重程度与AIS存在明显相关性[3]。颈动脉斑块位置表浅,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即可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4]。目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由于地理分布、经济水平等的差异,对于中、小城市(镇)人口急性脑梗死CAS发生情况,及其潜在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 048例AIS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发生CAS的病变程度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社区开展AIS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和针对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8月,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在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n=4 048)。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住院治疗时距卒中发病7 d以内;(3)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5];(4)患者或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检查者;(2)出血性脑血管病;(3)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甲亢或血液系统疾病;(4)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经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收集任丘康济新图医院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等。

1.2.1 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外周血管病、吸烟(到目前为止,累计吸烟≥100支,且目前仍然吸烟)、过量饮酒(在过去30 d内,男性每日饮酒总量>5个标准单位,女性>4个标准单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等。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来评判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1.2.2 体格检查 血压测量时,要求受检者静坐5~10 min,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仪,测量入选者双侧上肢收缩压、舒张压各2次,取收缩压、舒张压高值作为最终结果记录。

1.2.3 实验室指标检测 受检者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奥林帕斯4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采用希森美康XS-500i测定血小板计数,采用赛科希德SF-8000测定纤维蛋白原。

1.2.4 颈动脉检查仪器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彩色超声诊断仪为IU22,频率为5~10 MHz。检查者去枕平卧,充分暴露受检侧颈部,由锁骨上窝横向、纵向扫描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2 cm处的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及有无斑块和狭窄。IMT为1.0~<1.5 mm为IMT增厚;IMT≥1.5 mm,但未造成管腔狭窄定义为斑块形成[7];颈动脉管腔狭窄<50%为轻度狭窄,管腔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管腔狭窄≥70%为重度狭窄。本研究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案CAS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 048例研究对象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年龄22~98岁,平均年龄(64.8±11.3)岁;小学文化程度2 895例(71.5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 153例(28.48%)。颈动脉正常169例(4.17%),IMT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CAS 3 302(81.57%),男性CAS 2 109例(52.10%),女性CAS 1 193例(29.47%)。

2.2 不同颈动脉情况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不同颈动脉情况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冠心病史情况,吸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HDL-C,脂蛋白a,Hcy,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AIS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CAS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以CAS和颈动脉狭窄为因变量(赋值:无=0,有=1),以性别(赋值:女=0,男=1)、年龄、文化程度(赋值:小学=0,初中及以上=1)、高血压史(赋值:无=0,有=1)、糖尿病史(赋值:无=0,有=1)、高脂血症史(赋值:无=0,有=1)、脑卒中史(赋值:无=0,有=1)、心房颤动史(赋值:无=0,有=1)、冠心病史(赋值:无=0,有=1)、外周血管病(赋值:无=0,有=1)、吸烟(赋值:无=0,有=1)、过量饮酒(赋值:无=0,有=1)、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赋值:无=0,有=1)、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FPG、TG、TC、LDL-C、HDL-C、脂蛋白a、Hcy、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为自变量(其他指标以实际值纳入),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冠心病史、吸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TC、LDL-C、脂蛋白a、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是AIS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冠心病史、吸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脂蛋白a、Hcy、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是AI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不同颈动脉情况者的基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otid artery conditions

表2 AIS患者发生CA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CAS in patients with AIS

2.3.2 CA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仍以CAS和颈动脉狭窄为因变量,以2.3.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吸烟、TC、LDL-C、脂蛋白a是AIS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4);性别、年龄、脑卒中、吸烟、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AI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已经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8]。我国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显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为160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首位致死、致残的原因[9]。不重视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基本疾病控制,是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10-11]。

表3 AI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IS

表4 AIS患者发生CA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CAS in patients with AIS

表5 AIS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carotid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IS

A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供血障碍,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而其病理基础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形成血栓[1]。研究表明,AIS的发生与CAS程度存在密切关系[12-1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呈正性重构,逐渐发展为负性重构,侵犯动脉管腔、引起狭窄。通常斑块易形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体积增大、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从而出现AIS症状[14]。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CAS的状态。

研究表明CAS的病变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15],且存在性别差异,既往研究表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女性[16]。吸烟是血管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促进CAS的形成,主要与以下机制有关:血管内皮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脂类增加,引起LDL-C和HDL-C的水平持续性失调,血液凝固性增加等[17]。该本研究显示吸烟与CAS存在相关性,且是CAS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与CAS密切相关。高血压状态时,由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故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拉伤,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CAS发生率更高,且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与既往研究一致[18]。本研究同时发现,随着CAS病变程度的加重,舒张压水平逐渐降低,舒张压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调查显示,血脂异常是可控的促进CAS相关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LDL-C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可作为衡量CAS危险性的指标[19]。本研究亦发现LDL-C、脂蛋白a为AIS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

CAS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0]。本研究中性别、年龄、脑卒中、吸烟、LDL-C、脂蛋白a均是AIS患者发生CAS独立的危险因素。综上所述,AIS发生与CAS密切相关。针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积极开展颈动脉超声筛查和相关因素检查,有效戒烟、积极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减缓CAS的发生发展,最终达到有效降低AIS的发生。

关于CAS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与研究人群及样本不同、研究地域不同、纳入的指标不同有关;本研究主要针对AIS人群进行CAS的危险因素分析,未对AIS患者不同TOAST分型CAS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可在以后的研究中,针对不同TOAST分型的人群进一步分析CA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不同病因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干预方式;另外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作者贡献:高素颖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统计学处理、论文的修订,并对文章负责;颜应琳负责质量控制;于凯、王拥军负责文章的审校;冀瑞俊负责英文修订;张广波、李芳、张娜、朱东磊负责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赋值脂蛋白收缩压
L-代数上的赋值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